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人教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 1 分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中国人这样亲切的赞颂黄河的原因 A 它是中国最早人类的起源地 B 灌溉了大批良田 C 我们的祖先全靠黄河的养育 D 中华民族早期形成和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 2 1 分 下列图片资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哪一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生活状况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3 1 分 在下列图片中 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第 2 页 共 13 页 B C D 4 1 分 株洲神农城被誉为 两型社会 的典范之作 下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A 蚩尤 B 炎帝 C 禹 D 舜 5 1 分 株洲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有神农湖 神农阁 神农坛等景观 这些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 民族的始祖 A 炎帝 B 黄帝 C 禹 D 舜 6 1 分 我国神话传说中 黄帝之后 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 舜 禹 他们都是通过推 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 选举制 第 3 页 共 13 页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7 1 分 被华夏族尊奉为 人文始祖 的是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8 1 分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北方的五个政权加上南方十个政权的合称 B 五代十国是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 五代十国时期 南方政局相对比较稳定 D 五代十国时期 统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9 1 分 哪吒传奇 里面的哪吒打败了纣王 此故事反映的是哪个朝代 A 夏 B 商 C 西周 D 东周 10 1 分 巨大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 畜牧业发达 第 4 页 共 13 页 D 铁器开始使用 11 1 分 史学名著 左传 中说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历史人物可以作为该论断证据的是 A 黄帝 B 禹 C 汤 D 纣 12 1 分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秦穆公 D 宋襄公 13 1 分 秦孝公即位时 秦国 兵弱 而商鞍变法后 秦国人 勇于公战 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奖励农耕 B 按军功授爵位 C 推行县制 D 抑制商业贸易 14 1 分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 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兵家 15 1 分 战国时期 有一学派认为 明主像天 因为他依法行事 公正无私 明主有权威 权力以加强其 第 5 页 共 13 页 命令的力量 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16 1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黄巾起义 D 楚汉之争 17 1 分 作为 千古帝 的秦始皇 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灭掉六国 实现统一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采用科举制 选官 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修建灵渠 A B C D 18 1 分 公元前 209 年夏 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途中遇到大雨 不能按期到达 情急 之下 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押队的军官 发动起义 材料中的 领队人 是 A 李斯 韩非 B 项羽 刘邦 C 陈胜 吴广 D 商鞅 李冰 第 6 页 共 13 页 19 1 分 汉武帝时期 通过设置下列哪一制度 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 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 A 分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刺史制度 D 禅让制度 20 1 分 武帝施主父之策 下推恩之令 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 推恩之令 在当时最大的 作用是 A 推行了新儒学教育 B 促成了 文景之治 C 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D 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21 4 分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 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 图一 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 征服自然的结果 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 居民叫什么 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 图一和图二都是想象图 但都是根据历史遗址还原的 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请问我们能够获得有效 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列出两项即可 3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第 7 页 共 13 页 远古时期 人类为了生存 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4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 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2 4 分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 交流 交融的历史 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民族大交 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历史 图 1 春秋形势图 图 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公元前 138 年 公元前 119 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 其中 第一次历时 13 年 同行者一百余人 仅数人返回长安 第二次出使时 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 携带牛 羊以万数 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 康居 大月氏 安息等国 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 但是张骞两次 出使西域 传播了汉朝的情况 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 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畅通 史称 张骞凿空 此后 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 中华文明史 等 材料三 第 8 页 共 13 页 图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 也有统治者为加 强自身统治采取的主动政策 比如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 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 也带来了他们的优 秀思想文化 如 尊重妇女的意识 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中国古代史 上册 朱绍侯等主编 1 比较材料一中图 1 和图 2 形势图 指出图中诸侯国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 简述这一变化对 于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张骞通西域称之为 凿空 张骞 凿空 后 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 域各民族 3 依据材料三地图 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 4 依据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请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23 3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 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 德 可固法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 社会才能稳定 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图 是春秋时期形势图 图 是战国时期形势图 2 材料二中的思想家生活在什么年代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其政治主张是什么 在教育方面又有什么主 张 3 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这一时期社会 动荡不安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根据材料三回答 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4 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因为有诸侯存在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 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偃说上 汉武帝 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地方千里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 愿陛下令 诸侯得推恩分子弟 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 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主父偃传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 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为建立 第 10 页 共 13 页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 2 依据材料二 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解决了什么问题 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 的措施 3 秦始皇 汉武帝的措施有何共同意义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