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II )卷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II )卷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II )卷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II )卷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120120 分分 1 2 分 2016 七下 眉县期中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 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2 2 分 2018 七下 常熟期中 威尔 杜兰特在 世界文明史 里写道 中国的科举取士 没有操纵的 提名 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 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 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现象 他主要是赞扬 了中国科举制度的 A 自由性 B 广泛性 C 民主性 D 公正性 3 2 分 2018 六下 大庆月考 一位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 远法前代 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 材 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 时期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4 2 分 2015 七下 虞城月考 科举制度的开创 完善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A 唐朝 隋朝 清朝 B 隋朝 唐朝 清朝 C 秦朝 汉朝 清朝 D 南北朝 汉朝 清朝 5 2 分 2017 七下 福建期中 有学者认为 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 但 这一 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 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6 2 分 2018 七下 宁城月考 有诗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 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 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加强了南北经济 文化交流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7 2 分 2017 七下 武平月考 宋初以 重文轻武 为基本国策 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这些受提拔 的人主要来源于 A 开国功臣 B 皇亲国戚 C 科举考试 D 地方推荐 第 3 页 共 12 页 8 2 分 2018 七下 东台期中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 花 登科后 该诗体现了 A 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 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 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 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9 2 分 2017 七下 长宁月考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 中 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 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 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 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科举制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 科举制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 科举制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10 2 分 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 正确的顺序是 创武举 殿试 开设进士科 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 A B C D 11 2 分 2017 七下 岳池期中 元代高明在 琵琶记 中说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第 4 页 共 12 页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2 2 分 2017 滨州 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 正确的是 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 巩固统治 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 B C D 13 2 分 唐朝时 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 其基本特征是 A 能言善辩 委以重任 B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C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 D 品评人才 注重门第 14 2 分 2018 九下 沭阳月考 唐朝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 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制度让孟郊 春风得意 的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选官制 D 科举制 15 2 分 2017 七下 东莞月考 武则天在位时开创了科举的另一种形式 让各州每年送武艺好的人进 行骑射等考试 其中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种形式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A 进士科 B 武举 C 明经科 D 常科 16 2 分 2017 七下 惠民期末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 年的奥秘即在于 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 创立郡县制 B 确立三省六部制 C 开创科举制 D 确立王位世袭制 17 2 分 2018 九下 中山模拟 朝我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 制度 科学制度 下面关于科学制度的说法 正确的是 隋文帝时开设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是科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 非常之人 而设的特科 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 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 B C D 18 2 分 2017 曲靖模拟 英国的文官制所采用的考试原则及方式与中国科举制十分相似 吸纳了科举 取士制度的优点 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 第 6 页 共 12 页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19 2 分 2017 七下 苏州期末 来自星星的你 主人公都教授于 1603 年 8 月 25 日 中国明朝后期 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 如果当时他到中国 最不可能 A 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B 了解科举制度 C 学习活字印刷 D 翻阅 红楼梦 20 2 分 2017 七下 普宁期中 与 金榜题名 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1 15 分 2016 金华模拟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的主体 中华文明以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 率先以 治理的 高端策略 摆脱了 低端策略 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 并最终 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 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材料二 以公元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为标志 西方再次逐步 赶超 中华文明 直到 19 世纪 西方开始统治 世界 西方的优势在于它在长期的赶超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自 19 世纪开始 西方的治理体系 不仅被视为有效的而且还被视为普适的 不仅被视为富强之理 而且被称为正义之道 但在 正义之道 下 工人阶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急需科学策略的指引 选自韩毓海 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 1 第 7 页 共 12 页 先秦所谓治理的 低端策略 在地方管理上主要是指什么重要制度 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 高端策略 为 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 2 试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分析西方治理体系成为 普适的 正义之道 原因 3 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指引方向 又产生了哪一科学策略 22 15 分 2017 七下 雅安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 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 经 济 军事 文化 天文 地理 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 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 文章 定去留 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清代名医徐灵眙作讽刺八股取士的 刺时文 道 读书人 最不济 烂时文 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 才计 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 两句破题 摆尾摇头 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 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 是哪一朝皇帝 案头放高头讲章 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 口角嘘啼 甘蔗渣儿 嚼了又 嚼 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 白白昏迷一世 就教他骗得高官 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1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科举制的作用 2 明朝的科举考试 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中 作者认为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 3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指出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 采取了哪些措施 23 15 分 2014 东营 一种制度 或政策 的创立 实施 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阅 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 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 第 8 页 共 12 页 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式的 机会均等 的机制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 理是一种塑造 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元朝的行省实际 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故它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 军事 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 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 以供中央需要 材料三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 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 派使臣常驻北京 开放宁波 舟山群岛 天津为贸易港口 乾隆皇帝一口回绝 认为 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 原不籍外夷货物 以通有无 摘编自 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对外关系卷 1 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 依据材料一 指出科举制的合理性 2 依据材料二 指出元朝的行省有哪些职能 它的确立有何意义 3 依据材料三 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24 15 分 2016 七下 盐城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 考生 皆怀牒 证件 自列于州县 的自 由报考原则 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天文 地理 民族等各种 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 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 文章 定去留 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 途 杨齐福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 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 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 法 美均已见端 将来必至推 广 丁韪良 西学考略 1 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第 9 页 共 12 页 2 在科举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各有何贡献 3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5 20 分 2017 七下 合肥月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 阅读下列唐太宗 的言 论 均摘自 贞观政要 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 为本 凡营衣食 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 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 土木不息 而欲不夺农时 其可得乎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三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 圈套 中矣 材料四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思想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 2 材料二中的认识使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请举出被他重用的贤才 2 个 第 10 页 共 12 页 3 唐太宗通过何种制度将材料三中所说的 天下英雄 纳入 彀 中 4 从材料四以看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并写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有好往来的具体事例 第 11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