福建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12 押轴题_第1页
福建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12 押轴题_第2页
福建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12 押轴题_第3页
福建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12 押轴题_第4页
福建省各市2012年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12 押轴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福建福建 9 9 市市 20122012 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 专题专题 1212 押轴题 押轴题 一 选择题 1 2012 福建龙岩 4 分 如图 矩形 ABCD 中 AB 1 BC 2 把矩形ABCD 绕 AB 所在直线旋转一 周所得圆柱的侧面积为 A 10 B 4 C 2 D 2 答案 B 考点 矩形的性质 旋转的性质 分析 把矩形ABCD 绕 AB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圆柱是以 BC 2 为底面半径 AB 1 为高 所以 它 的侧面积为 故选 B 22 1 4 2 2012 福建南平 4 分 如图 正方形纸片 ABCD 的边长为 3 点 E F 分别在边 BC CD 上 将 AB AD 分别和 AE AF 折叠 点 B D 恰好都将在点 G 处 已知 BE 1 则 EF 的长为 A B C D 3 3 2 5 2 9 4 答案 B 考点 翻折变换 折叠问题 正方形的性质 折叠的性质 勾股定理 分析 正方形纸片 ABCD 的边长为 3 C 90 BC CD 3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 EG BE 1 GF DF 设 DF x 则 EF EG GF 1 x FC DC DF 3 x EC BC BE 3 1 2 在 Rt EFC 中 EF2 EC2 FC2 即 x 1 2 22 3 x 2 解得 3 x 2 DF EF 1 故选 B 3 2 35 22 3 2012 福建宁德 4 分 如图 在矩形 ABCD 中 AB 2 BC 3 点 E F G H 分别在矩形 ABCD 用心 爱心 专心2 的各边上 EF HG EH FG 则四边形 EFGH 的周长是 A B C 2 D 2 10131013 4 2012 福建莆田 4 分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1 1 B 1 1 C 1 2 D 1 2 把一条长为 2012 个单位长度且没有弹性的细线 线的粗细忽略不计 的一端固定在点 A 处 并按 A B C D A 一 的规律紧绕在四边形 ABCD 的边上 则细线另一端所在位置的点的坐标是 用心 爱心 专心3 A 1 1 B 1 1 C 1 2 D 1 2 答案 B 考点 分类归纳 图形的变化类 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点的坐标求出四边形 ABCD 的周长 然后求出另一端是绕第几圈后的第几个单位长度 从而 确定答案 A 1 1 B 1 1 C 1 2 D 1 2 AB 1 1 2 BC 1 2 3 CD 1 1 2 DA 1 2 3 绕四边形 ABCD 一周的细线长度为 2 3 2 3 10 2012 10 201 2 细线另一端在绕四边形第 202 圈的第 2 个单位长度的位置 即点 B 的位置 所求点的坐标为 1 1 故选 B 5 2012 福建厦门 3 分 已知两个变量 x 和 y 它们之间的 3 组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x 1 01 y 1 13 则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能是 A y x B y 2x 1 C y x2 x 1 D y 3 x 答案 B 考点 函数关系式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 观察这几组数据 根据点在曲线上 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 找出符合要求的关系式 A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 y x 故此选项错误 B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均能得出 y 2x 1 故此选项正确 C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 y x2 x 1 故此选项错误 D 根据表格对应数据代入不能全得出 y 故此选项错误 3 x 故选 B 6 2012 福建漳州 4 分 在公式 I 中 当电压 U 一定时 电流 I 与电阻 R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图 U R 象大致表示为 用心 爱心 专心4 A B C D 答案 D 考点 跨学科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分析 在公式 I 中 当电压 U 一定时 电流 I 与电阻 R 之间的函数关系不反比例函数关系 且 R U R 为正数 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7 2012 福建三明 4 分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 A 在第一象限 点 P 在 x 轴上 若以 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则满足条件的点 P 共有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答案 C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 如图 分 OP AP 1 点 OA AP 1 点 OA OP 2 点 三种情况讨论 以 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则满足条件的点 P 共有 4 个 故选 C 8 2012 福建福州 4 分 如图 过点 C 1 2 分别作 x 轴 y 轴的平行线 交直线 y x 6 于 A B 两点 若反比例函数 y x 0 的图像与 ABC 有公共点 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k x A 2 k 9 B 2 k 8 C 2 k 5 D 5 k 8 答案 A 用心 爱心 专心5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 点 C 1 2 BC y 轴 AC x 轴 当 x 1 时 y 1 6 5 当 y 2 时 x 6 2 解得 x 4 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 A 4 2 B 1 5 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 当反比例函数与点 C 相交时 k 1 2 2 最小 设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 x x 6 时 k 值最大 则 k x x 6 x2 6x x 3 2 9 1 x 4 当 x 3 时 k 值最大 此时交点坐标为 3 3 因此 k 的取值范围是 2 k 9 故选 A 9 2012 福建泉州 3 分 如图 点 O 是 ABC 的内心 过点 O 作 EF AB 与 AC BC 分别交于点 E F 则 A EF AE BF B EF0 的图象上 则 1 y x 12 y y 用心 爱心 专心9 答案 2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分析 O1过原点 O O1的半径 O1P1 O1O O1P1 O1的半径 O1P1与 x 轴垂直 点 P1 x1 y1 在反比例函数 x 0 的图象上 1 y x x1 y1 x1y1 1 x1 y1 1 O1与 O2相外切 O2的半径 O2P2与 x 轴垂直 设两圆相切于点 A AO2 O2P2 y2 OO2 2 y2 P2点的坐标为 2 y2 y2 点 P2在反比例函数 x 0 的图象上 1 y x 2 y2 y2 1 解得 y2 1 或 1 不合题意舍去 22 y1 y2 1 1 22 6 2012 福建漳州 4 分 如图 点 A 3 n 在双曲线 y 上 过点 A 作 AC x 轴 垂足为 C 线段 OA 3 x 的垂直平分线交 OC 于点 B 则 ABC 周长的值是 答案 4 考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勾股定理 分析 由点 A 3 n 在双曲线 y 上得 n 1 A 3 1 3 x 线段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 OC 于点 B OB AB 则在 ABC 中 AC 1 AB BC OB BC OC 3 用心 爱心 专心10 ABC 周长的值是 4 7 2012 福建三明 4 分 填在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 根据此规律 a 的值是 答案 900 考点 分类归纳 数字变化类 分析 寻找规律 上面是 1 2 3 4 左下是 1 4 22 9 32 16 42 右下是 从第二个图形开始 左下数字减上面数字差的平方 4 2 2 9 3 2 16 4 2 a 36 6 2 900 8 2012 福建福州 4 分 如图 已知 ABC AB AC 1 A 36 ABC 的平分线 BD 交 AC 于 点 D 则 AD 的长是 cosA 的值是 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 5 1 2 5 1 4 考点 黄金分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 的定义 分析 可以证明 ABC BDC 设 AD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 即可列出方程 求得 x 的值 过点 D 作 DE AB 于点 E 则 E 为 AB 中点 由余弦定义可求出 cosA 的值 在 ABC 中 AB AC 1 A 36 ABC ACB 72 180 A 2 BD 是 ABC 的平分线 ABD DBC ABC 36 1 2 A DBC 36 又 C C ABC BDC AC BC BC CD 用心 爱心 专心11 设 AD x 则 BD BC x 则 解得 x 舍去 或 1 x x 1 x 5 1 2 5 1 2 x 5 1 2 如图 过点 D 作 DE AB 于点 E AD BD E 为 AB 中点 即 AE AB 1 2 1 2 在 Rt AED 中 cosA AE AD 1 2 5 1 2 5 1 4 9 2012 福建泉州 4 分 在 ABC 中 P 是 AB 上的动点 P 异于 A B 过点 P 的直线截 ABC 使截得 的三角形与 ABC 相似 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 P 的 ABC 的相似线 简记为 P 为自然数 x lx 1 如图 A 90 B C 当 BP 2PA 时 P P 都是过点 P 的 ABC 的相似线 其中 1 l 2 l BC AC 此外还有 条 1 l 2 l 2 如图 C 90 B 30 当 时 P 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 ABC 面积的 BP BA x l 4 1 答案 1 1 2 或或 1 2 3 4 3 4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 1 如图 相似线 还有一条 即与 BC 平行的直线 3 l 2 如图 相似线 有三条 1 l 2 l 3 l P 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 ABC 面积的 x l 1 4 PBD APE FBP 和 ABC 的相似比是 1 2 对于 PBD 有 BP1 BA2 对于 APE 有 PA1 BA2 BP1 BA2 用心 爱心 专心12 对于 FBP 若点 F 在 BC 上 有 即 BA 2BF BPBF1 BCBA2 又在 Rt BPF 中 B 30 则 BP3 cos B BF2 BPBP133 BA2BF224 若点 F 在 AC 上 有 即 BA 2FA PAFA1 CABA2 又在 Rt APF 中 A 60 则 PA1 cos A FA2 PAPA1 11 BA2FA2 24 BP3 BA4 综上所述 当或或时 P 截得的三角形面积为 ABC 面积的 BP1 BA2 3 4 3 4 x l 1 4 三 解答题 1 2012 福建厦门 10 分 已知ABCD 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点 P 在边 AD 上 过点 P 分 别作 PE AC PF BD 垂足分别为 E F PE PF 1 如图 若 PE EO 1 求 EPF 的度数 3 2 若点 P 是 AD 的中点 点 F 是 DO 的中点 BF BC 3 4 求 BC 的长 2 答案 解 1 连接 PO PE PF PO PO PE AC PF BD Rt PEO Rt PFO HL EPO FPO 在 Rt PEO 中 tan EPO EO PE EPO 30 EPF 60 2 点 P 是 AD 的中点 AP DP 又 PE PF Rt PEA Rt PFD HL OAD ODA OA OD AC 2OA 2OD BD ABCD 是矩形 点 P 是 AD 的中点 点 F 是 DO 的中点 AO PF PF BD AC BD ABCD 是菱形 ABCD 是正方形 BD BC 2 用心 爱心 专心13 BF BD BC 3 4 BC 解得 BC 4 3 42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正方形 的判定和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 1 连接 PO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EPO 30 再利用 HL 证明 PEO 和 PFO 全等 根 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 FPO EPO 从而得解 2 根据条件证出 ABCD 是正方形 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 2012 福建厦门 12 分 已知点 A 1 c 和点 B 3 d 是直线 y k1x b 与双曲线 y k2 0 的 k2 x 交 点 1 过点 A 作 AM x 轴 垂足为 M 连结 BM 若 AM BM 求点 B 的坐标 2 设点 P 在线段 AB 上 过点 P 作 PE x 轴 垂足为 E 并交双曲线 y k2 0 于点 N 当 取 k2 x PN NE 最大值时 若 PN 求此时双曲线的解析式 1 2 答案 1 解 点 A 1 c 和点 B 3 d 在双曲线 y k2 0 上 k2 x c k2 3d k2 0 c 0 d 0 A 1 c 和点 B 3 d 都在第一象限 AM 3d 过点 B 作 BT AM 垂足为 T BT 2 TM d AM BM BM 3d 在 Rt BTM 中 TM 2 BT2 BM2 即 d2 4 9d2 d 点 B 3 2 点 A 1 c B 3 d 是直线 y k1x b 与双曲线 y k2 0 的交点 k2 x c k2 3d k2 c k1 b d 3k1 b k1 k2 b k2 1 3 4 3 A 1 c 和点 B 3 d 都在第一象限 点 P 在第一象限 设 P x k1x b 用心 爱心 专心14 x2 x x2 x PE NE k1 k2 b k2 1 3 4 3 2 14 x2 33 当 x 1 3 时 1 又 当 x 2 时 的最大值是 PE NE PE NE 4 3 1 PE NE PE NE 4 3 1 PN NE PE NE 211 x2 33 当 x 2 时 的最大值是 PN NE 1 3 由题意 此时 PN NE 点 N 2 k2 3 1 2 3 2 3 2 此时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y 3 x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勾股定理 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 1 过点 B 作 BT AM 由点 A 1 c 和点 B 3 d 都在双曲线 y k2 0 上 得到 k2 x c 3d 则 A 点坐标为 1 3d 在 Rt BTM 中应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出 d 的值 即可确定 B 点坐标 2 P x k1x b 求出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求得的最大值 此 PN NE PN NE 时根据 PN 求得 NE 从而得到 N 2 代入 y 即可求得 k2 3 因此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1 2 3 2 3 2 k2 x 为 y 3 x 3 2012 福建莆田 12 分 1 3 分 如图 在 Rt ABC 中 ABC 90 BD AC 于点 D 求证 AB2 AD AC 2 4 分 如图 在 Rt ABC 中 ABC 90 点 D 为 BC 边上的点 BE AD 于点 E 延长 BE 交 AC 于点 F 求的值 ABB C 1 D BDC AF FC 3 5 分 在 Rt ABC 中 ABC 90 点 D 为直线 BC 上的动点 点 D 不与 B C 重合 直线 BE D 于点 E 交直线 AC 于点 F 若 请探究并直接写出的所有可能的值 用含 n 的式子表 ABBD n BCDC AF FC 示 不必证明 用心 爱心 专心15 答案 解 1 证明 如图 BD AC ABC 90 ADB ABC 又 A A ADB ABC AB2 AD AC ABAD ACAB 2 如图 过点 C 作 CG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G BE AD CGD BED 90 CG BF 又 ABBD 1 BCDC AB BC 2BD 2DC BD DC 又 BDE CDG BDE CDG AAS ED GD 1 EG 2 由 1 可得 AB2 AE AD BD2 DE AD AE 4DE 22 22 AEAB 2BD 4 DEBDBD AE4DE 2 EGDE 又 CG BF AFAE 2 FCEG 3 当点 D 在 BC 边上时 的值为 n2 n AF FC 当点 D 在 BC 延长线上时 的值为 n2 n AF FC 当点 D 在 CB 延长线上时 的值为 n n2 AF FC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 例的性质 分析 1 由证 ADB ABC 即可得到结论 2 过点 C 作 CG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G 由已知用 AAS 证 BDE CDG 得到 EF 是 ACG 的中位线 应用 1 的结论即可 3 分点 D 在 BC 边上 点 D 在 BC 延长线上和点 D 在 CB 延长线上三种情况讨论 用心 爱心 专心16 当点 D 在 BC 边上时 如图 3 过点 C 作 CG AD 交 AD 的延长线于点 G BE AD CGD BED 90 CG BF BDE CDG EDBD GDDC 又 ABBD n BCDC EDBD n GDDC AB nBC BD nDC ED nGD BC n 1 DC EG ED 1 1 n 由 1 可得 AB2 AE AD BD2 DE AD AE DE 2 222 2 2222 n1DCAEAB nBC BC n1 DEBDDCDC nDC 2 n1 2 2 AEn1DE n n 1 EG 1 DE n 又 CG BF 2 AFAE n n FCEG 当点 D 在 BC 延长线上时 如图 4 过点 C 作 CH AD 交 AD 于点 H BE AD CHD BED 90 CH BF BDE CDH EDBD HDCD 又 ABBD n BCDC EDBD n HDDC AB nBC BD nDC ED nHD BC n 1 DC EH ED 1 1 n 由 1 可得 AB2 AE AD BD2 DE AD AE DE 2 222 2 2222 n1DCAEAB nBC BC n1 DEBDDCDC nDC 2 n1 2 2 AEn1DE nn 1 EH 1DE n 又 CH BF 2 AFAE nn FCEH 当点 D 在 CB 延长线上时 如图 5 过点 C 作 CI AD 交 DA 的延长线于点 I 用心 爱心 专心17 BE AD CID BED 90 CI BF BDE CDI EDBD IDCD 又 ABBD n BCDC EDBD n IDDC AB nBC BD nDC ED nID BC 1 n DC EI ED 1 1 n 由 1 可得 AB2 AE AD BD2 DE AD AE DE 2 222 2 2222 1nDCAEAB nBC BC 1n DEBDDCDC nDC 2 1n 2 2 AE1nDE nn 1 EI 1DE n 又 CI BF 2 AFAE nn FCEI 4 2012 福建莆田 14 分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矩形 OABC 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O 0 0 A 0 3 B 6 3 C 6 0 抛物线过点 A 2 yaxbxc a0 1 2 分 求 c 的值 2 6 分 若 a l 且抛物线与矩形有且只有三个交点 A D E 求 ADE 的面积 S 的最大值 3 6 分 若抛物线与矩形有且只有三个交点 A M N 线段 MN 的垂直平分线 l 过点 O 交线段 BC 于点 F 当 BF 1 时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答案 解 1 抛物线过点 A 0 3 c 3 2 yaxbxc 2 a l 2 yxbx3 如图 当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 D E 分别在 AB OC 边上时 抛物线与直线 x 6 的交点应落在 C 点或 C 点下方 当 x 6 时 y 0 用心 爱心 专心18 即 2 66b30 11 b 2 又 对称轴在 y 轴右侧 b 0 0 11 b 2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 bb AD22b 2a21 又 ADE 的高 BC 3 S b 3 1 2 3 b 2 0 S 随 b 的增大而增大 3 2 当 b 时 S 的最大值 11 2 31133 224 如图 当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 D E 分别在 AB BC 边上时 抛物线与直线 x 6 的交点应落在线段 BC 上且不与点 B 重合 即 0 3 E y 当 x 6 则 2 y66b36b33 0 6b 33 3 b 6 11 2 BE 3 6b 33 36 6b S AD BE b 36 6b 3b2 18b 1 2 1 2 对称轴 b 3 随 b 的增大而减小 11 2 当 b 时 S 的最大值 11 2 33 4 综上所述 S 的最大值为 33 4 3 当 a 0 时 符合题意要求的抛物线不存在 当 a 0 时 符合题意要求的抛物线有两种情况 当点 M N 分别在 AB OC 边上时 如图 过 M 点作 MG OC 于点 G 连接 OM MG OA 3 2 MNO 90 OF 垂直平分 MN OM ON 1 MNO 90 1 2 FB 1 FC 3 1 2 用心 爱心 专心19 tan 1 tan 2 tan 1 FC21 OC63 GN GM 1 3 GN GM 1 1 3 设 N n 0 则 G n 1 0 M n 1 3 AM n 1 ON n OM 在 Rt AOM 中 222 OMOAAM 解得 n 5 M 4 3 N 5 0 2 22 n3n1 把 M 4 3 N 5 0 分别代入 得 2 yaxby3 解得 316a4b3 025a5b3 3 a 5 12 b 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 312 yxx3 55 当点 M N 分别在 AB BC 边上时 如图 连接 MF OF 垂直平分 MN 1 NFO 90 MF FN 又 0CB 90 2 CFO 90 1 2 BF 1 FC 2 tan 1 tan 2 FC21 OC63 在 Rt MBN tan 1 BN 3MB MB1 BN3 设 N 6 n 则 FN 2 n BN 3 一 n MF 2 n MB 3n1 1n 33 在 Rt MBF 中 222 MFMBFB 2 2 2 1 2n1n1 3 解得 不合题意舍去 12 3 nn3 4 3 BM 4 AM 6 M 3 N 6 31 5 44 1 5 4 3 4 把 M 3 N 6 分别代人 得 1 5 4 3 4 2 yaxby3 用心 爱心 专心20 解得 2 2121 3ab3 44 3 36a6b3 4 1 a 2 21 b 8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 121 yxx3 28 综上所述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或 2 312 yxx3 55 2 121 yxx3 28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 锐角三角函 数定义 勾股定理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1 将点 A 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 c 的值 2 yaxbxc 2 分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 D E 分别在 AB OC 边上和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 D E 分 别在 AB BC 边两种情况应用二次函数性质分别求解 3 分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 D E 分别在 AB OC 边上和抛物线与矩形的两个交点 D E 分 别在 AB BC 边两种情况应用待定系数法分别求解 5 2012 福建南平 12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矩形 OABC 如图所示放置 点 A 在 x 轴上 点 B 的坐标 为 m 1 m 0 将此矩形绕 O 点逆时针旋转 90 得到矩形 OA B C 1 写出点 A A C 的坐标 2 设过点 A A C 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 ax2 bx c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a b c 可用含 m 的 式子表示 3 试探究 当 m 的值改变时 点 B 关于点 O 的对称点 D 是否可能落在 2 中的抛物线上 若能 求 出此时 m 的值 答案 解 1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点 B 的坐标为 m 1 m 0 A m 0 C 0 1 矩形 OA B C 由矩形 OABC 旋转 90 而成 A 0 m C 1 0 2 设过点 A A C 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 ax2 bx c 用心 爱心 专心21 A m 0 A 0 m C 1 0 解得 2 ambmc0 cm abc0 a1 bm1 cm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2 m 1 x m 3 点 B 与点 D 关于原点对称 B m 1 点 D 的坐标为 m 1 假设点 D m 1 在 2 中的抛物线上 0 m 2 m 1 m m 1 即 2m2 2m 1 0 2 2 4 2 2 4 0 此方程无解 点 D 不在 2 中的抛物线上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矩形的性质 旋转的性质 待定系数法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解 方程组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1 先根据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点 B 的坐标为 m 1 m 0 求出点 A C 的坐标 再根据 图形旋转的性质求出 A C 的坐标即可 2 设过点 A A C 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 ax2 bx c 把 A A C 三点的坐标代入即可 得出 abc 的值 进而得出其抛物线的解析式 3 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用 m 表示出 D 点坐标 把 D 点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 看是否符合即可 6 2012 福建南平 14 分 如图 在 ABC 中 点 D E 分别在边 BC AC 上 连接 AD DE 且 1 B C 1 由题设条件 请写出三个正确结论 要求不再添加其他字母和辅助线 找结论过程中添加的字母 和辅助线不能出现在结论中 不必证明 答 结论一 结论二 结论三 2 若 B 45 BC 2 当点 D 在 BC 上运动时 点 D 不与 B C 重合 求 CE 的最大值 若 ADE 是等腰三角形 求此时 BD 的长 注意 在第 2 的求解过程中 若有运用 1 中得出的结论 须加以证明 用心 爱心 专心22 答案 解 1 AB AC AED ADC ADE ACD 2 B C B 45 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2 ACBC22 22 1 C DAE CAD ADE ACD AD AC AE AD 22 ADAD AE AC 2 2 2 AD 2 当 AD 最小时 AE 最小 此时 AD BC AD BC 1 1 2 AE 的最小值为 CE 的最大值 2 22 1 22 22 2 22 当 AD AE 时 1 AED 45 DAE 90 点 D 与 B 重合 不合题意舍去 当 EA ED 时 如图 1 EAD 1 45 AD 平分 BAC AD 垂直平分 BC BD 1 当 DA DE 时 如图 2 ADE ACD DA AC DE DC DC CA BD BC DC 2 22 综上所述 当 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 BD 的长的长为 1 或 2 2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 等腰 直角 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 1 由 B 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 AC 由 1 C AED EDC C 得到 AED ADC 又由 DAE CA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到 ADE ACD 2 由 B C B 45 可得 A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 由 22 ACBC22 22 1 C DAE CAD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可得 ADE ACD 则有 AD AC AE AD 即 当 AD BC AD 最小 此时 AE 最小 从而由 CE AC AE 得到 CE 的最大值 22 ADAD AE AC 2 2 2 AD 2 用心 爱心 专心23 分当 AD AE EA ED DA DE 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7 2012 福建宁德 10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过 O 上的点 C 作它的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D D 30 1 求 A 的度数 2 过点 C 作 CF AB 于点 E 交 O 于点 F CF 4 求弧 BC 的长度 结果保留 3 答案 解 1 连接 OC CD 切 O 于点 C OCD 90 D 30 COD 60 OA OC A ACO 30 2 CF 直径 AB CF 4 CE 2 33 在 Rt OCE 中 CE2 3 OC 4 sinCOD3 2 弧 BC 的长度为 6044 1803 考点 切线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垂径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特殊角 的三角函数值 弧长的计算 分析 1 连接 OC 则 OCD 是直角三角形 可求出 COD 的度数 由于 A 与 COD 是同弧所对的圆 周角与圆心角 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 A 的度数 2 解 Rt OCE 求出即可求出弧 BC 的长度 8 2012 福建宁德 13 分 如图 矩形 OBCD 的边 OD OB 分别在 x 轴正半轴和 y 轴负半轴上 且 OD 10 OB 8 将矩形的边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使点 C 恰好与 x 轴上的点A 重合 1 直接写出点 A B 的坐标 A B 2 若抛物线y x2 bx c 经过点 A B 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1 3 3 若点 M 是直线 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作 MN x 轴于点 N 问是否存在点 M 使 AMN 用心 爱心 专心24 与 ACD 相似 若存在 求出点 M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4 当 x 7 在抛物线上存在点 P 使 ABP 的面积最大 求 ABP 面积的最大值 7 2 答案 解 1 6 0 0 8 2 2 110 yx x8 33 到 3 存在 设 M 2 110 mm m8 33 到 则 N m 0 MN NA 6 m 2 110 m m8 33 又 DA 4 CD 8 若点 M 在点 N 上方 则 AMN ACD MNNA CDDA 即 解得 m 6 或 m 10 2 110 m m8 6m 33 84 2 m16m 60 0 与点 M 是直线 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符 此时不存在点 M 使 AMN 与 ACD 相似 若点 M 在点 N 下方 则 AMN ACD MNNA CDDA 即 解得 m 2 或 m 6 2 110 mm 8 6m 33 84 2 m4m12 0 与点 M 是直线 AB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不符 用心 爱心 专心25 此时不存在点 M 使 AMN 与 ACD 相似 若点 M 在点 N 上方 则 AMN ACD MNNA DACD 即 方程无解 2 110 m m8 6m 33 48 2 2m23m 66 0 此时不存在点 M 使 AMN 与 ACD 相似 若点 M 在点 N 下方 则 AMN ACD MNNA DACD 即 解得 m 或 m 6 2 110 mm 8 6m 33 48 2 2m17m 30 0 5 2 当 m 时符合条件 5 2 此时存在点 M 使 AMN 与 ACD 相似 5 2 7 4 综上所述 存在点 M 使 AMN 与 ACD 相似 5 2 7 4 4 设 P p 2 110 p p8 33 在中 令 y 0 得 x 4 或 x 6 2 110 yx x8 33 到 x 7 分为 x 4 4 x 6 和 6 x 7 三个区间讨论 7 2 7 2 如图 当 x 4 时 过点 P 作 PH x 轴于点 H 7 2 则 OH p HA 6 p PH 2 110 pp 8 33 ABPOABAPHOBPH SSSS 到到 22 2 2 111101110 6 8pp 8 8p6ppp 8 2233233 p 6p p3 9 当 x 4 时 随 p 的增加而减小 7 2 ABP S 当 x 时 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7 2 ABP S 35 4 如图 当 4 x 6 时 过点 P 作 PH BC 于点 H 过点 A 作 AG BC 于点 G 用心 爱心 专心26 则 BH p HG 6 p PH 22 110110 p p8 8 p p 3333 ABPBPHABGPHGA SS SS 到到 22 2 2 111011101 p pp p p 86p6 8 2332332 p 6p p3 9 当 4 x 6 时 随 p 的增加而减小 ABP S 当 x 4 时 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8 ABP S 如图 当 6 x 7 时 过点 P 作 PH x 轴于点 H 则 OH p HA p 6 PH 2 110 pp 8 33 ABPOABAPHOBPH SSSS 梯形 22 2 2 111011110 pp 8 8p6 8p6pp 8 2332233 p6p p39 当 6 x 7 时 随 p 的增加而增加 ABP S 当 x 7 时 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7 ABP S 综上所述 当 x 时 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7 2 ABP S 35 4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矩形的性质 旋转的性质 勾股定理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相似 三角形的判定 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 1 由 OD 10 OB 8 矩形的边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使点 C 恰好与 x 轴上的点A 重合 可 得 OA2 AB2 OB2 102 82 36 OA 6 A 6 0 B 0 8 2 抛物线y x2 bx c 经过点 A B 1 3 解得 12 6b c 0 c 8 10 b 3 c 8 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2 110 yx x8 33 到 3 分 若点 M 在点 N 上方 若点 M 在点 N 下方 若点 M 在点 MNNA CDDA MNNA CDDA 用心 爱心 专心27 N 上方 若点 M 在点 N 下方 四种情况讨论即可 MNNA DACD MNNA DACD 4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 x 4 4 x 6 和 6 x 7 三个区间分别求出最大值 比较即 7 2 可 9 2012 福建龙岩 13 分 矩形 ABCD 中 AD 5 AB 3 将矩形 ABCD 沿某直线折叠 使点 A 的对 应点 A 落在线段 BC 上 再打开得到折痕 EF 1 当 A 与 B 重合时 如图 1 EF 当折痕 EF 过点 D 时 如图 2 求线段 EF 的长 2 观察图 3 和图 4 设 BA x 当 x 的取值范围是 时 四边形 AEA F 是菱形 在 的 条件下 利用图 4 证明四边形 AEA F 是菱形 答案 解 1 5 由折叠 轴对称 性质知 A D AD 5 A EA D 900 在 Rt A DC 中 DC AB 2 22 A C534 A B BC A C 5 4 1 EA B BEA EA B FA C 900 BEA FA C 又 B C 900 Rt EBA Rt A CF 即 A EA B A FFC A E1 53 5 A E 3 在 Rt A EF 中 22 255 10 EFA EA D25 93 2 3x5 证明 由折叠 轴对称 性质知 AEF FEA AE A E AF A F 又 AD BC AFE FEA AEF AFE AE AF AE A E AF A F 四边形 AEA F 是菱形 用心 爱心 专心28 考点 折叠的性质 矩形的性质 勾股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 性质 菱形的判定 分析 1 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 当 A 与 B 重合时 如图 1 EF AD 5 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 以及勾股定理求出 A B A F 和 FC 的长 由 Rt EBA Rt A CF 求得 在 Rt A EF 中 由勾股定理求得 EF 的长 5 A E 3 2 由图 3 和图 4 可得 当时 四边形 AEA F 是菱形 3x5 由折叠和矩形的性质 可得 AE A E AF A F 由平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E AF 从而 AE A E AF A F 根据菱形的判定得四边形 AEA F 是菱形 10 2012 福建龙岩 14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一块含 60 角的三角板作如图摆放 斜边 AB 在 x 轴上 直角顶点 C 在 y 轴正半轴上 已知点 A 1 0 1 请直接写出点 B C 的坐标 B C 并求经过 A B C 三点的抛物 线解析式 2 现有与上述三角板完全一样的三角板 DEF 其中 EDF 90 DEF 60 把顶点 E 放在线段 AB 上 点 E 是不与 A B 两点重合的动点 并使 ED 所在直线经过点 C 此时 EF 所在直线与 1 中的抛物线交于第一象限的点 M 设 AE x 当 x 为何值时 OCE OBC 在 的条件下探究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 PEM 是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 请求 点 P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 1 B 3 0 C 0 3 A 1 0 B 3 0 用心 爱心 专心29 可设过 A B C 三点的抛物线为 y a x 1x3a0 又 C 0 在抛物线上 解得 3 3 a 0 1 03 3 a 3 经过 A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即 3 y x 1x3 3 2 32 3 y x x 3 33 2 当 OCE OBC 时 则 OCOE OBOC OC OE AE AO x 1 OB 3 x 2 3 3x1 33 当 x 2 时 OCE OBC 存在点 P 由 可知 x 2 OE 1 E 1 0 此时 CAE 为等边三角形 AEC A 60 又 CEM 60 MEB 60 点 C 与点 M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 2 3 b 3 x 1 2a 3 2 3 C 0 M 2 33 过 M 作 MN x 轴于点 N 2 0 MN EN 1 3 2 222 EMENMN1 32 若 PEM 为等腰三角形 则 当 EP EM 时 EM 2 且点 P 在直线 x 1 上 P 1 2 或 P 1 2 当 EM PM 时 点 M 在 EP 的垂直平分线上 P 1 2 3 当 PE PM 时 点 P 是线段 EM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 x 1 的交点 P 1 2 3 3 综上所述 存在 P 点坐标为 1 2 或 1 2 或 1 2 或 1 时 3 2 3 3 EPM 为等腰三角形 用心 爱心 专心30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待定系数法 曲线上点的坐标与 方程的关系 二次函数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 等腰三角形 的判定 分析 1 由已知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出 OC 和 AB 的长 从而求得点 B C 的坐标 设定交点式 用待定系数法 求得抛物线解析式 2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解 求得 EM 的长 分 EP EM EM PM 和 PE PM 三种情况求解即可 11 2012 福建漳州 12 分 已知抛物线 y x2 1 如图所示 4 1 1 填空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对称轴是 2 已知 y 轴上一点 A 0 2 点 P 在抛物线上 过点 P 作 PB x 轴 垂足为 B 若 PAB 是等边三角 形 求点 P 的坐标 3 在 2 的条件下 点 M 在直线 AP 上 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N 使四边形 OAMN 为菱形 若存在 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N 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 1 顶点坐标是 0 1 对称轴是 y 轴 或 x 0 2 PAB 是等边三角形 ABO 90 60 30 AB 2OA 4 PB 4 把 y 4 代入 y x2 1 得 x 1 4 2 3 点 P 的坐标为 4 或 4 2 32 3 3 存在 所有满足条件的点 N 的坐标为 1 1 1 1 3333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二次函数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菱形的判定 分析 1 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直接写出其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即可 用心 爱心 专心31 2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PB 4 将 PB 4 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后求得 x 的值即可作为 P 点 的横坐标 代入解析式即可求得 P 点的纵坐标 3 首先求得直线 AP 的解析式 然后设出点 M 的坐标 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有关 AP 的长即 可得到有关 M 点的横坐标的方程 求得 M 的横坐标后即可求得其纵坐标 设存在点 M 使得 OAMN 是菱形 OAP 900 OA 不可能为菱形的对角线 只能为菱形的边 若点 P 的坐标为 4 点 A 的坐标为 0 2 2 3 设线段 AP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 kx b 则 解得 2 3 kb4 b2 3 k 3 b2 AP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y x 2 3 3 点 M 在直线 AP 上 设点 M 的坐标为 m m 2 3 3 如图 作 MH y 轴于点 H 则 MH m AN OH OA m 2 2 m 3 3 3 3 OA 为菱形的边 AM AO 2 在 Rt AMH 中 AH2 MH2 AM2 即 m2 m 2 22 3 3 解得 m M 3 或 1 333 当 M 3 时 N 1 当 M 1 时 N 1 3333 若点 P 的坐标为 4 同理可得 N 的坐标为 1 或 1 2 333 综上所述 存在点 N 1 1 1 1 使得3333 四边形 OAMN 是菱形 12 2012 福建漳州 14 分 如图 在OABC 中 点 A 在 x 轴上 AOC 60o OC 4cm OA 8cm 动A 点 P 从点 O 出发 以 1cm s 的速度沿线段 OA AB 运动 动点 Q 同时从点 O 出发 以 acm s 的速度沿线段 OC CB 运动 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 B 时 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 填空 点 C 的坐标是 对角线 OB 的长度是 cm 2 当 a 1 时 设 OPQ 的面积为 S 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并直接写出当 t 为何值时 S 的值最大 用心 爱心 专心32 3 当点 P 在 OA 边上 点 Q 在 CB 边上时 线段 PQ 与对角线 OB 交于点 M 若以 O M P 为顶点的三角 形与 OAB 相似 求 a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并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 1 C 2 2 OB 4cm 37 2 当 0 t 4 时 过点 Q 作 QD x 轴于点 D 如图 1 则 QD t 3 2 S OP QD t2 1 2 3 4 当 4 t 8 时 作 QE x 轴于点 E 如图 2 则 QE 2 3 S DP QE t 1 2 3 当 8 t 12 时 延长 QP 交 x 轴于点 F 过点 P 作 PH AF 于点 H 如图 3 易证 PBQ 与 PAF 均为等边三角形 OF OA AP t AP t 8 PH t 8 3 2 t 2 t t OQFOPF SSS 1 2 3 1 2 3 2 8 t2 3t 3 4 3 综上所述 2 2 3 t0t4 4 S3t 4t8 3 t3 3t 8t12 4 中 S 随 t 的增加而增加 用心 爱心 专心33 中 S 随 t 的增加而减小 S 2 2 33 t3 3t t69 3 44 当 t 8 时 S 最大 3 当 OPM OAB 时 如图 4 则 PQ AB CQ OP at 4 t 即 a 1 t 的取值范围是 0 t 8 4 t 当 OPM OBA 时 如图 5 则 即 OM OPOM OBOA tOM 84 7 2 7 t 7 又 QB OP BQM OPM 即 QBBM OPOM 2 7 4 7 12at 7 t2 7 7 t 整理得 t at 2 即 a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