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语文高考背诵文言文人教版_第1页
2010高三语文高考背诵文言文人教版_第2页
2010高三语文高考背诵文言文人教版_第3页
2010高三语文高考背诵文言文人教版_第4页
2010高三语文高考背诵文言文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座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座 子路 曾晳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 馑 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 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 可使足民 如其 礼乐 以俟君子 赤 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 尔何如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 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 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 曾晳后 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 之小 孰能为之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劝学劝学 荀子荀子 荀子 x nzi 前 325 年 前 235 年 名况 字卿 后避汉宣帝讳 改称孙卿 战 国末期赵国猗氏 今山西新绛 人 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 政治家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时人尊称 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后为楚兰陵 今山东兰陵 令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 轮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 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 越 夷 貉之子 生而同声 长而异俗 教使之 然也 诗曰 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 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 介 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 君子生 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 名曰蒙鸠 以羽为巢 而编之以发 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 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 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 名曰射干 茎长四寸 生于高山之上 而临百仞之渊 木茎非能长也 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 不 扶而直 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 君子不近 庶 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 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 游必就士 所以防 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 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 鱼枯生蠹 怠 慢忘身 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 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 水就溼也 草木畴生 禽兽群焉 物各从其类也 是 故质的张 而弓矢至焉 林木茂 而斧斤至焉 树成荫 而众鸟息焉 酰酸 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 行有招辱也 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 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 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 无昭昭之明 无惛惛之事者 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 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 明 耳不能两听而聪 螣蛇无足而飞 鼫鼠五技而穷 诗 曰 尸鸠在桑 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 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 而流鱼出听 伯牙鼓琴 而六马仰秣 故声无小而不闻 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 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 安有不闻者 乎 学恶乎始 恶乎终 曰 其数则始乎诵经 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 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 若其义则不 可须臾舍也 为之 人也 舍 之 禽兽也 故书者 政事之纪也 诗者 中 声之所止也 礼者 法之大分 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 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 诗书之博也 春秋之微 也 在天地之 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 入乎耳 箸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 端而言 蝡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 入乎耳 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 用心 爱心 专心 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美其身 小人之 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 问一而告 二谓之囋 傲 非也 囋 非 也 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 诗书故而不切 春秋简而不速 方其 人之习 君子之说 则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 故曰 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 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 下不能隆礼 安特将 学杂识 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 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 本仁义 则礼正其经 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 诎五指而顿之 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 宪 以诗书为之 譬之犹以指测河也 以戈舂黍也 以锥飧壶也 不可以得 之矣 故隆礼 虽未明 法士也 不隆礼 虽察辩 散儒也 问苦者 勿告也 告苦者 勿问也 说苦者 勿听也 有争气者 勿与 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 然后接之 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 而后可与言道之 方 辞顺 而 后可与言道之理 色从 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 谓之傲 可与言而不 言谓之隐 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 谨顺其身 诗曰 匪交 匪舒 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 不足谓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 不足谓善御 伦类不通 仁义 不一 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 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 一入焉 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 不 善者多 桀纣盗跖也 全之尽之 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故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 为其 人以处 之 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使耳非是无欲闻也 使 口非是无欲言 也 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 目好之五色 耳好 之五声 口好之五味 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 群众不能移也 用心 爱心 专心 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 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 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 夫是谓之成 人 天见其明 地见其光 君子贵其全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3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 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 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 曰 秦 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 君 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 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 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晋 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 逢孙 杨孙戍之 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 仁 失其所与 不知 以乱易整 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用心 爱心 专心 4 逍遥游 北冥有鱼逍遥游 北冥有鱼 之而虫又何知 之而虫又何知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齐谐 者 志怪者也 谐 之言曰 鹏之徙 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 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 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 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 则风斯在下矣 面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 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 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 宿舂粮 适千里者 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鸿门宴 楚左尹项伯者 庄不得击 庄不得击 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 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 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良乃入 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 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 王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 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 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 曰 固不如也 且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 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 臣活之 今事有急 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 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 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 寿 约为婚姻 曰 吾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愿伯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復夜去 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 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 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得復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 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卻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 然 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 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 出召项庄 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 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心 爱心 专心 庄则入为寿 寿毕 曰 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 项 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用心 爱心 专心 6 出师表 出师表 诸葛亮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 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祎 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 漏 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 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 颓也 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 侍中 尚书 长史 参军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 待也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 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 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 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 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则攸之 棉 允之任 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 德之言 则责攸之 祎 允等之慢 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 用心 爱心 专心 7 陈情表 伏惟圣朝 不能废远 8 桃花源记 9 归去来兮辞 不含序 10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 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 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 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 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於所遇 暂得於己 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 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於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於怀 固知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 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於 斯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11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 声断衡阳之浦 12 师说 嗟乎 其可怪也与 13 陋室铭 14 阿房宫赋 嗟乎 复哀后人也 15 岳阳楼记 16 醉翁亭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17 前赤壁赋前赤壁赋 苏轼苏轼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 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 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 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 渺兮于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 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 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 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 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 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 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