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2017 邗江模拟 下面表格 鲜卑姓改为汉姓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主要作用是 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 汉姓元穆陆贺刘 A 加强君主专制 B 促进民族融合 C 助推三国鼎立 D 促成江南开发 2 2 分 2018 九下 邹城月考 用 时间轴 了解历史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在公元前 209 年陈 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起义 根据下列时间轴 这一历史史实正确的描述时间是 A 公元前 3 世纪末 B 公元前 3 世纪初 C 公元前 2 世纪末 D 公元前 2 世纪初 3 2 分 2017 七上 霞浦月考 对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距今约六千年 生活于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B 他们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 水稻 第 2 页 共 13 页 C 他们饲养的动物主要有猪 狗等 D 他们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4 2 分 主张画人物要 以形写神 注重点睛传神的画家是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阎立本 D 吴道子 5 2 分 焚书坑儒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最相似的是 A 根本目的 B 实施背景 C 实施过程 D 实施结果 6 2 分 近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等高官频频参拜靖国神社 再次激起了中韩人民的强烈反抗 同时也 使得中日关系再次陷入恶化 回顾历史 下列可以作为古代中日友好交往见证的历史文物是 A B C D 第 3 页 共 13 页 7 2 分 2017 重庆 揭示历史事件 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 不正确的是 A 都江堰修筑 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B 张蓦出使西域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辛丑条约 签订 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 D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 自由 平等思想得到传播 8 2 分 2016 七上 滨海期末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国家众多 和平相处 B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C 周王室中兴 王权加强 D 霸主 尊王攘夷 扶助弱小 9 2 分 2018 七下 河东开学考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 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A 书法 B 石窟 C 山水画 D 诗歌 10 2 分 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 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和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 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A 中国的朝代更替 B 中国的昏庸君主 C 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 中国的青铜文化 第 4 页 共 13 页 11 2 分 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 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A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2 2 分 下列相关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人文初祖 黄帝 禅让制 尧 舜 禹 禹建立夏朝 王位世袭制开始 陈胜 吴广起 义地点 陈 A B C D 13 2 分 2016 七上 吴中期末 在我国古代 人们常以 牛 耕 作为名 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 耕 字子牛 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商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14 2 分 2016 七上 丹徒期中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指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士族制 C 分封制 第 5 页 共 13 页 D 世袭制 15 2 分 2017 深圳模拟 下列能比较准确地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选项是 A 文明起源和国家产生 B 社会变革与诸侯争霸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抗击外侵与君权加强 16 2 分 2017 七下 东莞期中 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 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两朝都有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的历史 都成都在长安 A B C D 17 2 分 2017 九下 石城月考 秦始皇 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 采用官僚制度 建立 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材料中的 改变 是指 A 推行了郡县制度 B 强化了丞相的权力 C 创立了皇帝制度 D 实行了三公九卿制 18 2 分 2017 七上 山西月考 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 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 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 第 6 页 共 13 页 A 石制工具 B 铁制工具 C 棍棒 D 硬质土块 19 2 分 2017 七上 荣成期中 下列有关 北京人 的叙述 正确的是 手脚已经分工 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过着群居生活 A B C D 20 2 分 2016 七上 滕州期末 汉武帝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 造的是 A 五铢钱 B 刀币 C 金饼 D 银元宝 21 2 分 2017 福州模拟 广告词 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 两汉 指 A 西汉 东汉 第 7 页 共 13 页 B 西汉 蜀汉 C 蜀汉 后汉 D 后汉 南汉 22 2 分 2017 七上 新野月考 下图的房屋类型在以下哪一地区分布最广泛 A 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淮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23 2 分 2016 七上 红桥期末 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 司马懿和司马昭 B 司马昭和司马炎 C 司马炎和司马睿 D 司马睿和司马炎 24 2 分 2016 七上 罗湖期末 下列选项不属于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的目的的是 A 维护皇帝的权威 B 恩赐亲戚 C 巩固统一 D 加强中央集权 25 2 分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鼎 有丰富的政治含义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3 页 A 古代烹煮器物 一般是三足两耳 B 立国礼器 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 比喻帝王 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 象征三方并立 鼎峙或鼎足之势 26 2 分 2018 七上 金水期末 宗室权落 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 而宦官又盛 这一现象出现于 A 秦朝末年 B 西汉中后期 C 东汉初期 D 东汉中后期 27 2 分 2017 七上 高邮期中 左传 记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 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巩固周王室统治 C 保证国家兵源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28 2 分 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西汉政府反对 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 B 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 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 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29 2 分 2017 宝安模拟 观看 阅读 下列材料 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是 A 电视剧 三国 第 9 页 共 13 页 B 司马迁的 史记 C 小说 三国演义 D 二二一十四史中的 三国志 30 2 分 2017 七上 江津期中 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战 聚落 宫殿 磨制工具 A B C D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31 10 分 2018 七上 北碚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三国时期 吴国和蜀国控制着南方 北方人民携带着种子 工具 大批迁往南方 孙吴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 屯田 开垦荒地 推行牛耕 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在江南手工业中 会稽的越布是著名的 特产 制瓷和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西晋灭亡后 从 4 世纪初到 6 世纪末 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 这时 北方人口继续南迁 南方人民广种 水稻 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 豆等农作物 促进农业的发展 南方手工业中织锦 制瓷和造船技术有很大提 高 建康 今江苏南京 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 A 违背了以上材料内容所表达的意思 请 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 B 是以上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的 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 C 南方在三国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都得到了开发 秦汉时期 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是三国及东晋 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重要原因 三国及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粮食产量都有明显提高 第 10 页 共 13 页 建康是三国及东晋 南朝时期南方的政治中心 32 15 分 2015 宿迁 改革往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成为人类历史上的 闪光点 阅读 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 但要巩固政权 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因为旧贵族 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 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 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卢菡著 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二 在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下 变法改革也渐渐成为人们的 共识 朝廷在戊戌变法年间颁布了改革科 举 汰冗员 办学堂 修铁路 开银行等学习西方措施的新诏书 海天著 沉重的转身 材料三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国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 是一个严重打击 实际上 克里米亚的失败 暴露了旧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 请任意列举一项其改革旧习俗的措施 2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 概括指出两个改革措施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 概括推动两个改革的相同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改革的不同结果 33 15 分 2018 七上 无为月考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 引 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第 11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 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 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皮毛 汗血马 瓜果 以及佛教 魔术 音乐 舞蹈 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丝绸之路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 作放在重要位置 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1 结合所学知识 请将图 4 丝绸之路路线中的 A E 两处填写完整 2 众所周知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是张骞 他不畏艰难险阻曾两次出使西域 那么他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分别是什么呢 3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 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 共建 丝 绸之路经济带 有什么现实价值 第 12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答案 略 2 答案 略 3 答案 略 4 答案 略 5 答案 略 6 答案 略 7 答案 略 8 答案 略 9 答案 略 10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