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2019 20202019 2020 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2017 七上 揭西月考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 提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 20 万年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的生活 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2 2 分 2018 七上 广南月考 半坡原始居民的主食是 A 稻谷 B 粟 C 鱼肉 D 蔬菜 3 2 分 2016 七上 靖江期末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 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的 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4 2 分 被人们尊称为神农氏的是 A 炎帝 B 黄帝 第 2 页 共 13 页 C 尧 D 舜 5 2 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6 2 分 商朝建立于 A 约公元前 2070 年 B 约公元前 2046 年 C 约公元前 1600 年 D 约公元前 771 年 7 2 分 2017 七上 海陵期中 他对内整顿朝政 对外 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诸侯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始皇 8 2 分 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 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第 3 页 共 13 页 D 启打败有扈氏 9 2 分 改革是兴利除弊 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 是 A 奖励生产 B 承认土地私有 C 统一度量衡 D 建立县制 10 2 分 2019 七上 龙岗月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成就辉煌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11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12 2 分 2016 广东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题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 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 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 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13 2 分 秦时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进攻 A 越族 B 匈奴 C 夷狄 D 突厥 14 2 分 臣愿陛下兴太学 置明师 以养天下之士 数考问以尽其材 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 臣 陛下 分别指 A 李斯 秦始皇 B 董仲舒 汉武帝 C 魏征 唐太宗 D 寇准 宋真宗 15 2 分 2016 七上 石嘴山期末 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 A 汉武帝统治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第 5 页 共 13 页 C 汉景帝时期 D 汉高祖时期 16 2 分 汉武帝 大一统 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独尊儒术 C 八股取士 D 大兴文字狱 17 2 分 2017 营口模拟 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18 2 分 2020 七上 西安期末 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张同学在 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如图 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农民起义频繁 B 外戚和宦官专权 C 残暴的东汉统治 D 土地兼并严重 19 2 分 2015 七上 昭阳期末 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 500 强的 仲景 商标 用 医圣 张仲景的 名字来命名 张仲景撰写了 第 6 页 共 13 页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伤寒杂病论 D 本草纲目 20 2 分 白露早 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谚语说明了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我国 测定出一年 24 个节气是在 A 夏朝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21 2 分 2016 七上 东莞期末 宋书 记载 江南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 则数郡 忘饥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A 北方地区战乱 B 江南经济发展 C 南方社会安定 D 江南人口众多 22 2 分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 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西晋末年 23 2 分 由平城迁都到洛阳 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 讲汉语 穿汉服 材料反映的是 A 齐国管仲改革 第 7 页 共 13 页 B 秦国商鞅变法 C 楚国吴起改革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24 2 分 2019 七上 福田期末 周杰伦创作了下列 中国风 歌曲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 锺繇 B 司马迁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25 2 分 2016 七上 武安期末 东晋时期 建康出现 荆扬晏安 户口殷实 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东晋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B 北方南迁人民的开发 C 南方贵族的努力 D 历代经济发展的积淀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919 分分 26 10 分 七年级学生小明在假期中进行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专题旅游 在旅游中小明对一些资料作了 详细的记录 现在他想考考你 应接挑战吧 1 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 人物名 控制了汉献帝 取得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的有利地位 2 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 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 此后曹丕建立了 国 刘 备以 为国号 孙权建立了吴国 3 各族人民在长期相互交往中 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 北魏 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 加快 了 的步伐 在改革中他以身作则 将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 第 8 页 共 13 页 4 画家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 注重点睛传神 他的画现存有摹本 和 27 6 分 2016 七上 临沂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请按照要求补充完成下 列表格 学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 道家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墨家 主张 兼爱 和 非攻 反对以强凌弱 法家韩非 兵家 知己知彼者 百战不殆 28 1 分 2016 七上 靖江期末 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改为 29 1 分 佛教在民间传播开来 是在 末年 30 1 分 266 年 建立晋朝 定都洛阳 史称西晋 280 年 西晋灭吴国 结束了分裂局面 三 三 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141 分分 31 11 分 2019 七上 潜山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请你参与博雅社团的探 究活动 1 社团老师设计了知识结构图 请你帮助她完成 A B C D 第 9 页 共 13 页 2 史记 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 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意思 商鞅在秦国做了十年的宰相 秦国的宗 室贵族外戚都对商鞅埋怨颇多 请用史实说明 宗室贵戚多怨望 的原因 3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时间和空间位置 请写出战国七雄图中 所指诸侯国名称 32 15 分 2016 七上 安岳期中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秦始皇 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 的朝代做出巨大的贡献 对此 某校七年级 5 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 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1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 他统一了中国的 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时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使 西汉出现了 大一统 的局面 请回答 请结合评述一及所学知识分析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始皇推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其 大一统王朝 2 比帝王不同 第 10 页 共 13 页 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3 赞帝王功绩 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 33 15 分 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 鼎 一般来说 鼎 有三足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 面 被形象地称为 三国鼎立 请你完成下列有关 三国鼎立 的几个问题 1 小明在学习完 三国鼎立 后 为了加强记忆 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 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 容补充完整 2 统一是历史的主潮流 东汉是统一政权 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 这是历史的倒退吗 请说说你的观点和 理由 3 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是汉朝的奸臣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见解 四 四 简答题简答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34 15 分 2017 九下 万州期中 文明是指人类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就的总和 人类在漫长的历 史长河中 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 请回答 1 17 到 18 世纪欧洲出现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是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思想领域 第 11 页 共 13 页 非常活跃这一局面被称为 2 孔子跟汉武帝都重视教育 请各举一例他们重视教育的表现 3 古代中国文明同国外交流密切请列举中国同日本和印度交流的具体史实 35 15 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秦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 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秦汉时期 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既有 和 又有 战 请各举一例说明 2 从东汉末年开始 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 列举内迁的少数民族 至少列 3 个 3 西晋后期 大量的北方人迁往江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第 12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略 11 答案 略 12 答案 略 13 答案 略 14 答案 略 15 答案 略 16 答案 略 17 答案 略 18 答案 略 19 答案 略 20 答案 略 第 13 页 共 13 页 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