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案2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第 1515 课时课时 1 3 4 1 3 4 三角函数的应用 二 三角函数的应用 二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会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 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2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 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 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3 能正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刻画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能根据问题 的实际意义 利用模型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为决策提供依据 4 让学生体验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的数学 建模 思想 从而培养学生 的建模 分析问题 数形结合 抽象概括等能力 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一些实际计算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 从实际的应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是相关的 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 同时理解三角函数 在描述周期性现象时的重要作用 2 讲解例题 总结方法 巩固练习 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意识到只要认真 观察思考 会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2 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建模的过程 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从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 勤于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用三角函数模型刻画潮汐等现象的变化规律 用函数思想解决具有周期变化的实 际问题 对问题实际意义的数学解释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函数模型 难点 1 分析 整理 利用信息 从实际问题中抽取基本的数学关系来建立数学模 型 并调动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由图象求解析式时 的确定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 2 教学用具 多媒体 实物投影仪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流程 实例背景 资料数据 提出问题 根据散点图形特征 选择适当的函数拟合 求解函数模型 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反反思解题过程 总结解题方法 提炼数学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教学思路 一 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一 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复习提问 1 回顾教材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2 求函数 sin xAyk 的解析式 1 函数f x 的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 2 倍 再向左平移 2 个单位所得的曲线是 1 sin 2 yx 的图像 试求 yf x 的解析式 2 函数 sin 0 0 2 yAxA 的最小值是 2 其图象最高点与最低点横坐标差是 3 且图象过点 0 1 求函数解析式 3 讨论 1 如何由图观察得到三角函数的各系数 如何确定初相 特殊点法 2 在现实生活中 哪些现象具有周期性 温度 白昼 振动 情绪 智力 体力等 函数 y Asin x 的性质问题 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问题 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 也 是高考的热点 三角函数能够模拟许多周期现象 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 研探新知二 研探新知 例 1 学生自学完成教材 41 P例 1 点 O 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平衡位置 取向右的方向为物体位移的正方向 若已知振幅 为 3cm 周期为 3s 且物体向右运动到距平衡位置最远处时开始计时 1 求物体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 cm 和时间 t s 之间的函数关系 2 求该物体在 t 5s 时的位置 教师进行适当的评析 并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物理常识 应选择怎样的函数式模拟物 体的运动 怎样求 和初相位 第二问中的 t 5s 时的位置 与函数式有何关系 例 2 学生自学完成教材 42 P例 2 一半径为cm3的水轮如图 1 3 22 所示 水轮圆心 O距离水面cm2 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 4 圈 如果当水轮上点P从水中浮现时 图中 0 P点 开始计算时间 1 将点P距离水面的高度 cmz表示为时间 st的函数 2 点P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大约要多长时间 例 3 教材 42 P探究案例 海水受日月的引力 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汐 一般的早潮叫潮 晚潮叫汐 在通常的情况下 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 靠近船坞 卸货后落潮 是返回海洋 下面给出了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几个时刻的水深 时间 0 003 006 009 0012 0015 0018 0021 0024 00 水深 5 07 55 02 55 07 55 02 55 0 1 选用一个三角函数来近似描述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并给出在整点 时的近似数值 2 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 船底与水面的距离 为 4 米 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 1 5 米的安全间隙 船底与海底的距离 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 在港口能呆多久 3 若船的吃水深度为 4 米 安全间隙为 1 5 米 该船在 2 00 开始卸货 吃水深度 以每小时 0 3 米的速度减少 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 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用心 爱心 专心 3 问题 1 选择怎样的数学模型反映该实际问题 2 图表中的最大值与三角函数的哪个量有关 3 函数的周期为多少 4 吃水深度 对应函数中的哪个字母 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探究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 你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发现 代表发言 可能结果 1 水深的最大值是 7 5 米 最小值是 2 5 米 2 水的深度开始由 5 0 米增加到 7 5 米 后逐渐减少一直减少到 2 5 又开始逐渐变深 增加到 7 5 米后 又开始减少 3 水深变化并不是杂乱无章 而是呈现一种周期性变化规律 4 学生活动 作图 更加直观明了这种周期性变化规律 研究数据的两种形式 5 教师呈现作图结果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跟我们前面所学过哪个函数类型非常的类似 追问为什么类似正弦型函数bxAy sin 排除法 关键在于周期性 学生活动 求解解析式 得到的是一个刻画水深与时间关系的三角函数模型 为了保证所选函数的精确性 通常 还需要一个检验过程 教师点明 建模过程 选模 求模 验模 应用 有了这个模型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哪些情况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 如周期 单调性 每时每刻的水深 问题探究 2 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 船底与水面的距离 为 4 米 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 有 1 5 米的安全间隙 船底与洋底的距离 试问 该船何时能够进入港口 在港口能呆多 久 师生一起分析 用数学的眼光看 这里研究的是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水深5 5 米 得出5 145 6 sin5 2 x 即2 0 6 sin x 师生齐分析 解三角不等式2 0 6 sin x 的方法 令2 0 6 sin x 学生活动 操作计算器计算3848 0 2014 0 6 x x 结合电脑呈现图 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发现 在 0 24 范围内 方程2 0 6 sin x 的解一共有 4 个 从小到大依次记为 那么其他三个值如何求得呢 学生思考 得到了 4 个交点的横坐标值后 结合图象说说货船应该选择什么时间进港 什么时间出 港呢 学生讨论 交流 可能结果 生 1 货船可以在 0 时 30 分钟左右进港 早晨 5 时 30 分钟左右出港 或者是 中午 12 时 30 分钟左右进港 在傍晚 17 时 30 分钟左右出港 生 2 货船可以在 0 时 30 分钟左右进港 可以选择早晨 5 时 30 分 中午 12 时 30 分 或者傍晚 17 时 30 分左右出港 学生讨论 最后确定方案 1 为安全方案 因为当实际水深小于安全深度时 货船尽管没 有行驶 但是搁浅后船身完全可以馅入淤泥 即使后来水位上涨 也很可能船身不再上浮 刚才整个过程 货船在进港 在港口停留 到后来离开港口 货船的吃深深度一直没有 改变 也就是说货船的安全深度一直没有改变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货船载满货物进港 在 港口卸货 在卸货的过程中 由物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 随着船身自身重量的减小 船身会 上浮 这样一来当两者都在改变的时候 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进出港时间呢 请看下面问题 问题探究 3 在探究 2 条件中 若该船在 2 00 开始卸货 吃水深度以每小时 0 3 米的 速度减少 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 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学生讨论 安全即需要 实际水深安全水深 即 讨论求解方法 用代数的方法 几何的角度 电脑作图并呈现 通过图象可以看出 当快要到 P 时刻的时候 货船就要停止卸货 驶向深水区 那么 P 点的坐标如何求得呢 学生思考 讨论 交流 求 P 点横坐标即解方程 数形结合 二分法求近似解 由图得点 P 点横坐标在 6 7 故我们只需要算出 6 6 5 7 三个时刻的安全水深与实际 水深的数值表就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时间实际水深安全水深是否安全 6 05 米4 3 米安全 6 54 2 米4 1 米较安全 7 03 8 米4 0 米危险 货船应该在 6 时 30 分左右驶离港口 可能有的同学有些异议 可以讨论 从这这个问题可以看出 如果有时候时间控制不当 货船在卸货的过程中 就会出现货 还没有卸完 不得已要暂时驶离港口 进入深水区 等水位上涨后在驶回来 这样对公司来 说就会造成才力 物力上的巨大浪费 那该怎么来做呢 学生讨论 可以加快卸货速度 也就是加快安全深度下降速度 问题探究 4 若船的吃水深度为 4 米 安全间隙为 1 5 米 该船在 2 00 开始卸货 货 物卸空后吃水深度为 2 米 为了保证进入码头后一次性卸空货物 又能安全驶离码头 那么 每小时吃水深度至少要以多少速度减少 探究 3 的变式 学生课后探究 三 质疑答辩 排难解惑 发展思维三 质疑答辩 排难解惑 发展思维 1 如图 单摆从某点给一个作用力后开始来回摆动 离开平衡位置O的距离s厘米和时间 t秒的函数关系为6sin 2 6 st 1 单摆摆动 5 秒时 离开平衡位置多少厘米 2 单摆摆动时 从最右边到最左边的距离为多少厘米 3 单摆来回摆动 10 次所需的时间为多少秒 2 如图 某地一天从 6 14 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 bxAy sin 1 求这一天 6 14 时的最大温差 2 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问题的反思 一般地 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 因此应当特别注 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 与学生一起探索 的各种求法 这是本题的关键 也是难点 用最大小值点代入不 容易出现错误 如何根据bxAy sin 图像求解析式中的待定参数 bA O CT ht 61014812 10 20 30 用心 爱心 专心 6 探究其他解法 2 14 2 6 或 014 2 6 等 借助三角函数模型研究的思想方法研究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函数 四 巩固深化 反馈矫正四 巩固深化 反馈矫正 1 某海滨浴场的海浪高度y 米 是时间t 0 t 24 单位 小时 的函数 经过长期观 察 该函数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sin yAtb 下表是测得的某日各时的浪高数据 t 时 03691215182124 y 米 1 51 00 51 01 51 00 50 991 5 依规定 当浪高不低于 1 米时浴场才开放 试安排白天内开放浴场的具体时间段 2 某港口水深y 米 是时间t 0 t 24 单位 小时 的函数 记为y tf 下面是某 日水深数据 t 时 03691215182124 y 米 10 013 09 97 010 013 010 17 010 0 经过长期观察 y tf的曲线可以近似看成y Asin t b的图象 i 根据以上数据求出y tf的近似表达式 ii 船底离海底 5 米或者 5 米以上是安全的 某船的吃水深度为 6 5 米 船底离水面距离 如果此船在凌晨 4 点进港 希望在同一天安全出港 那么此船最多在港口停留多少时间 教法 从表中读到一些什么数据 依次求各系数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答案 3sin10 6 t y 0 t 24 13 小时 小结 读取与分析表中的数据 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求得模型后 把第 2 问的情景转化为一个简单的三角不等式 再运用整体思想 借助函数的图象或者单位圆可以 求解 3 某商品一年内出厂价格在 6 元的基础上按月份随正弦曲线波动 已知 3 月份达到最高价格 8 元 7 月份价格最低为 4 元 该商品在商店内的销售价格在 8 元基础上按月份随正弦曲线 波动 5 月份销售价格最高为 10 元 9 月份销售价最低为 6 元 1 试建立出厂价格 销售价格的模型 并求出函数解析式 2 假设商店每月购进这种商品m件 且当月销完 试写出该商品的月利润函数 五 归纳整理 整体认识五 归纳整理 整体认识 从以上问题可以发现三角函数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而待定系 数法是三角函数中确定函数解析式最重要的方法 三角函数知识作为数学工具之一 在以后 的学习中将经常有所涉及 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 通过学习我们逐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三角函数应用模型的三种模式 一是给定呈周期变化规律的三角函数模型 根据所给模 型 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而是给定呈周期变化的图象 利用待定系数 法求出函数模型 再解决其他问题 三是搜集一个实际问题的调查数据 根据数据作出散点 图 通过拟合函数图象 求出可以近似表示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