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1页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2页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3页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4页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悬挑脚手架施工方案 一 一 概述概述 本工程为框筒结构 地上十三层 檐口高度为49 7M 结合本工程特 点 脚手架的搭设选用悬挑 脚手架 分两次搭设 第一次一层 四层 搭设 双排钢管脚手架 第二次为悬挑 脚手架 悬挑脚手架分两次悬挑由四层面及 九层面设置 悬挑物为 12 工字钢 并在结构四 九层框架梁内予埋拉钩将 悬挑工字钢用钢丝绳与拉钩 连接 并用 28 钢筋在悬挑工字钢上施焊钢筋 长度为 300MM 钢筋间距为双排钢管脚手架横距 以作为双排钢管脚手架接件 双排钢管脚手架 在工字钢上 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 从下至上搭 设 材料 采用 48 3 5MM 高频焊管 具体尺寸为 立杆横距 1 05M 立杆纵距 1 8M 步距 1 5M 连墙件按二步三跨的要求设置 按此尺寸搭设的脚手架允许搭 设高度为 50M 但为了增加脚手架的安全可靠度 外侧采用绿色细目安全 网全封闭 施工场地交通要道搭设安全行人防护通道 并在结构一层设置悬 挑防坠网 室内采用满堂脚手架 二 外墙双排钢管脚手架二 外墙双排钢管脚手架 1 立柱构造要求 立柱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 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 接 对接 搭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 两个相邻 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 两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 小于 500mm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 3 脚手架必 须设置纵 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不大 于 200mm 处的立柱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 方的立柱上 纵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a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之上 并以直角扣件扣紧在横向水平杆 上 纵向水平杆在操作层的间距不宜大于400mm 挡脚杆 300 400MM 扶 手 900 1000MM b 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一般不宜小于3 跨 并不小于 6m 横向水平杆构造要求 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柱上 竹笆片铺设 竹笆板下部设置填心管 2 根 竹笆板主筋应置于纵向水平杆方向 应 采用对接平铺 四个角应用直径为1 2mm 的镀锌钢丝 固定置纵向水平杆 上 建筑物连接 刚性连接 边梁预埋 6 厚钢板用钢管与之焊接并与立杆扣连 支撑 a 剪刀撑 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柱的根数宜在5 7 根之间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 应小于 4 跨 且不小于 6m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 45 60 之间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 或立柱上 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 大于 150mm b 横向支撑 横向支撑的斜杆应在 1 2 步内 由底至 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 斜杆 应采用旋转扣件 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柱或横 向水平杆的伸出端 上 通道门洞的留设 采用上升斜杆 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形式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 45 60 之间 具体构造见图 8 2 2 2 搭设 脚手架搭设顺序如下 放置纵向扫地杆 立柱 横向扫地杆 第一 步纵向水平杆 第一步横向水平杆 连墙件 或加抛撑 第二步纵向水 说明 1 防滑扣件 3 副立杆 2 增设的水平横杆 4 主立杆 图8 8 2门洞处上升斜杆 平行弦 杆桁架 F 9H B E A C D 4 3 2 33 1 平杆 第二步横向水平杆 搭设立柱的注意事项 a 外径 48mm 与 51mm 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b 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 错开距离应符合规定 c 开始搭设立柱时 应每隔 6 跨设置一根抛撑 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 后 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d 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 搭设完该处的立柱 纵向水平杆 横向 水平杆后 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e 顶层柱搭接长度及立柱顶端伸出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要求 搭设纵 横向水平杆的注意事项 a 搭设纵 横向水平杆时 其构造应符合要求 b 封闭型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 用直角扣件与内外 角柱固定 c 双排架手架的横向水平杆靠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应大于 100mm 三 三 悬挑脚手外载及平台计算悬挑脚手外载及平台计算 为计算方便 取一个悬挑单元 1 6m 为计算 1 自重荷载 钢管自重 G1 立杆 2 25 2 50 4 m 小横杆 1 15 1 3 19 5 m 大横杆 15 4 1 6 96 m 剪刀撑 1 6 2 4 3 11 6 m 总长 177 5 m 总重 G1 177 5 38 3 6798 25 N 扣件自重 G2 立杆处 7 个 小横杆处 2 15 30 个 大横杆处 4 15 60 个 剪刀撑处 6 个 扣件总个数 103 个 扣件自重 G2 103 15 1545 N 竹笆片自重 G3 每步设一水平竹笆 每两步设一竖向竹笆 平面 1 6 1 14 22 4 立面 1 6 1 7 11 2 总面积 33 6 竹笆片自重 G3 33 6 50 1680 N 安全网自重 G4 立面外侧与底面安全网全封闭 面积 1 6 25 2 1 5 1 6 42 72 安全网自重 G4 42 72 5 213 6 N 考虑安全系数 该脚手架一个计算单元自重设计值 G 为 G G1 G2 G3 G4 1 2 10236 85 1 2 1000 12 28 KN 2 施工荷载 根据规定 施工脚手架上只能两个工作层 2 个步架 同时作业 荷载 为 3 KN m2 因此 Qs 1 4 1 6 1 3 6 72 KN 3 风载计算 风载分为工作风载与非工作风载 工作风载为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作用在脚 手架 上的许用风载 根据参考资料 GB T13752 93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知 qw1 0 25KN 非工作风载为脚手架在不使用时作用在脚手架上的最大风载 qw2 0 88 KN 高度小于 100m Pw CwQwiA Cw 风力系数 脚手管为 1 2 竹笆片为 1 3 Qwi 计算风压 Qw1 250 N mm2 Qw2 880 N mm2 A 迎风面积 A w 1 Ai w 结构充实率 对钢管 w 0 3 对竹笆片 w 0 8 结构挡风折减系数 对双排立管 0 57 对竹笆片 0 15 Ai 结构轮廓面积 有竹笆片处 A1 1 6 7 11 2 无竹笆片处 A2 1 6 25 2 7 29 12 由此可知 在工作状况风载为 Pw1 1 2 0 25 0 3 1 0 57 29 12 1 3 0 25 0 8 1 0 15 11 2 4 126 3 349 7 475 KN 非工作状况风载为 Pw2 7 475 0 88 0 25 26 312 KN 四 强度及稳定性计算四 强度及稳定性计算 1 荷载组合 1 工作状况时荷载组合 即每根槽钢受力 x1 7 475 KN y1 19 KN 2 非工作状态时 x2 26 312 KN y2 12 28 KN 2 强度验算 1 压弯应力 查表知 12 普通工字钢 WX 77 4 3 Mmax 19 0 9 17 1 kN M 设工字钢与楼面固结 偏安全 max N A Mmax xwx 7 475 103 18 1 102 17 1 106 1 05 77 4 103 214 5 N mm2 f 215 N mm2 满足 2 剪应力 Vmax 19 KN max 1 2 19 103 126 5 36 2 N mm2 f 125 N mm2 满足 3 工字钢稳定性 工作状态下 采用 12 钢丝绳与楼面拉紧 x 1500 51 9 28 9 y 1500 17 3 86 7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 查表 b 类 x 0 94 NEx 3 142 206 103 1810 28 92 4406 KN 7 475 103 0 94 1810 17 1 106 1 05 77 4 103 1 0 8 7 475 4406 4 39 210 7 215 09 N mm2 f 215 N mm2 满足 在弯矩作用平面内 查表 c 类 y 0 537 b 1 3 0 6 按下式计算 b 1 07 wx 2ab 0 1 Ah y 14000 215 235 1 07 0 1191 0 951 ab 0 65 7 475 103 0 537 1810 17 1 106 0 951 77 4 103 7 69 232 31 240 N mm2略大于 f 215 N mm2 考虑采用纵向水平钢管与工字钢牢固连结 平面外稳定性有保证 非工作状态下 忽略钢丝绳作用 x 3000 51 9 57 8 y 3000 16 1 186 3 查 b 类截面轴压构件 x 0 818 查 c 类截面轴压构件 y 0 199 N xA 26 312 103 0 818 18 1 102 17 8 N mm2 f 215 N mm2 满足 N yA 26 312 103 0 199 18 1 102 73 1 N mm2 f 215 N mm2 满足 4 脚手架整体 立杆 稳定性 采用 48 3 5 钢管 A 489 mm2 W 5 08 103 mm3 i 15 8mm 连墙两步三跨布置 1 55 m 1 5607 1800 1 55 15 8 176 查表得 0 254 挡风面积 An 1 1 6 1 8 1 0 05 1 64 m2 迎风面积 Aw 1 8 1 6 2 88 m2 挡风系数 An Aw 1 64 2 88 0 569 查表 S 1 3 0 569 0 74 Z 0 62 wk 0 7 0 74 0 62 0 25 0 0803 N Mw 0 12 0 0803 1 82 0 03122 KN M N 12 28 6 72 1 2 1 4 18 04 KN 0 9 N A Mw W 0 9 18 04 103 0 254 489 31220 5 08 103 136 N mm2 f m 137 76 N mm2 满足 出料钢平台计算 出料钢平台长 2m 宽 3 6m 面积 7 2m2 平台结构外挑出 3 5m 由两根 10 槽钢承担全部自重和活载 槽钢的一端搁置在楼面上 并伸入 700mm 采 用预埋两根 16 钢筋限制每根槽钢的垂直位移 结构边焊接两根 40 4 角钢限 制槽钢的水平位移 悬挑端由 2 根 11 钢丝绳与上层楼面拉牢 平台结构布置 见附图 1 荷载计算 1 自重 10 3 5 2 3 6 2 0 1 1 42 KN 8 2 3 0 0804 0 48 KN 40 4 3 6 2 0 02423 0 18 KN 25 钢筋 1 1 4 0 0385 0 17 KN 20 钢筋 1 1 12 0 0247 0 33 KN 16 钢筋 3 6 4 2 0 0158 0 24 KN 2 5 厚挡板 3 6 4 0 2 2 5 78 1000 0 41 KN 围圈钢管 3 6 4 0 0384 0 29 KN 铺板 五夹板 2 3 6 0 04 0 29 KN 合计 3 8 KN 2 活荷载 按 20 KN 计 3 荷载组合 1 2 3 8 1 4 20 32 6 KN 2 强度验算 简化后 每根槽钢受力情况如下图 Mmax 7 2 KN m Vmax 4 6 KN 钢丝绳拉力 T 16 7 KN N A Mmax XWX 16 7 103sin45 1274 7 2 106 1 05 39700 9 27 172 72 18 2 N mm2 f 215 N mm2 可 VS Itw 4 6 103 23 5 103 198 3 104 5 3 10 3 N mm2 fv 125 N mm2 可 钢丝绳强度 11 钢丝绳的实测破断拉力为 66 23 KN T 16 7 KN 安全 3 稳定性验算略 由以上计算可知 该脚手架能满足要求 由以上计算可知 该脚手架能满足要求 参考资料 1 建筑施工手册 2 GB T13752 93 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3 GBJ17 88 钢结构设计规范 4 实用建材手册 上海建材行业协会编 5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指南 上海市工程建设监督研究会 五 脚手架的检查 使用 拆除五 脚手架的检查 使用 拆除 1 脚手架搭设完均必须经安全员 施工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 使用阶段 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超载 不得将模板支撑 泵送砼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 雨 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 雨 雪 后上架操作应有防滑措施 应扫除积雪 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3 拆除 拆除前必须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a 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 连墙件 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b 根据检查结果 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 经主管部门批 准后方可实施 c 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应由项目经理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d 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 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 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 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拆除后再拆 脚手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 步 如高差大于 2 步 应增设连墙件加 固 c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 分立面拆除时 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 先固定 加强 然后方可拆除 卸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 严禁抛扔 7 47 4 安全防护 安全防护 1 主体施工阶段 行人过道搭设安全通道 后勤区域 搅拌机棚等处搭设防护棚 楼层支模 拆模 外墙砌筑时沿框架梁边与脚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