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训练与答案_第1页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训练与答案_第2页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训练与答案_第3页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训练与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训练与答案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阅读训练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 在烟云腾迁 古木逶迤之后 总有一种幽幽的 寒意 明文徵明说 古之高人逸士 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 然多写雪景 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 秋日的疏木 冬日的枯槎 春日的老芽初发 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 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 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 宣和画谱 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 就有26幅 在唐代 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 也使人有 云霞卷 舒 烟雨惨淡 之感 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 其作 寒松漱石图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 五代时 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 的自觉审美追求 生于南方的董源 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 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 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 最可称范宽 郭熙二人 范的雪景足 称高格 从其 雪景寒林图 中 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 而郭特工山水寒林 于营丘寒林之外 别构一种灵奇 清代黄公 望以苍莽 王蒙以细密 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 共筑冷的世界 如王蒙的 夏日山居图 写夏山之景 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 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 气氛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 也体现在其他画科 在竹画中 竹的寒痕冷意 素为画界所重 如吴镇自题竹画云 亭亭月下阴 挺挺霜中节 寂寂空山深 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 雪梅为尚 如扬补之 的墨梅 清气冷韵 令人绝倒 黄庭坚以 嫩寒清晓 行孤村篱落 间 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 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 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 美趣尚 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 使得雪景屡出 寒林叠现 二是将 荒寒作为典型气氛 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 也给不 同的题材笼上寒意 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 绘画境界有多种 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 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 它理应 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 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 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 荒寒 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 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 画雪景 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 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 唐朝王维 王洽 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 在绘画艺术的天地 独树一帜 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 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 虽然画的题材不同 画的时空迥异 但 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 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 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 本文从情趣 风格 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 下列说法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是王维诗歌的特色 他也是中国画史上 第一个喜欢画雪 景的画家 宣和画谱 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 寒松漱石图 重冬的严凝之境 因为董源生于南方 过于追求 荒寒趣味 使得 他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 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 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 如宋清两代 的画或高格 或灵奇 或苍莽 或细密 或阴沉湿漉 D 吴镇的竹画 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 黄庭坚用 嫩寒清晓 行孤村篱落间 一语加以称赞 3 根据本文信息 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 是 3分 A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B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C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D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答案 1 A 1 C 1 B 答案解析 1 都喜欢雪景不对 第一段中说 然多写雪景 1 A太绝对化了 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 错 文中 是 可以说 和 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B是张冠李戴 寒松 漱石图 不是董源的画作 D是无中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