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I)卷新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I)卷新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I)卷新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I)卷新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I)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I I 卷新版 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会 A 建造房屋 B 使用火 C 制造彩陶 D 种植水稻 2 2 分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下面关于几种原始人用火情况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元谋人知道使用火 B 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C 北京人学会人工取火 D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 3 2 分 下图是半坡原始农耕遗址出土的 人面鱼纹陶盆 下列有关于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文物发现于浙江余姚附近 B 反映了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 C 表明半坡人能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 D 证明了半坡人会制造陶瓷 4 2 分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第 2 页 共 13 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B C D 5 2 分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 会种植庄稼 B 能人工取火 C 能建造房屋 D 会制作陶器 6 2 分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 炎帝教民播种五谷 嫘祖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 华文明的核心是 A 农耕文明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神话传说 D 采集 狩猎的游牧文明 7 2 分 下列各项制度中体现了原始的民主平等思想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夏朝与商朝的亡国之君是 夏桀 商汤 商纣 盘庚 A B C D 9 2 分 下列不属于周代的贵族的等级的有 A 天子 B 卿大夫 C 诸侯 D 奴隶 10 2 分 夏 商 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B 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 C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D 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 11 2 分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的代表作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商代铜爵 D 利簋 12 2 分 汉朝以后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刀耕火种 B 耒耜耕种 C 铁犁牛耕 D 集体耕作 13 2 分 史记 楚世家 记载 楚庄王 遂至洛 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 轻重 对日 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尊王攘夷 大国争霸 B 迁都频繁 异姓反叛 C 周室衰微 诸侯争霸 D 列国争战 诸侯兼并 14 2 分 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建成后 当地出现了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 的景象 该工程位于今天的 A 四川省 B 山西省 C 河南省 D 湖南省 15 2 分 对比如图两幅历史地图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是 A 思想大繁荣 第 5 页 共 13 页 B 生产大发展 C 战乱中孕育统一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16 2 分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宗室 国君家族 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列入家族名册 材料反映的是 A 奖励耕战 B 重农抑商 C 轻徭薄赋 D 以农养战 17 2 分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 戮力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 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 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 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 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8 2 分 诗人岑参在 石犀 诗中说 江水初荡潏 蜀人几为鱼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李太 守 的主要贡献是 A 治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水排 19 2 分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想要完成这一建设 必须首先做到教育公平 下 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 教育公平 的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因材施教 B 兼爱 C 有教无类 D 仁政 20 2 分 2017 年 两会 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法制化 环境最能聚人聚财 最有利于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 主张实行 法治 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21 2 分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 A 加强专制统治 B 结束百家争鸣 C 消灭读书人 D 弘扬儒家文化 22 2 分 有学者认为 始皇 这个称号对于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 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 他开始了 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 这个时代应该是 A 休养生息 轻徭薄赋 B 国家统一 中央集权 C 文化繁荣 经济昌盛 D 施行暴政 民不聊生 23 2 分 大型纪录片 长城 中国的故事 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 象征 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A 辽东 临洮 B 鸭绿江 嘉峪关 C 山海关 嘉峪关 D 山海关 临洮 24 2 分 下列战役与项羽有关的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马陵之战 D 桂陵之战 25 2 分 能够通过 史记 查到的史实有 秦始皇统一货币 文字 度量衡 文景之治 蔡伦改进造纸术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A B C D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6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看下图 第 8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自古以来 人类通常逐水草而居 时至今日 大量人口聚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水是人类赖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 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 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孟子 梁惠王上 材料四 看下图 1 材料一图片所示分别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 导致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 在远古时期 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 战国时期 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 3 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的观点 在政治方面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结合材料四 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 27 20 分 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 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权力 建立诸侯国 材料二 如图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周顷王 前 619 年 前 613 年 继位时 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 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 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 才安葬了襄王 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 2 月了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 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 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 即是侮慢王朝 等于不贡 范文澜 中国通史 第一卷 材料五 幽王为烽火大鼓 有寇至 举烽火 诸侯悉至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左传 中记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 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诸侯有什么权力 材料四 材料五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 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著名的史书 史记 中有这样的记载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雠 诸侯更 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 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 周天子弗能禁止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材料三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28 20 分 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表达思想活跃 探究 以下材料 走进百家争鸣 15 分 材料一 老子认为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 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 以相互转化的 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人们与世无争 天下就能太平 材料二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 是大思想家及大教育家 他有很多的思想主张 如 有教无类 因材 施教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 材料三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 权术和威势 以使臣民慑服 1 材料一中的老子创立了哪家学说 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著作中 第 10 页 共 13 页 2 阅读材料二回答 孔子创立了哪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3 仔细阅读材料二 将材料中孔子的思想主张按下面的要求分类 教育主张 政治主张 道德和行为准则 4 阅读材料三回答 该主张是哪家学派 战国末期该学派的集大成者是谁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