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B卷_第4页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北京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在 周口店遗址文化节 的活动现场 七年级学生小龙正在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主持人拿起 一块兽肉 要求小龙进行切割 他应该选择的工具是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工具 C 棍棒 D 硬质土块 2 2 分 晓丽曾与父母一起参观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 如下图是她用手机拍下的房屋复原图 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3 2 分 属于半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第 2 页 共 13 页 C 铁农具 D 曲辕犁 4 2 分 小明想利用假期去参观 考查我国境内日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那他应该去 A 云南元谋县 B 浙汀余姚 C 北京周口店 D 陕西西安 5 2 分 如果把元谋人 北京人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炎帝与黄帝 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 题 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 国家的分裂 6 2 分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诗句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 上下五 千年 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的 A 舜 B 炎帝 C 禹 D 黄帝 7 2 分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 复夏商周更迭的年代尺 中的 处应该是 第 3 页 共 13 页 A 夏朝 B 东周 C 西周 D 商朝 8 2 分 史记 记载 禹於是遂即天子位 南面朝天下 国号日夏后 姓姒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 世袭制的确立 B 禅让制的终结 C 华夏族的形成 D 夏朝的建立 9 2 分 为了巩固统治 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王位世袭制 D 分封制 10 2 分 下列有关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牛 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B 1899 年 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C 已经发现的甲骨文至今已有 16 万片以上 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 10 余万片 D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单一 主要用于战争 卜卦 11 2 分 下列能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的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2 2 分 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 空框中 应填的是 A 西周 春秋 B 春秋 战国 C 东周 西周 D 西周 东周 13 2 分 史记 记载 平王立 东迁于洛邑 辟 避 戎寇 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 楚 秦 晋始大 政由方伯 霸主 这说明东周时期 周天子威望下降 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第 5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4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A 各国之间的争霸称雄 B 各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C 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D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15 2 分 学习历史 要对史实与史论有所界定 下列属于历史史论的是 A 商汤起兵伐夏 夏朝灭亡 B 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 商朝灭亡 C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称霸诸侯 D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6 2 分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 是自然与文化 人类与环境 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 长江 B 黄河 C 大运河 D 都江堰 17 2 分 下列朝代中类似于秦朝的是 A 西汉 第 6 页 共 13 页 B 曹魏 C 东晋 D 隋朝 18 2 分 下图反映了某一王朝实施的一项措施 对这一措施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统一后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B 这是秦朝废除六国货币统一货币措施 C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经济交流 D 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模式 19 2 分 下列朝代中 与隋朝历史最为相似的是 A 商朝 B 西汉 C 秦朝 D 唐朝 20 2 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 陈胜 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太平天国运动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414 分分 第 7 页 共 13 页 21 14 分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 不同的历史时期 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 完善了社会制度 阅 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 班主任是周老师 班级最初有 100 多名同学 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班主任 周老师 班上学生一百多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西汉初 诸侯王势力强大 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 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图三 第 8 页 共 13 页 1 西周初年 周老师 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 从而巩固了疆土 这些 同学 有个共同的名 那是什么 到了东周时期 周老师 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 对比图一图二 图一漫画中的 老大 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 他有什么权力 其创立者是谁 根据图 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三的 国 还是 郡 为了解决材 料三所反映的问题 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 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图二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2 30 分 根据提示 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二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三 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图一 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 征服自然的结果 居住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居住图二房屋 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 远古时期 人类为了生存 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第 9 页 共 13 页 3 战国时期 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 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 4 有和谐就有不和谐 试举出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23 10 分 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多年的岁月中 生生不息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材料一 谭嗣同在其著作 仁学 中指出 中国两千年之政 秦政也 毛泽东也强调 百代皆行秦政制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 考生 皆怀牒 证件 自列于州县 的自 由报考原则 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天文 地理 民族等各种 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 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 文章 定去留 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 途 杨齐福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探究二 经济篇 材料三 公元前 356 年 秦国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 戮 l 力本业 努力搞好农业 耕 织致粟多者 复其身 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 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探究三 民族篇 材料四 宋元时期 民族冲突异常尖锐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战争不断 但民族融合进一步加 强 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1 材料一中的 秦政 理论基础是什么 秦的 政制 指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 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 材料三又反映了商鞅变法怎 样的经济思想 4 元朝时期 民族融合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总结宋元时期重要的时代标志 或特征 第 10 页 共 13 页 5 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