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1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2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3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4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I 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夺取北周政权 建立隋朝 实现全国统一的是 A 杨广 B 李渊 C 杨勇 D 杨坚 2 2 分 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 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她是 A 嫘祖 B 武则天 C 慈禧 D 杨贵妃 3 2 分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 唐朝政府被迫增设许多节度使 形成了 A 黄巢起义 B 五代十国 C 藩镇割据 D 拥兵自重 4 2 分 滕州新闻网 2016 年 3 月 11 日文章 这些藩镇名义上虽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 实则是自己 各霸一方 不服从中央的政命 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节度使林立 他们拥兵 自雄 互相兼并 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什么 A 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B 危害国家的统一局面 第 2 页 共 12 页 C 形成五代十国 D 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5 2 分 下面能佐证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和亲结盟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遣唐使来访 A B C D 6 2 分 唐诗 宋词 明清小说 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诗歌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是李白 杜甫 白居易 B 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 C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 红楼梦 是古典小说的高峰 D 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 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7 2 分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社会充满活力 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 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 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喜好骑马 打球 拔河 射箭 弈棋等活动 下列对唐朝出 现这种现象原因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强盛的国力 B 开明宽容的民主政策 第 3 页 共 12 页 C 广泛的对外交流 D 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 8 2 分 有关两宋与辽 西夏 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哪幅是错误的 A B C D 9 2 分 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所写的 出师未捷身冤死 常使后人泪满襟 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 怀念和敬仰之情 A 岳飞 B 文天祥 C 寇准 D 秦桧 10 2 分 陆游 书愤 中有 楼船直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的诗句 诗中的 大散关 至淮水为一 线划定分界线 是以下哪个历史事件后出现的情况 A 宋金和议 第 4 页 共 12 页 B 辽宋和议 C 夏宋和议 D 金灭辽 11 2 分 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下表中因果关 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因果 A 玄奘口述 弟子记录成书 大唐西域记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 B 宋朝时出现了 苏湖熟 天下足 谚语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发展生产农业经济迅速超越中原地区 D 1206 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元朝正式建立 定都大都 A A B B C C D D 12 2 分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元朝设置宣政院 鉴真东渡日本 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 B C D 第 5 页 共 12 页 13 2 分 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此书内容包括 炎帝 黄帝的传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 赤壁之战 戚继光抗倭 A B C D 14 2 分 学习历史的 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 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隋 唐 五代十国 兀 宋 明 清 B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 元 明 清 C 隋 唐 宋 五代十国 元 明 清 D 隋 五代十国 唐 宋 元 明 清 15 2 分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 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唐玄宗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戚继光 抗击倭寇 C 雍正帝 设立军机处 D 明太祖 废丞相 权分六部 16 2 分 15 世纪初我国有一位著名航海家率领其船队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 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 海沿岸 这位航海家是 A 鉴真 B 郑和 C 戚继光 第 6 页 共 12 页 D 郑成功 17 2 分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 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A 都有胸怀祖国 收复失地之志 B 都善用口语 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 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 词风委婉 感情真挚 18 2 分 右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 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 A 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C 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 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19 2 分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苏轼的书房场景 其道具有四样 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 是 书桌上有写好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条幅 墙上挂有 宋 金对峙形势图 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 三 国演义 一本 接待客人的椅子是方形靠背椅 A B 第 7 页 共 12 页 C D 20 2 分 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 A 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1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 与秦焚书无异 特明巧而秦拙耳 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请回答 1 我国古代科举制正式诞生于哪位皇帝时 2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创立并逐步完善哪一时期 3 从考试内容 考试形式两个方面说一下 明清时期的科举取士与隋唐时期相比发生的变化 4 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表明明朝科举制度与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相同 这个目的是什么 22 15 分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 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今天的中国 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001 一 1500 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第 8 页 共 12 页 一一数据来源于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这一 李约瑟之出 的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 课程设置 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 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 中国的前现代生产 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 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 技术进步的停滞 最终 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一一林毅夫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 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 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要坚持 引进来 和 走出去 相结合 积极融 入全球创新网络 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获的国际合作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 心的全面创新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 展 2 据材料二 指出作者认为中国 技术进步停滞 的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据材料三 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2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方北方 朝代 人口 户 人口 户 第 9 页 共 12 页 西汉 24706859985785 唐代 39204155148529 北宋 112247606624296 材料二 国家根本 赋税 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1992 年国务院批复 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并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 2004 年度统计数据表明 以上海 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 1 人口占全国 5 8 创造了 18 7 的国内生产总值 全国 22 的财政收入和 18 4 的外贸出口 1 从材料一中看出了什么变化 出现材料一 二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三中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究其原因是什么 3 根据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