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 页 共 31 页 1 引言 支点在下 重心在上 恒不稳定的系统或装置的叫倒立摆 倒立摆控制系 统是一个复杂的 不稳定的 非线性系统 是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各 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 1 1 问题的提出 倒立摆系统按摆杆数量的不同 可分为一级 二级 三级倒立摆等 多 级摆的摆杆之间属于自有连接 即无电动机或其他驱动设备 对倒立摆系 统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 如非线性问题 鲁棒性问 题 镇定问题 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 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 用来检验 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倒立摆的控制问题就是使摆杆尽快地达到一个平衡位置 并且使之没有 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 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 系统能克服随机 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1 2 倒立摆的控制方法 倒立摆系统的输入 来自传感器的小车与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 与期望值 进行比较后 通过 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 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倒 立摆的实时控制 直流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小车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摆杆的 一端安装在小车上 能以此点为轴心使摆杆能在垂直的平面上自由地摆动 作用力 u 平行于铁轨的方向作用于小车 使杆绕小车上的轴在竖直平面内旋 转 小车沿着水平铁轨运动 当没有作用力时 摆杆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 位置 竖直向下 为了使杆子摆动或者达到竖直向上的稳定 需要给小车 一个控制力 使其在轨道上被往前或朝后拉动 本次设计中我们采用其中的牛顿 欧拉方法建立直线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 数学模型 然后通过开环响应分析对该模型进行分析 并利用学习的古典控制 理论和 Matlab Simulink 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主要采用根轨迹 法 频域法以及 PID 比例 积分 微分 控制器进行模拟控制矫正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 页 共 31 页 2 直线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直线一级倒立摆由直线运动模块和一级摆体组件组成 是最常见的倒立摆 之一 直线倒立摆是在直线运动模块上装有摆体组件 直线运动模块有一个自 由度 小车可以沿导轨水平运动 在小车上装载不同的摆体组件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 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 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 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 激励研究对象并通过传感器 检测其可观测的输出 应用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的输入 输出关系 这里面包 括输入信号的设计选取 输出信号的精确检测 数学算法的研究等等内容 鉴于小车倒立摆系统是不稳定系统 实验建模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 本 文通过机理建模方法建立小车倒立摆的实际数学模型 可根据微分方程求解传 递函数 2 1 微分方程的推导 牛顿力学方法 微分方程的推导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之后 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 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 如图1所示 做以下假设 M小车质量 m摆杆质量 b小车摩擦系数 I 摆杆惯量 F加在小车上的力 x小车位置 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 考虑到摆杆初始位置为竖直向下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3 页 共 31 页 图2 1 直线一级倒立摆模型 系统中小车和摆杆的受力分析图是图2 其中 N和P为小车与摆杆相互作 用力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注意 在实际倒立摆系统中检测和执行装置的 正负方向已经完全确定 因而矢量方向定义如图2所示 图示方向为矢量正方向 图2 2 小车及摆杆受力分析 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 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2 NxbFxM 1 由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等式 2 sin lx dt d mN 2 2 2 即 2 3 sincos 2 mlmlxmN 把这个等式代入式 1 中 就得到小车运动方程 第一个运动方程 2 4 FmlmlxbxmM sincos 2 为了推出摆杆的运动方程 第二个运动方程 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 分析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4 页 共 31 页 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2 5 cos l dt d mmgP 2 2 2 6 cossin 2 mlmlmgP 力矩平衡方程如下 2 7 INlPlcossin 注意 方程中力矩的方向 由于 sinsin coscos 6 和 3 代入 7 约去P和N 得到摆杆运动方程 第二个运动方程 2 8 cossin xmlmglmlI 2 设 是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之间的夹角 假设与1 单位是弧度 相比很小 即 则可以进行线性化近似处理 1 01 2 sin cos dt d 用来代表被控对象的输入力 线性化后两个运动方程如下 uF umlxbxmM xmlmglmlI 2 进行拉氏变换 得 2 sUssmlssbXssXmM ssmlXsmglssmlI 22 222 9 由于输出为角度 求解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 可以得到 即 2 10 s s g ml mlI sX 2 2 mglsmlI mls sX s 22 2 10 式称为摆杆角度与小车位移的传递函数 如令 则有 xv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5 页 共 31 页 2 mglsmlI ml sV s 22 11 11 式称为摆杆角度与小车加速度间的传递函数 由于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 易于实现在实验中常采用此式 把 10 式代入 9 式的第二个方程中 得到 sUssmlss s g ml mlI bss s g ml mlI mM 2 2 2 2 2 2 q bmgl s q mglmM s q mlIb s s q ml sU s 2 2 3 12 其中 22 mlmlImMq 12 式称为摆杆角度与外加作用力间的传递函数 2 2 实际系统的模型参数 M 小车质量1 096kg m 摆杆质量0 109kg b 小车摩擦系数0 1N sec 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0 25m I 摆杆惯量0 0034kgm2 2 3 实际数学模型 把上述参数代入 可以得到系统的实际模型 1 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移的传递函数 2 13 2 2 0 02725 0 01021250 26705 ss X ss 2 摆杆角度和小车加速度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6 页 共 31 页 2 14 2 0 02725 0 01021250 26705 s V ss 3 摆杆角度和小车所受外界作用力的传递函数 2 15 32 2 35655 0 088316727 91692 30942 ss U ssss 4 小车位置和加速度的传递函数 2 16 2 1 X s V ss 3 开环系统的时域分析 3 1 摆杆角度为输出响应的时域分析 本系统采用以小车的加速度作为系统的输入 摆杆角度为输出响应 此时的传 递函数为 3 1 26705 0 0102125 0 02725 0 222 smglsmlI ml sV s 图 3 1 摆杆角度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图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7 页 共 31 页 图3 2 摆杆角度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3 2 小车位置为输出响应的时域分析 采用以小车的加速度作为系统的输入 小车位置为响应 则此时的传递函数 为 3 2 2 1 X s V ss 图3 3 小车位置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图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8 页 共 31 页 图3 4 小车位置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 由于以上时域分析中所有的传递函数的响应图都是发散的 所以系统不稳定 需要校正 4 根轨迹法设计 4 1 原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本系统采用以小车的加速度作为系统的输入 摆杆角度为输出响应 此前已经 得出的传递函数为 26705 0 0102125 0 02725 0 222 smglsmlI ml sV s 4 1 运行结果 闭环零点z Empty matrix 0 by 1 闭环极点p 5 1136 5 1136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9 页 共 31 页 图4 1 原系统根轨迹曲线图 可以看出 系统无零点 有两个极点 并且有一个极点为正 画出系统闭 环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如图2 6 可以看出闭环传递函数的一个极点位于右半平面 并且有一条根轨迹起始于该极点 并沿着实轴向左跑到位于原点的零点处 这 意味着无论增益如何变化 这条根轨迹总是位于右半平面 即系统总是不稳定 的 4 2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设计 对此系统设计控制器 使得校正后系统的要求如下 调整时间 0 5 2 s ts 最大超调量 4 2 1 确定闭环期望极点的位置 由最大超调量 2 1 10 p e 10 p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0 页 共 31 页 4 2 4 2 闭环主导极点所在的极坐标图 在此我们对超调量留有一定余量 令 5 p 可以得到 0 687710 由可以得到 cos 弧度 0 812466 其中为位于第二象限的极点和O点的连线与实轴负方向的夹角 又由 4 0 5 s n ts 对调节时间留有一定余量 令 2 的误差带 4 0 5 s n ts 取其为0 2s 可以得到 于是可以得到期望的闭环主导极 29 067500 n 点为 cossin n j 代入数据后 可得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为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1 页 共 31 页 1 2 19 990010 21 102584Sj 4 2 2 超前校正传递函数设计 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在实轴和虚轴上 不通过闭环期望极点 因此需要对系统 进行超前校正 设控制器为 4 3 1 1 1 c c szTs K s Tssp 4 2 3 校正参数计算 计算超前校正装置应提供的相角 已知期望的闭环主导极点和系统原来的极点 的相角和为 4 4 2 1 1 4 624226 di i G sSP 因此校正装置提供的相角为 3 14 4 624226 1 482633 4 5 又已知 0 812466 对于最大的 值的 角度可由下式计算得到 1 0 423246 2 4 6 j S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2 页 共 31 页 p Z c Z O 图4 3直线一级倒立摆根轨迹计算图 由于角度都已求出 线段SO的长度即为自然频率的大小 故可用正弦定理计算 求出超前校正装置的零点和极点 正弦定理 分别为 p 66 835473 z c z 12 641783 4 2 4 超前校正控制器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4 7 2 0 02725 12 641783 0 01021250 2670566 835473 K s G s ss 由幅值条件 并设反馈为单位反馈 所以有 1 dd G sH s K 729 65 对相应参数保留五位有效值 于是我们得到了系统的控制器 729 65 12 642 66 835 c s G s s 4 8 4 2 5 matlab 环境下串联超前校正后的根轨迹图 在 MATLAB 中编写如下的m 文件 对系统进行仿真 运行即可以得到以上的计算 结果 校正后系统的跟轨迹如下图所示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3 页 共 31 页 图 4 4 串联超前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图 从图 4 4 中可以看出 系统的三条根轨迹都有位于左半平面的部分 选取 适当的 K 就可以稳定系统 4 2 6 simulink 环境下对串联超前校正的仿真 图 4 5 串联超前校正 simulink 流程图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4 页 共 31 页 图 4 6 串联超前校正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4 3 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装置设计 4 3 1 控制器的设计 可以看出 系统在 0 5s 的时间内可以稳定 响应比较迅速 超调比较小 为 使系统满足相应的要求 减少稳态误差 在超前校正的基础上可以引入滞后校 正装置 滞后校正的传递函数采用 4 9 2 2 0 1 s Gc s s 则此时总的超前 滞后校正传递函数为 4 10 2 2 729 65 12 642 0 166 835 ss Gc s Gc s ss 4 3 2 simulink 环境下对串联超前校正的仿真 图 4 7 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 simulink 流程图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5 页 共 31 页 图 4 8 串联超前校正后的阶跃响应曲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 加入滞后环节中超调量增加不是很大 但是稳态误差已经明 显减少了 所以说串联滞后 超前装置对于改善系统性能来说作用比较理想 5 频域法设计 5 1 系统频域响应分析 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 称为频率响应 在频率响应方法中 在一定 范围内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 研究其产生的响应 频率响应可以采用以下两种 方法进行分析 一种为伯德图 采用两幅分离图 一幅表示幅频特性 一幅表 示相频特性 另一种是奈奎斯特图 表示的是当 从0 变化到无穷大时 向量 G j 的矢端轨迹 奈奎斯稳定判据使我们有可能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特 性信息 研究线性闭环系统的绝对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根据式 2 17 我们已经得到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实际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为 2 0 02725 0 01021250 26705 s V ss 其中输入为小车的加速度 V S 输出为摆杆的角速度 S 利用 Matlab 绘制系统 的 Bode 图 图 5 1 和 Nyquist 图 图 5 2 如下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6 页 共 31 页 图 5 1 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 Bode 图 图 5 2 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 Nyquist 图 由4 1节中的计算可知 系统不存在零点 但存在两个极点 其中一个极点 位于S平面的右半部分 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是 当 由 变化时 G j H j 曲线逆时针包围 GH平面上 1 j0点的次数R等于开环传递函数右极点个数P 对于直线一级倒立摆 由 图5 1和图5 2我们可以看出 开环传递函数在S右半平面有一个极点 因此 G j H j 曲线逆时针包围 1 j0点的次数R 1 而本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没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7 页 共 31 页 有逆时针包围 1 j0点一圈即1R 因此系统不稳定 需要设计控制器来稳定 系统 5 2 频域法控制器设计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响应设计可以表示为如下问题 考虑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 0 02725 0 01021250 26705 s V ss 设计控制器 c Gs 使得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常数为 10 相位裕量为50 增 益裕量等于或大于10dB 5 2 1 控制器的选择 根据图 5 1 和图 5 2 可以初步观察出 给系统增加一个超前校正就可以满 足设计要求 设超前校正装置为 1 1 1 1 ccc s Ts T GsKK Ts s T 5 1 则已校正系统具有开环传递函数 c Gs G s 设 1 2 0 02725 0 0102125 0 26705 K G sKG s s 5 2 其中 c KK 5 2 2 系统开环增益的计算 根据稳态误差要求计算增益K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8 页 共 31 页 2 00 1 0 02725 limlim10 1 0 010215 0 26705 pcc ss s T KGs G sK s s T 53 可以得到 98 c KK 5 4 于是有 1 2 0 02725 98 0 01021250 26705 G s s 5 5 5 2 3 校正装置的频率分析 利用MATLAB画出 1 Gs的Bode图和Nyquist图 如图5 3 图5 4所示 图 5 3 校正装置的 Bode 图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19 页 共 31 页 图 5 4 校正装置的 Nyquist 图 可以看出 系统的相位裕量为0 根据设计要求 系统的相位裕量为50 因此需要增加的相位裕量为50 增加超前校正装置会改变 Bode 图的幅值曲线 这时增益交界频率会向右移动 必须对增益交界频率增加所造成的 G j 的相 位滞后增量进行补偿 因此 假设需要的最大相位超前量为 55 由 5 6 sin 1 1 0 8192 计算可以得到 值 0 0994 5 2 4 控制器转折频域和截止频域的求解 确定了衰减系统 就可以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转角频率 1 T 和 1 T 可以看出 最大相位超前角 m 发生在两个转角频率的几何中心上 即 1 T 在1 T 点上 由于包含 Ts 1 Ts 1 项 所以幅值的变 化为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0 页 共 31 页 1 T 1 1 j 1 j T1 1 j T1 j 又因为 1 1 20lg 20lg10 5700Gj 分贝 并且 1 20lg10 5700Gj 分贝对应于rad s 因此我们选择此频率作为 28 3417 新的截止频率 c 这一频率相应于 即 于是求得 T 1 c T 1 c 1 8 9355 89 8944 1 5 8 5 2 5 校正装置的确定 由式 5 8 可以确定校正装置为 1 1 8 9355 89 8944 985 91 5 9 利用 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 Bode 图和 Nyquist 图 如下图所示 5 7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1 页 共 31 页 图 5 5 校正后系统的 Bode 图 图 5 6 校正后系统的 Nyquist 图 从图 5 5 中可以看出 系统具有要求的相角裕量和幅值裕量 从图 5 6 中 可以看出 曲线绕 1 0j 点逆时针一圈R 1 与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右极 点个数P 1相等 即R P 因此 校正后的系统稳定 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 响应如图 5 7 单位脉冲响应如图 5 8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2 页 共 31 页 图 5 7 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图 5 8 校正后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从图 5 7 和图 5 8 可以看出 系统在遇到干扰后 在 1 秒内可以达到新的 平衡 但是超调量比较大 换而言之 系统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 为使系统获得快速响应特性 又可 以得到良好的静态精度 可以采用滞后 超前校正 通过应用滞后 超前校正 低频增益增大 稳态精度提高 又可以增加系统的带宽和稳定性裕量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3 页 共 31 页 5 3 控制器改进 从上图可知 超前校正后系统仍然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 可以考虑采用滞 后 超前校正 设滞后 超前控制器为 12 1 11 1 cc ss TT G sK ss TT 5 10 根据滞后 超前控制器思想 利用 MATLAB 编程 源程序见附录二 求得 结果如下 最优校正方案的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环节的极点为 z 2 最优校正 方案的串联滞后 超前校正环节的零点为 p 0 1988 最优校正方案的滞后 超前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1 1 1 2 1 1 2 985 91 8 9355 89 8944 2 0 1988 5 11 由于 2 零点和 0 1988 极点比较接近 所以该零点对相角裕度影响等不是很大 滞后 超前校正后的系统 Bode 图和 Nyquist 图分别如图 5 9 图 5 10 所示 图 5 9 最优校正后系统的 Bode 图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4 页 共 31 页 图 5 10 最优校正后系统的 Nyquist 图 滞后 超前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 5 11 图 5 12 所示 图 5 11 最优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5 页 共 31 页 图 5 12 最优校正后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可见 系统性能有了一定提高 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6 PID 控制设计 6 1 PID简介 PID控制器又称PID调节器 是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电子式PID控制器和气动式PID控制器 在自控原理中 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 控 制器设计时一般需要有关被控对象的较精确模型 但是很多场合下 不能也没 有必要对控制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这种情况下PID控制器的优势得以显 现 结构简单 容易调节 且不需要对系统建立精确的模型 在控制上应用较 广 6 2 PID控制设计分析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6 页 共 31 页 我们注意到 PID控制器设计之初并不需要对被控系统进行精确的分析 为了突出PID控制的这一优势 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设 置 即在Matlab中利用Simulink仿真测试来确定PID控制器的参数 其系统结构 框图如下所示 f sv 0r s e s u s PIDcontroller G s 图 6 1 PID 控制结构图 由于 0r s 为了方便查看我们将上图进行转换 转换结果如下 PIDcontroller G s f sv u s c s 图 6 2 PID 控制等效结构图 该图更加方便我们理解PID控制器的作用 系统的输出为 1 1 num G snum denPID den y sF sF sF s numPID num G s PID sdenPID dennumPID num denPID den 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如下 PID PID num numPID den denPID 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分子项 控制器传递函数分子项 被控对象传递函数分母项 控制器传递函数分母项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7 页 共 31 页 通过分析上式便可以评价PID控制器控制的效果 进而得出系统性能的相 关指标 主要依据图像所反映出系统性能的欠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 其中P反 映误差信号的瞬时值大小 改变快速性 I反映误差信号的累计值 改变准确性 D反映误差信号的变化趋势 改变平稳性 6 3 PID控制器的参数测定 通过刚刚的分析 我们已经得出了 PID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如式 6 1 2 13 c K G sKK s s 6 1 在 Simulink 环境中建立 PID 控制模型 之后可以根据 6 2 中提到的控制规 律进行参数选取 进而求得合适的参数 图 6 3 PID 控制系统仿真 双击 PID 控制器 选择参数进行仿真 经过多次参数选取 得到了比较合 适的参数 如图 6 4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8 页 共 31 页 图 6 4 PID 参数选择 仿真结果如图 6 5 图 6 6 所示 图 6 5 小车位移 图 6 6 摆杆角度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第 29 页 共 31 页 控制效果比较理想 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450 41040 c G ss s 6 2 此外 还可以通过在根轨迹中增加零极点 借助 SISO 工具进行 PID 控制 器的参数的选择 由于此前已经叙述过该过程 在此不做赘述 7总结与体会 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利用频率法的方法对直线一级倒立摆进行校正 不包 括起摆程序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不仅更加熟练掌握了利用 MATLAB 在自动控 制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航空航天行业航空安全与空间探索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技术行业生物安全技术与食品安全研究报告
- 2025年全科医学模拟临床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山东潍坊市安丘市华安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红河屏边县人民检察院招聘合同制书记员(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麻醉学困难气道处理技术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巴州人民医院招聘编外聘用工作人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中航西飞汉中航空零组件制造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防范模拟考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科全麻手术中的安全控制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企业车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敬老院改造工作计划书
- 医院培训课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 电梯有限空间作业方案
- J-STD-033D处理包装运输和使用湿度回流和过程敏感设备
- 诚实守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新村卫生室人员值班表
-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单病种质控查检表
- 物业管理项目服务报价表
- 2023年06月贵州黔西南州册亨县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检验科生化项目SO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