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4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韩非子 上载 上古之世 民食果瓜蚌蛤 腥臊恶臭 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以化 腥臊 懂得 钻燧取火 的我国远古居民应该是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 2 分 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 提到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70 20 万年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的生活 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3 2 分 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位于被称为 中国第一故城 的遗址中 该遗址是 A 彭头山遗址 B 城头山遗址 C 玉蟾岩遗址 D 高庙遗址 4 2 分 很多人同学喜欢吃米饭 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下列哪个 地方的先民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 浙江河姆渡 B 北京 第 2 页 共 15 页 C 云南元谋 D 陕西半坡 5 2 分 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 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这里描述的可能是 A 河姆渡遗址 B 大汶口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半坡遗址 6 2 分 台湾某旅行团来大陆追寻华夏族祖先 为了了解 人文初祖 他们应去 A 炎帝 黄帝陵墓 B 大禹陵 C 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7 2 分 以下有关夏 商 西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约公元前 21 世纪 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 建立夏王朝 定都镐京 B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商朝的一座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C 夏 商 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分别是桀 纣 厉王 D 公元前 841 年 周厉王与民争利 引起 国人暴动 8 2 分 如图反映了西周时开始实行的 A 禅让制 第 3 页 共 15 页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9 2 分 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着一种独特的文化 下列文物属于这一种文化 A B C D 10 2 分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 此联所涉 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战国 B 秦和春秋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初和汉初 第 4 页 共 15 页 11 2 分 某同学利用如图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西周分封 B 春秋五霸 C 战国七雄 D 秦灭六国 12 2 分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 以前是贵族任战士 现在是战 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13 2 分 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B 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 霸主 尊王攘夷 扶助弱小 D 争霸战争激烈 分裂趋势加强 14 2 分 面对核战争的威慑和地区冲突 世界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 第 5 页 共 15 页 必须回到 2500 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他们指的智慧是指孔子 A 礼 的思想 B 扩大教育对象的做法 C 仁 的思想 D 因材施教的方法 15 2 分 百家讲坛 的学者易中天曾说过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 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 在韩非子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括号里填 A 一丝虚荣 B 一颗爱心 C 一片热情 D 一腔愤慨 16 2 分 下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 秦国统一六国 B 东汉建立 C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 隋朝开凿大运河 17 2 分 秦王 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三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其主要目的是 A 沿袭历史传统 B 开创一代帝号 第 6 页 共 15 页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宣扬个人功业 18 2 分 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 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司隶校尉 D 刺史 19 2 分 秦朝以来我国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不断强化 秦朝和唐朝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确保行政实施的机 构分别是 A 太尉 中书省 B 丞相 门下省 C 御史大夫 尚书 D 丞相 尚书省 20 2 分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 光武中兴 A B C D 21 2 分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反复强调要采取措施反腐倡廉胜取信于民 那么 在汉武帝时 为防止官员为非作歹 监督和检举京师高官和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 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颁布推恩令 第 7 页 共 15 页 B 设立司隶校尉 C 独尊儒术 D 削弱封国 22 2 分 了解历史事件 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 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 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 B 汉武帝大一统 C 唐太宗贞观之治 D 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23 2 分 东汉逐渐走向衰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 B 皇帝年幼无知 C 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 D 豪强地主势力的崛起 24 2 分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 被称作高祖的是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项羽 25 2 分 下列一组图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5 页 A B C D 26 2 分 近年 越来越多的海上考古发现证实 海南海口曾是我国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中转站 汉朝时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 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丝绸之路 最远抵达 A 日本 B 朝鲜 C 印度半岛 D 欧洲 27 2 分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写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其中的 清明 是 24 个节 气之一 我国测定一年分为 24 个节气是在 A 夏朝 B 战国 C 西周 D 商朝 28 2 分 书籍 天工开物 中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 斩竹漂塘 煮楻足火 荡料入帘 覆帘压平 透火焙干 该项手工技术是 A 制作火药 第 9 页 共 15 页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29 2 分 官渡之战中 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 兵精粮足 B 战术得当 C 政治优势 D 取得民心 30 2 分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 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 是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 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7171 分分 31 5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 造就了孔子 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 学术思想繁荣 形成 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其中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他的思想主要是 仁 和 礼 两部分 仁 就是要爱人 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 自已不愿意做的事 不应强加于人 礼 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 加强个人修养 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材料二 如图 第 10 页 共 15 页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 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 他们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3 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为什么 32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 材料出土的这些石农具表明当时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方式 青铜器主要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 请说出铁 器的使用为当时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创造了条件 2 结合所学知识 在推动 社会的大变革 中 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通过对以上几个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问题探究 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33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若必待取给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材料三 孔夫子之在中国 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 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 就是希望做官的人 都 是读 四书 和 五经 孔子这人 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 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 敲门砖 的差使的 鲁迅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 据材料一 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5 页 2 据材料二 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 3 据材料三 汉代以后出现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的现象 其原因何在 4 在今天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34 11 分 早期文明多元发展 异彩纷呈 读图 回答问题 图 a 世界早期文明分布图 1 图 a 中 A B C D E 均为人类早期文明 请根据下列描述 指出所对应的文明分别位于图中哪一 处 这里创造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这里医学发达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已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 这里曾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 还编称四个等级分别是造物主用自己身体的四个部位演化出的 2 图 b 反映的是雅典 政治制度 图 c 反映的是 朝的 制度 3 图 b 图 c 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5 20 分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 内立法 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 过秦论 第 12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燕州刺史穆罴进曰 移都事大 如臣愚见 谓为未可 高祖 孝文帝 曰 黄帝以天下未 定 居于涿鹿 既定之后 亦迁于河南 出自 魏书 卷十四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更不用说贯彻了 但是他们最终流行了 并成为国家的正 式教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 依据材料一 写出秦孝公任用 商君 变法的目的 变法中 务耕织 的措施是什么 写出这场变法与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之间的关系 2 依据材料二写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目的 3 材料三反映的措施有何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 秦朝在地方上确立什么制度来加强中央集权 4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哪位皇帝将该学说作为 国家的正式教义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