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D卷_第1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D卷_第2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D卷_第3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D卷_第4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第四次模拟测试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1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分 共共 1010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1 1 分 三国志 称秦始皇 罢候置守 设官分职 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县制 2 1 分 如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 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 的片段 其中 处应为 A 西晋 B 隋朝 C 宋朝 D 元朝 3 1 分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 领导金田起义的农民 革命领袖是 A 洪秀全 B 李秀成 C 林则徐 第 2 页 共 13 页 D 李鸿章 4 1 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B 它是袁世凯颁布的 C 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5 1 分 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A 1990 年以来 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 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 B 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 C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建国以来 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 6 1 分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中国共产党第二 代领导集体为了使农民 富起来 最先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进行土地改革 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 3 页 共 13 页 D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7 1 分 雅典的一个公民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 这个家庭有为男主人的父亲 男主人 女主人 一名小 男孩 一名小女孩 一名男奴隶 请问这个家庭可以投几票 A 一票 B 两票 C 三票 D 四票 8 1 分 图中信息表明 当时英国棉花加工量 生铁产量快速增长是由于它进行了 A 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9 1 分 某中学一位历史老师在复习课上提问 有一次革命 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推动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你认为老师所指的革命是 A 俄国二月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 C 中国辛亥革命 D 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 第 4 页 共 13 页 10 1 分 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德国突袭波兰 意大利投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A B C D 二 二 归纳列举题 共归纳列举题 共 1515 分 分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11 3 分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 发表 变法通议 的维新派代表 2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3 在中国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的两大口号 4 创造性地提出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12 5 分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4 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5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13 4 分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 提出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思想家 2 太平道的创立者 3 754 年抵达日本的唐朝高僧 第 5 页 共 13 页 4 唐朝的建立者 14 3 分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或军事行动 1 武装反抗 打响第一枪 2 战略转移 转危为安 3 千里跃进 逐鹿中原 三 三 材料分析题 共材料分析题 共 2020 分 分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5 5 0 分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 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 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 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松赞干布 谓所亲曰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 今我得尚大唐公主 为幸实多 当为公主筑一 城 以夸示后代 摘自 旧唐书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他开创了一个盛世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 根据材料二 分别写出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名称 3 材料三反映了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至少答两点 16 7 0 分 近代以来 中国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 他们忧国忧民 不断探寻中国的生存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第 6 页 共 13 页 材料一 1902 年梁启超首先提出 中华民族 的概念 五四运动后 中华民族 一词逐渐普及 几乎家喻户 晓 百度百科 材料二 辛亥革命 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 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 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 彻底改变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 旧道德 旧政治 旧思想 余孚 重新启蒙 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一个舶来的主义 终成一个民 族追随的信仰 复兴之路 材料五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 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1935 年电影 风云儿女 主题曲 义勇军进行曲 1 根据材料一 你认为促成梁启超提出 中华民族 概念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 么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 分界线 的一个理由 为了维护辛亥革命 的成果 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 请举一例 3 材料三中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 的宣传阵地是哪里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 的 性质 4 材料四中 一个舶来的主义 是指什么 谁首先将这种主义介绍到中国 请列举他的一部著作 5 材料五中的 义勇军进行曲 是谁作曲的 义勇军进行曲 发表后 为促成中国人民 万众一心 抗 出日本侵略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 第 7 页 共 13 页 17 8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2 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 500 周年 欧洲许多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有的国家还发行纪念银币或纪念 邮票 而美洲一些国家却对哥伦布发起了严厉的谴责和声讨 材料二 美国国会议员 骑兵上校亨利 李对他的老统帅华盛顿的评价是 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 和平时 期最杰出的领袖 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 材料三 对拿破仑的历史功过 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 他是法国革命的继承者 有人认为 他称帝是对 革命原则的背叛 也有人认为 他是革命观念的传播者 还有人认为 他是侵略者 以上三则材料摘自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岳麓版 1 从材料一中发现 评价哥伦布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2 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华盛顿是 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 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 人物 3 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所说的拿破仑是 法国革命的继承者 对革命原则的背叛 革命观念的传播 者 侵略者 4 综合所述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四 四 综合探究题 共综合探究题 共 1515 分 分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18 7 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 年 6 月 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 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 年 中共中央发布 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指 出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 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3 1957 年中国的粮食产量 单位 百万吨 时间1953 年1954 年1955 年1956 年1957 年 粮食产量 166 83169 52183 94192 75195 05 材料三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 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承包地 三权 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丸不变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殍 第 8 页 共 13 页 延长三十年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 材料二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三中的 土地承包 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19 8 0 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发现世界 材料一 1420 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 1620 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 改造世界 材料二 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 因而 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 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 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 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 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 得较合意 因而 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到 1930 年 城市人口已达 4 15 亿 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 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95 年 时任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认为 将来 当历史学家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 他们视为 突出的事件也许不是两个集团之间斗争的结束 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 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 化 这是一场把亚洲 东欧 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 材料四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微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 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 运用 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 新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发达程度 第 9 页 共 13 页 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科技的进步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电视机 收录机 VCD DVD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洗衣机 电冰箱 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更为人类创 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但是 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挑战 影响世界 材料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运筹外交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 理念新战略 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外交思想体系 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局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 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 是探讨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比较材料一的两幅图 说说欧洲人对世界范围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3 材料三中 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 指的是什么 并用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这场 通往繁荣的快 速电梯的运动 4 依据材料四 对以下表述做出判 直接从材料得出的 在括号内划 正确 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 在括号内划 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的 在括号内划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 劳动效率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 科技是把双刃剑 既改进人们生活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政府权力日益加强 5 依据材料五说说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中国如何积极应对 结合所学 列举中国有哪些具体举 措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1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分 共共 1010 题 共题 共 101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二 二 归纳列举题 共归纳列举题 共 1515 分 分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11 1 11 2 11 3 11 4 12 1 第 11 页 共 13 页 12 2 12 3 12 4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