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4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B卷_第1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4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B卷_第2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4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B卷_第3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4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B卷_第4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4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3 43 4 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世界经济的奇迹同步检测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4444 分分 1 2 分 红林学校八年级刘明同学出了一期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史的板报 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共 十二大 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 中共 十三大 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 C 中共 十四大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开始建立经济特区 D 中共 十五大 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 纪 2 2 分 下列词语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们语言中的是 上山下乡 互联网 下海 WTO APEC A B C D 3 2 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B 利用国外资金 C 推动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D 与外国办合资企业 4 2 分 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第 2 页 共 16 页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六大 5 2 分 下图是 20 世纪 70 年代小岗村 18 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 包产到户 契约 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 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 农民家庭收入很少 D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6 2 分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 经济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内地 经济开放区 C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内地 D 经济开放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7 2 分 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 如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 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 的主题 第 3 页 共 16 页 A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 改革开放 C 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 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8 2 分 下图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农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 一国两制 构想的实现 D 义务教育制度的推行 9 2 分 1993 年 4 月 1 日起 按照国务院 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精神 取消了粮票和油票 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 伴随城镇居民近 40 年历程的粮票 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 象征着一个新时期 的来临 这个来临的 新时期 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第 4 页 共 16 页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0 2 分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 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 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科学发展 C 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D 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11 2 分 1980 年 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84 年 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 1985 年 开辟沿海经济开 放区 1988 年 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992 年 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 沿江沿边城市 2001 年 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2013 年 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2 2 分 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 单位 千克 此表不能说明 时间粮食肉类禽类奶类 1978 年 123 619 216 5 1996 年 73 532 810 721 4 A 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 副食品消费增加 第 5 页 共 16 页 B 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 改革开放 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由于物价上涨 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3 2 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发展民营经济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设立经济特区 14 2 分 制定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A 十一大 B 十三大 C 十五大 D 十七大 15 2 分 从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可以借鉴的共同经验有 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国情出发 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A B C D 第 6 页 共 16 页 16 2 分 改革开放后 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 是 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B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三角洲 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D 经济三角洲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17 2 分 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 其中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的是 A B C D 18 2 分 1953 年 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78 年以后 在农村实行 第 7 页 共 16 页 以 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 最准确的是 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 都是为了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以发展农业生产力 19 2 分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泰州的交通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 下 列不属于泰州交通建设成就的是 A 4G 网络开通 B 泰州火车站启用 C 扬州泰州机场运行 D 泰州大桥通车 20 2 分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 年应该 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亮光 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 开始了改革开放 B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建立了经济特区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 2 分 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成为流动的历史 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 应 是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带领 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第 8 页 共 16 页 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A B C D 22 2 分 回顾历史 上海曾是通商口岸 改革开放后又是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90 年中央又做出了 开放和开发浦东的决定 比较上海前后两次的 开放 其不同之处在于 A 前者是丧权辱国的 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 前者是主动的 后者是被动的 C 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D 两次开放都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15115 分分 23 2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进行拨乱反正 这次会议是在 文革 结束之后 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而召开的一 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实现 了建国后我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贵春说 材料中的 这次会议 召开于哪一年 该会议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 实行伟大决策 如下图 第 9 页 共 16 页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哪一目标之后 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出现了图一中的情景 3 依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 促成新型理论 如下图 请根据提示 将以下理论补充到图三相应位置内 填序号 并在图中写出新理论名称 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南方谈话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5 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的回答 你对 进行拨乱反正 主题中的 这次会议 有怎样的认识 24 20 分 探索 改革与民族复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土地改革以后 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 资金 一家 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四使用耕地 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生 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 第 10 页 共 16 页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试验 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就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邓小平 请回答 1 年代尺上改革开放的开端是什么 2 中国在 1956 年到 1978 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遇到了挫折 在取得的巨大成 就中 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结束中国靠 洋油 时代的事件是什么 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有哪些 请至 少列举两例 3 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4 依据材料三 我国 1992 年 大胆地闯 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综上所述 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 样的启示 25 40 分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 独立宣言 的指引下 大陆军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7 年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美利坚合众国的立法权属于国会 行政权属于总统 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1804 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他颁布的 拿破仑法典 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大事记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昌起义成功之后 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朝宣统皇帝下诏 宣布退位 1912 年 3 月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92 年初 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计划和市 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 确定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当前 我国提出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即 一带一路 战略 为中国改 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1 根据材料一 分别概括美国 独立宣言 的理念和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并简述拿破仑的历史贡 献 第 11 页 共 16 页 2 根据材料一 分别概括美国 独立宣言 的理念和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并简述拿破仑的历史贡 献 3 根据材料二 简述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4 根据材料二 简述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5 根据材料三 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 根据材料三 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 一带一路 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谈谈你的看法 8 一带一路 战略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 谈谈你的看法 26 30 分 2014 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 元年 在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改革 二字出现了 77 次 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如此强调改革 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 国家的发 展需要改革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本题 7 分 商鞅强秦 材料一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 在东方各国 本已早为推行 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 使西方人迎头赶 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 新制度之创建 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 秦集史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 迁都之后 于革易旧俗 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底 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 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 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 其改革之心 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 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今日成就 第 12 页 共 16 页 材料四 1 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 分析孝文帝 迁都 的作用 3 请举出戊戌变法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4 材料三中 变官制 指什么 5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成就与国家实行的哪些政策有关 6 围绕上述材料和问题 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444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