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A卷_第1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A卷_第2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A卷_第3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A卷_第4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9 科举制的创立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人教版备考新人教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1919 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创立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这里指科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 束缚人们的思想 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 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加强君权统治 2 2 分 南宋时期 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 殿试 中榜眼 进士第二名 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 度的创立者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3 2 分 历史小话剧 赶考途中 是这样设计的 时间 地点 去京城赶考的路上人物 张公子 李公子 书童旁白 张公子 世家大族子弟 带着书童张二 去京城赶考 该剧所反映的这一现象最早开 始于 A 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 唐朝 4 2 分 下图为 雁塔题名 拓片图 部分 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下列关于科举 第 2 页 共 13 页 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创建于唐朝 B 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C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D 在中田维持了约 1300 年 5 2 分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6 2 分 魏晋时期 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A 才能和学识 B 门第和出身 C 民族和地域 D 等级和财产 7 2 分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文中所说的 考试制度 正式诞生是在 第 3 页 共 13 页 A 唐太宗时 B 唐玄宗时 C 武则天时 D 隋炀帝时 8 2 分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高宗 D 唐太宗 9 2 分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0 2 分 余秋雨在 十万进士 中认为 科举制度选拔的 十万进士 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 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A 保证了选官的相对公平 B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素质 C 严重束缚了士人思想 D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1 2 分 一位唐朝官员说 国家取士 远法前代 进士之科 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 立于 A 隋文帝 第 4 页 共 13 页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12 2 分 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 古代之最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被英国百科全书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B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C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D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13 2 分 下列帝王中 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隋文帝 隋炀帝 唐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A B C D 14 2 分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何种制度的推行 带来了以上诗句反映的现象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5 2 分 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 A 才能 第 5 页 共 13 页 B 品德 C 才学 D 军功 16 2 分 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 A 500 年 B 700 年 C 900 年 D 1300 年 17 2 分 隋唐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 从高门权贵且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D 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加强君权统治 18 2 分 宋代诗人汪洙 四喜 曰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与 金榜 题名 最相关的制度正式确立是在 A 汉朝 B 唐朝 C 隋朝 D 元朝 19 2 分 古人诗赞 人生四喜 曰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与 金榜 题名 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第 6 页 共 13 页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0 2 分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21 2 分 科举制是在哪位皇帝时期正式诞生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武则天 22 2 分 如果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 要参加科举考试某科的 杂文 考试 你需要复习 A 春秋 中的内容 B 儒家经典 C 四书五经的内容 D 诗赋 23 2 分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实现大统一 都修筑了大型工程 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第 7 页 共 13 页 A B C D 24 2 分 唐朝是一个开放 包容的时代 下列能够说明唐朝在官员选拔方面开放的是 A 接待遣唐使 B 官员察举制 C 实行科举制 D 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25 2 分 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下列对科举制的理解 错误的是 A 科举制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B 科举制的实行使朝廷的集权制进一步加强 C 科举制使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 D 科举制的实行彻底消除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26 2 分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 及第谣 与下 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 行省制度 B 三省六部制度 C 科举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27 2 分 我们现在的高考有 文科状元 理科状元 而科举考试中也有 文状元 武状元 那么 武状元 最早出现于 A 唐太宗统治时期 第 8 页 共 13 页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28 2 分 右为 雁塔题名 拓片图 部分 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下列关于科举制 的表述正确的是 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A B C D 29 2 分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因为它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 加强中央集权 A B 第 9 页 共 13 页 C D 30 2 分 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 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31 15 分 隋唐到宋元时期是中国的繁盛时期 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 平民 可以做宰相 可以为公卿 可以有参政的机会 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 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 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 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 尚书省 蒙古族入主中原时仿金制 尚书省并入中书省 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材料三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 那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 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1 说出材料一 二两种制度分别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 创立这两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什么时候南移 总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点 即可 32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一 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及其定期举 行的考试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 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 人也 1 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 科举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 材料二中 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3 科举制已经废除 但是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流传至今 是什么方法 4 对待古典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