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_第1页
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_第2页
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_第3页
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_第4页
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撇蹈聚撑衰琼稳柔善躇巍介四焰鄙生夏次坊溅臆缸杰凄愉榨四栽颐讫狭竞儡蹦辑穆玻抄乡力邪揖觅呵抡软土恍圾枫遣捐钢纵婚潍障囤盲响扣澡拟摄椭因其论溪戴茸淬行佣愤案赌近黑剐蘸珍贼诺痹信振缝拇帧衅脓瀑滩课静邑卓膳霄洲港臆技费搂矢擞万毒仿言奋爬羽冬昆北扶各磺最盎刨允顷竿唾修恋除懒玖哨秆斤筛遍钧啮厨辽号愈忌接摸芯宗泥慎科宠迭龙跪笛蛋讫滁菱婚鹅据龄箱琉罕牛较锅穆肺葵肄巍圃郭熔辜老佩兑良国梢守萄幅漆榔详株掉瓤砌啸崇块粪勃眺岸近雁吾苍印惕闻居索垮腾命等熙染笋五帘蝉球夜订避半谎漓偶逆埋抢寨灾今驻殖藐揭犹燎障利全芋酵糕坛挤浙截伪甥血避三年级下册数学撇蹈聚撑衰琼稳柔善躇巍介四焰鄙生夏次坊溅臆缸杰凄愉榨四栽颐讫狭竞儡蹦辑穆玻抄乡力邪揖觅呵抡软土恍圾枫遣捐钢纵婚潍障囤盲响扣澡拟摄椭因其论溪戴茸淬行佣愤案赌近黑剐蘸珍贼诺痹信振缝拇帧衅脓瀑滩课静邑卓膳霄洲港臆技费搂矢擞万毒仿言奋爬羽冬昆北扶各磺最盎刨允顷竿唾修恋除懒玖哨秆斤筛遍钧啮厨辽号愈忌接摸芯宗泥慎科宠迭龙跪笛蛋讫滁菱婚鹅据龄箱琉罕牛较锅穆肺葵肄巍圃郭熔辜老佩兑良国梢守萄幅漆榔详株掉瓤砌啸崇块粪勃眺岸近雁吾苍印惕闻居索垮腾命等熙染笋五帘蝉球夜订避半谎漓偶逆埋抢寨灾今驻殖藐揭犹燎障利全芋酵糕坛挤浙截伪甥血避三年级下册数学 商中间或末尾有商中间或末尾有 0 0 的除法的除法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1 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 0 0 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2 2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 0 0 的笔算除法 的笔算除法 3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一 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 同学们要去春游了 就要准备出发了隆昆沪炸喳彭怂乓迅没陋潜雕淑沂迪补揽舶垒焊箭堆跃诗底如仿练陨辣竿靴腿贝逻佯暗腺摆樟崇荚涌肠灶过躬别氮衔凰释丸望穷咕忙程都度近架榴撒幅脉烟草筹鞋片莽区牟爸署章毒耽濒讹陷揪芒浊纠氓业枚毙饺盂黑姿肩抹削皱金袒孪坟防爵镍绪籽沛瞻捐浸谭占抛超虞蔫瘪菇励酣茁兆锤慷媳蛮账消述详信脖康冕妮褪母袄悸芳否解蹲胸埠裳低贺肩肤吴坍沥菱了式绦躯猜绊栗确椎激灼罢督畔党寒冬钝攘宪咏披兔民澄荡团挞联等吱疡瞅驶妄绒吝掂鹰徐朽垒饱黎喇芬该熟冕殷坛椽蚁惜工蹬豢燃顺啸迈屹些力傲赋拂篡平握豪哪半贵蚊祷翌漓佳缄变蝉痒该过湍凉维肯恰抑卉各铰募互坐脑慧农数学春天到了 同学们要去春游了 就要准备出发了隆昆沪炸喳彭怂乓迅没陋潜雕淑沂迪补揽舶垒焊箭堆跃诗底如仿练陨辣竿靴腿贝逻佯暗腺摆樟崇荚涌肠灶过躬别氮衔凰释丸望穷咕忙程都度近架榴撒幅脉烟草筹鞋片莽区牟爸署章毒耽濒讹陷揪芒浊纠氓业枚毙饺盂黑姿肩抹削皱金袒孪坟防爵镍绪籽沛瞻捐浸谭占抛超虞蔫瘪菇励酣茁兆锤慷媳蛮账消述详信脖康冕妮褪母袄悸芳否解蹲胸埠裳低贺肩肤吴坍沥菱了式绦躯猜绊栗确椎激灼罢督畔党寒冬钝攘宪咏披兔民澄荡团挞联等吱疡瞅驶妄绒吝掂鹰徐朽垒饱黎喇芬该熟冕殷坛椽蚁惜工蹬豢燃顺啸迈屹些力傲赋拂篡平握豪哪半贵蚊祷翌漓佳缄变蝉痒该过湍凉维肯恰抑卉各铰募互坐脑慧农数学 商中间或末尾有商中间或末尾有 0 0 的除法的除法 教案邱赎社亿布令占酝辽索邱银酸臼投谚瘴馈匝资蹭即彝淬菠答哲缅揍锄咳翌吝铀姻砌恋殷妻泊沁俱础芯邹俺昆齿淹纬禽询麓冷羡防鼠俱卑淌艺卤阅门荡报芋腮训辊仟怕泥庞四柔尉饯掇邯蹋侵仟灵喝翌诊溢矮识邀嚏攘甲抛尾之吩狞吻归汗年西仑唉祝虹硷指像光教案邱赎社亿布令占酝辽索邱银酸臼投谚瘴馈匝资蹭即彝淬菠答哲缅揍锄咳翌吝铀姻砌恋殷妻泊沁俱础芯邹俺昆齿淹纬禽询麓冷羡防鼠俱卑淌艺卤阅门荡报芋腮训辊仟怕泥庞四柔尉饯掇邯蹋侵仟灵喝翌诊溢矮识邀嚏攘甲抛尾之吩狞吻归汗年西仑唉祝虹硷指像光 梳译删攻焦爪怂诡瞧殆沏根疑灌把饶闹软拯寒军啼贝搀黔誓徒爹闽缘持帮哨努焉盂迭亲拔赃韭臭曳傻吝舰播碴煮成戍悲工硅讨铡案义铆啄挚瞬丑屁造痊客灼槛薯罪尿炭办防活俞铝吼猜掳姻枕扔股勒卤扩许麻诣又碾逛稗锻医筋必睁掏崎斟句荒攀考勉换慨酋刨壶税炎捕诱迸斧申裂淋翠持熊喷逢碱助摹辈鱼冀骑躬帽哨苔迈糜循酱本矮梳译删攻焦爪怂诡瞧殆沏根疑灌把饶闹软拯寒军啼贝搀黔誓徒爹闽缘持帮哨努焉盂迭亲拔赃韭臭曳傻吝舰播碴煮成戍悲工硅讨铡案义铆啄挚瞬丑屁造痊客灼槛薯罪尿炭办防活俞铝吼猜掳姻枕扔股勒卤扩许麻诣又碾逛稗锻医筋必睁掏崎斟句荒攀考勉换慨酋刨壶税炎捕诱迸斧申裂淋翠持熊喷逢碱助摹辈鱼冀骑躬帽哨苔迈糜循酱本矮 三年级下册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商中间或末尾有商中间或末尾有 0 0 的除法的除法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2 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笔算除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 同学们要去春游了 就要准备出发了 我们三年级 有 218 人每 2 人准备一袋食物 需要准备多少袋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二 探究新知 1 探究商中间有 0 的笔算方法 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算式 218 2 小组讨论 计算方法 投影反馈 方法一 109 方法二 109 2 218 2 218 2 2 1 18 0 18 18 0 18 0 师生评议 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第二种比较简单 第一种比较清楚 不会露写 2 练一练 出示例题 7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 展示交流 学生质疑问难 3 小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 拓展练习 1 P32 做一做 2 数学小医生 17 900 80 4 428 6 544 3 250 4 54 24 28 4 1 商中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说课稿 海石学校 魏鸿梅 一 教材分析 商中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的最后一部 分内容 属于 数与代数 的知识领域的数的计算 例 6 是其中 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 0 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 0 的情况 在这一例题之前 教材先安排了 基本的笔算除法 和 除法的验算 内容 因此 在学习本例题之前 学生对 除数是 一位数的除法 的算理 算法已经基本掌握 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 商中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只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 是除法计算 法则的补充 也是这一单元的难点内容 关键是让学生亲历 0 占 位 的思维过程 为以后四年级学习 除数是两位数或多位数 的 除法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 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 估算除法 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 并会进行除法的验算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看 他们对于 商中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感 性认识 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 1 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 理解算法 提高学生节约意识 3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以及仔细 认真的计算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在除的过程中要商 0 的情况 即 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 0 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一位上写 0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关键是 0 占位及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五 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 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 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 因此 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我 基本上采用 自主探究式 的教学模式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 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 复习引入法 2 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亲手尝试计算 在对比中 理解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算理 关键是理解 0 占位以及简便算法的书写格式 3 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 凡是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所以学生在学习了 商中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之后 分别进行 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使他们真正理解消化 六 教具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口算 笔算练习 既复习了旧知 唤醒了学生的知识经验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例题 图 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我在教学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个层面是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 或末尾有 0 的除法 例题 教学时分两步进行 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 确 定商是三位数 比 100 大一些 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 0 是必要的 也是合理的 如果漏了商中间的 0 那么商就不是三位 数 就不比 100 大一些 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解决 给学生留 够足够思考和自主尝试时间 我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 及时掌握学 生探究的情况 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 组织学生讨论 当被除数 十位上是 0 3 时 商的十位怎么写 学生分别说计算方法 引导 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说简便算法 同桌讨论商中间的 0 是 怎么来的 不写这个 0 行不行 学生充分的交流以后教师小结 根 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商就写在 哪一位的上面 我除了三次所以商也得是三次 十位上的 0 必须写 它起占位的作用 设计意图 教师让学生真正经历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探 究过程 通过问题 说一说十位或个位 0 3 不商零行不行 既 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并唤起学生的记忆 也给一部分 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 动手实践 自主 探索 发现问题和合作交流 中学习数学 为学生提供了 做数学 的平台 第二个层面通过观察 对比升华 归纳总结 从而引出课题 商中 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 呈现出 来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在不同中 使学生发现了相同 在做数学中 感知了商中间 末尾有 0 的除法 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猜想 独立 思考 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 由生活到数学的全过程 也是数学化 的过程 环节三 巩固新知 拓展应用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我遵 循有潜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 基本计算 目的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 2 提升练习 通过改错 找出出错原因 防止计算出错 3 解决问题 将除法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 巩固商末尾有 0 的 除法 设计意图 通过基本题 变式题 拓展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 生巩固新知 运用新知 又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及时探讨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 分析 归纳等能力 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储备力量 使学生学有后劲 环节四 课堂总结 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 畅谈自己的收获 总之 本节课力求做到 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索中能够 提升学生的思考 练习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 中能力得到提高 习惯得到培养 三年级下册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月日年月日 教案教案 海石学校海石学校 尉秀芸尉秀芸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了解有关部门大月 小月 平年 闰年 季度等方面的知识 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平年 闰年各有多少天 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 月 日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大月 小月的记忆 平年 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问 1 5 时 30 分 15 秒开始演示动画片 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2 谁来说说悉尼的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开始的 板书 2000 年 9 月 15 日 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比时 分 秒大的时间单位年 月 日 擦 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 新授 1 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你们点事情 咱们班上的胡海青今年几 岁了 那你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了 我认识一个老爷爷今年已经 60 岁 了 而他只过了 15 个生日 同学们 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想知 道吗 等我们学习完年 月 日之后 相信大家就都能回答这个问 题了 2 一年有几个月 你们知道吗 每个月的情况都不一样 具体 是什么情况呢 现在就请把你的年历卡拿出来 边看边思考这样两 个问题 自学之后 四人一组讨论 三 出示思考题 投影 1 看年历 找出各月份的天数 按天数 12 个月可以分几类 2 1996 年和 1997 年全年各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计算的 3 讲解有关月的知识 按天数 12 个月可以分几类 板书 31 天 30 天 29 天 2 8 天 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 板书 1 3 5 7 8 10 12 和 4 6 9 11 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 投影 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 大月举对勾的牌 小月举叉子的牌 引出 2 月 不计算你能说出每一年的天数都一样吗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 呢 那怎么能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 板书列式 我们把二月份 28 天的年份叫做平年 二月份 29 天的年份叫做 闰年 板书 平年 闰年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年 月 日 一年 12 个月 365 天 1 3 5 7 8 10 12 叫大月 31 天 4 6 9 11 叫小月 30 天 1996 年 闰年 2 月 29 天 全年有 366 天 1997 年 平年 2 月 28 天 全年有 365 天 在回答第 3 问的时候老师讲解 由于天数不定 人们把 31 天的月份叫大月 30 天的月份叫小 月 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 投影 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 大月举对勾的牌 小月举叉子的牌 引出 2 月 4 在回答第 4 问的时候老师提问 你是怎么算出全年共有多少 天的 板书列式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5 在回答第 5 问的时候老师讲解为什么会有闰年 我们把二月 份 28 天的年份叫做平年 二月份 29 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那为什么 会有闰年呢 经过科学家的测定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 大约是 365 天 6 小时 一年以 365 天计算比较 方便 这样一年就少算了大约 6 小时 四年就少算了大约 24 小时 即少算了一天 因此每 4 年就要增加一天 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 是闰年 又因为 4 年中大约少算的 24 小时 实际上并不是 24 小时 如果常年累月也会造成误差 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 必须是 400 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因此 有一句话叫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 四百年又闰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算一算你手中的年历是不是 4 的倍数 找学生回答 那 1900 年怎么算呢 遇到整百年 必须是 400 的倍数 小结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练习 判断下面哪些是平年 下面哪些是闰年 1905 1840 1902 1944 1955 1976 1987 1992 2100 2400 6 老师说明 一年有四个季度 这和我们说的春 夏 秋 冬 四季是不同的 板书 一月 二月 三月 第一季度 四月 五月 六月 第二季度 七月 八月 九月 第三季度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第四季度 第一 二季度是上半年 第三 四季度是下半年 7 一百年是一个世纪 世纪 也是时间单位 板书 世纪 例如 从 1800 年到 1899 年是十九世纪 从 1900 年到 1999 年 是二十世纪 从 2000 年到 2099 年是二十一世纪 我们刚刚进入到 二十一世纪 8 全课小结 开始我讲的故事 通过对 年 月 日 的学习 大家明白其 中的道理吗 张峰的爷爷平均 4 年才过一个生日 所以他是闰年 2 月 29 日出生的 四 巩固练习 一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吗 出示儿歌 投影 一 三 五 七 八 十 腊 三十一天永不 差 四 六 九 冬三十整 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 闰年再把一日加 二 填空 1 1 年 5 个月 个月 2 29 个月 年 个月 3 5 月最后一天是 日 是第 季度 三 判断 1 4 月 6 月 9 月 11 月是小月 每月 30 天 2 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 二月份只有 28 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 年月日年月日 说课稿 海石学校海石学校 尉秀芸尉秀芸 关于 年月日 以前的教材都一节课上认识年月日及平年 闰年 时间安排比较紧张 而现在的新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节 课通过观察 2005 年日历 认识年月日 第二节课认识平年 闰年 教材这样安排 在时间上比较宽松 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充分地自主 探究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知识之一 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和解 决问题的经验 根据这些 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教学中 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能让 学生发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教师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 和合作者 我的新课教学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第一层 次是课前谈话 交流自己已经知道的有关知识 了解学生对年 月 日的认知基础 第二层次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卡引导学生 进行观察 先让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 再独立观察年历 卡 如年历卡上红色的日子是什么 黑色的日子是什么 不过这里 的观察重点是发现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 并用列表 的方法整理每个月的天数 引出 一年有 12 个月 有 31 天的是大 月 有 30 天的是小月 再让学生在前面的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 小月涂上蓝色 凸现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 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 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 如 大月和小月往往是间隔的 但有时也 不间隔 如 7 月和 8 月 这里再引导学生 利用规律来记忆 第三层 次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 2005 年全年的天数 这里我允 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我的估计是有连加的 有分类算的 也 有移多补少的 虽然可以提出选择比较好的办法 但不强求学生必 须按哪种方法计算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各月的天数 记住一年有 365 天 接下去的练习是为今天的新知作巩固的 有书 上的想想做做及自己补充的一些题 在这里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 实际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苟粮溶凸射柬豆间得簇彻睛名饿燕省凰洽矢啤沂伶沁孔熊尺甘秉夷诬嘛利苯陪式掺溪誊眼骂亲创恰叙儡痘螟牛疤思掂 韵浅要唐蹈扎濒痛兢冕唬佃莉漆让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