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年广府庙会上,那_的人流,叫人_的美食都让人们印象深刻。听古仔、唱粤剧、行花街,老人小孩都_。时代虽在变迁,但传统文化始终是_历史的精神坐标。A . 络绎不绝 垂涎三尺 怡然自得 标注B . 络绎不绝 垂涎三尺 忘乎所以 标榜C . 车水马龙 眼花缭乱 怡然自得 标榜D . 车水马龙 眼花缭乱 忘乎所以 标注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2. (4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曰:“_,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论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 (3)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_,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题入水楼) (5)春天一到,苏堤、白堤就成了鸟的世界,它们时而嬉戏花树,时而衔泥筑巢,正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诗“_,_”。 (6)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暗写环境恶劣、英雄失路之悲慨的句子是“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冬日的暖阳酝酿_了许久,终于唤来了春天。春风的呢喃声飘来了,春雨的淅沥声不绝于耳,小草儿争相钻出地面,各种花儿次第开放,鸟儿将巢窠_安在繁华嫩叶里一切都贮_满了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声音,是最动人的声音。四、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7分)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断增加免疫力,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抵御病魔的入侵。B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C . 张老师当上一班的班主任后,狠抓纪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了学校的优秀班级。D .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这种提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难道不是这样吗?5.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第十五次“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介绍,作为社会最困难的群体,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明显改善。截止到目前,全国处于就业年龄段的2500万残疾人中,就业人数已达2193.6万人,其中,城镇已就业残疾人累计达到430.4万人,农村达1763.2万人,1000多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个字以内)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虎丘:苏州名胜。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钩月矶:在虎丘山顶。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尝秋夜坐钓月矶_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_(2)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3)翻译下列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4)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并试着找出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7.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人名)将尽訏谟之益 , 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选自世说新语)【注】率:率直。尽讦漠(x m)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赠贶(kung):赐予。乞:这里指“赠送”。陈:陈述。翛(xi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村中闻有此人/骥之闻命B . 悉受所饷/悉如外人C . 缘道以乞穷乏/缘溪行D . 不足为外人道也/征为长史(2)下列各句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B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C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D . 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村人“皆叹惋”,是为外界变化之大,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人民生活痛苦等叹惋。B . 【甲】文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C . 【乙】文荆州刺史桓冲想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就聘刘驎之任长史,刘驎之鞠躬尽瘁地帮助他。D . 【甲】【乙】两文中两人都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但在【乙】文中刘驎之还表现出心系百姓的济世情怀。(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如何微信姜赟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王剑冰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qi_而不舍,沥尽心血。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灌,撞)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提,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_,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有删改)【注】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1)请按照拼音写出汉字,并解释划线的字。 qi_而不舍解释:_(2)本文作者追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简洁地描述了他们所做的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爱国思乡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人物所做的事情感周定一写南湖短歌面对国难的痛苦 思念家乡联大女生_家国之思及抵御外辱的豪情_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宣传抗战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冯友兰 朱自清_勉励学子报效国家闻一多静心读书不下楼用文化救国的爱国之情(3)请结合语境,选出最合适的字填在第自然段横线处,选项是( ) 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灌,撞)了满怀。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A . 灌,拿B . 撞,擎C . 灌,擎D . 撞,拿(4)请联系上下文,在第自然段横线处填入最适合的选项,选项是( ) A . 如清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B . 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C . 如清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D . 如激流中一段波澜起伏的流水(5)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师生们获得了暂时的宁静,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这句话的理解。 (6)假如今天的你踏入闻一多先生的宿舍,追寻“何妨一下楼主人”的足迹,相信你定会有许多的感慨,请结合你所了解的闻一多事迹,表达自己的感悟,不少于50字。 七、 命题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保基金举报管理办法
- 社会救助经费管理办法
- 山东高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综合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出血与血栓基础理论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出差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出境出差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汽车租赁委托合同样本范文
- 2025年建筑工程钢筋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如何确定合同终止的时间合同纠纷的管辖
-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暴露(针刺伤)防范与应急预案课件
- 《注塑成型原理》课件
- 基坑工程课程设计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高速公路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
- 电池及电池系统维修保养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
- 软件可行性报告范文
- 脑转移瘤的治疗进展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