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联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这句话反映了他 A 热爱和平的愿望 B 对贪生怕死的鄙视 C 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D 清正亷洁的优良品德 2 2 分 下列图中的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 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 他 她 是 A 华盛顿 B 章西女王 C 玻利瓦尔 D 林则徐 3 2 分 19 世纪 40 年代爆发的这场战争 揭开了侵略与反抗的帷幕 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 进入近代 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第 2 页 共 13 页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2 分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 就不得不承认这 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 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 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2 分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最大的不同点是 A 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B 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 C 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同 D 失败的直接原因不同 6 2 分 戊戌变法期间 湖南 湘报 发表了 醒世歌 若把地球来参详 中国并不在中央 地球本 是浑圆物 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他们的目的是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 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7 2 分 奕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按照这个人物归类标准 下列该归入此类的人物是 A 魏源 第 3 页 共 13 页 B 孙中山 C 谭嗣同 D 李鸿章 8 2 分 1898 年 6 月 11 日 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下列不属于这一 国是 的是 A 裁撤冗官冗员 B 创办京师大学堂 C 实行八股取士 D 训练新式军队 9 2 分 有人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海盗式的扩张 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下 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 外国列强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B 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洗劫烧毁圆明园 10 2 分 割让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天津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南京条约 11 2 分 列强瓜分中国 其中强行租借胶州湾的国家是 A 俄国 B 日本 第 4 页 共 13 页 C 英国 D 德国 12 2 分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主要原因是 A 变法有群众基础 B 变法采取的是改良形式 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13 2 分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宣布变法 C 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 103 天 因此又称 百日维新 D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4 2 分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通过这一歌谣 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A 反帝爱国运动 B 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 C 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 15 2 分 从 1840 年开始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华战争 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使中国逐步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条约 清政府偿付赔款最多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人反帝性质的组织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第 5 页 共 13 页 D 辛丑条约 16 2 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始自 1840 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止于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经历了清朝晚期和中华民国两个时期 C 中国人民从此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D 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渐形成到确立的历史 17 2 分 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抱憾而逝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 民国时期较以前经 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 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 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 材料中的 痛苦与失 序 不包括 A 武昌起义 B 袁世凯独裁统治 C 尊孔复古的逆流 D 北洋军阀混战 18 2 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 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君主立宪制国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19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二次革命 袁世凯复辟 袁世凯接受 二十一条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 6 页 共 13 页 护国战争 A B C D 20 2 分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大 以下不属于其贡献的是 A 成立兴中会 B 发动武昌起义 C 组建同盟会 D 提出三民主义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21 5 分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近代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这一 特点的集中体现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战争名称 发动国家 条约名 称 主要内容 主要影响 战争 英国 南京条 约 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为 通商口岸 割让 给英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甲午中日 战争 日本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 本 允许日本在通 商口岸开设 等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英 法 德 日 俄 美 奥 等 请清政府保证严 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第 7 页 共 13 页 三 三 改错题改错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717 分分 22 17 分 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是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并 加以订正 1 1853 年 太平天国颁布 资政新篇 规定不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 洋务派以 自强 为口号 创办了汉阳铁厂等民用企业 以辅助军事工业 3 康有为在 时务报 上发表 变法通议 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 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4 辛丑条约 规定 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四 四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3 15 分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 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 完成下面主题为 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一一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一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 年产粮 5 02 亿千克 1981 年产粮 6 76 亿千克 第 8 页 共 13 页 1982 年产粮 7 1 5 亿千克 图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图二 深圳市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图三 1992 2012 某县 GDP 增长示意图 材料四 看中国数据一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1 根据上面 年代尺示意图 提供的信息 写出 千古巨变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 获得新生 的历史事 件 2 依据以上的 知知识结构示意图 补充填写 的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三中图一 图二的数据变化 分别体现了 1978 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 指出图三中 1992 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4 依据材料四的两组数据 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4 15 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更有 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民族复兴 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 前赴后继 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 试 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材料二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我们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 材料三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推进社会主 第 9 页 共 13 页 义建设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合乎时代潮流 顺应人民意愿 勇于改革开放 1 为了民族复兴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做了哪些尝试 2 简要分析 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中 正确的革命道路 指的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4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基于哪一事件 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在中共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以深圳特区为 例 说明经济特区建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5 20 分 阅读文献是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边是两个不平等条约的比较表 项目A 条约B 条约 时间1842 年895 年 背景鸦片战争战败甲午战争战败 割地 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澎湖 列岛 赔款2100 万元2 亿两白银 开放口岸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 海 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 内容 其他协定关税 材料二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汉口 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 由航行 天津条约 确认 中英天津条约 仍属有效外 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 开天津为商户 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割 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中英天津条约 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 800 万两 材料三 见下图 第 10 页 共 13 页 1 完善材料一表格内容的填写 并指出所填款项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2 从材料二内容能判断出第二条信息属于哪个条约的内容 这两个条约的签订与哪场战争相关 3 为什么马克思说在这场战争中 俄国不费一兵一卒 比任何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4 材料三图中两部文献能见证哪件历史大事 你对他们有这样的认识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2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