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D D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共 共 2020 分 分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 1 分 距今 70 万年至 20 万年前 曾经生活在周口店猿人洞能够控制火的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 1 分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 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 A B C D 3 1 分 假如由时光隧道回到半坡氏族时期 在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A 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 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 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甲骨文 D 老人们穿着棉布衣服散步 4 1 分 尧舜禹时期 采用禅让的方式传递部落联盟首领位子 其具体方法是 A 父传子 B 兄传弟 C 母传女 第 2 页 共 12 页 D 民主推选 5 1 分 下面为传说中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 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A 黄帝 B 鲧 C 舜 D 伯益 6 1 分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 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 A 商朝 秦朝 三国 B 隋朝 唐朝 元朝 C 商朝 唐朝 明朝 D 秦朝 唐朝 十六国 7 1 分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 的年代标尺 其中 处应该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第 3 页 共 12 页 D 秦朝 8 1 分 西周时期 诸侯国对周王的义务有 服从周王的命令 定期朝觐 纳贡和服役 按分封的田亩纳税 治理诸侯国 A B C D 9 1 分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统治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0 1 分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下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11 1 分 春秋争霸中 打着 尊天子 攘四夷 旗号 号令诸侯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第 4 页 共 12 页 A 吴王夫差 B 越王勾践 C 楚庄王 D 齐桓公 12 1 分 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实行分封制 B 井田制的确立 C 统一度量衡 D 实行禅让制 13 1 分 电视剧 大秦帝国 崛起 再现古老的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 下列哪一事件为秦国崛起奠定基 础 A 长平之战 B 铁器使用 C 商鞅变法 D 合纵连横 14 1 分 下图修筑于战国时期 使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的水利工程是 A 长城 B 灵渠 C 大运河 第 5 页 共 12 页 D 都江堰 15 1 分 太上 统治的最高境界 不知有之 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 其次 亲而誉之 其次 畏之 其次 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 姓皆谓 我 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 尚贤节能 B 中央集权 C 无为而治 D 小国寡民 16 1 分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 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如下表所示 这表明 西汉汉平帝 褒成宣尼公 北宋宋真宗 至圣文宣王 明朝明世宗 至圣先师 清朝清世宗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A 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B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C 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D 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17 1 分 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告诫全党 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不断取得新成效 迈上新台阶 早在秦 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监察的机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御史台 18 1 分 秦始皇灭六国后 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 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 由此秦实行 第 6 页 共 12 页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度 D 行省制度 19 1 分 下面是我国古代几次著名战役 根据所学知识 请按发生的先后时间排序 官渡之战 巨鹿之战 牧野之战 淝水之战 A B C D 20 1 分 为了巩固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采取的政策为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以商为本 D 大兴土木 二 二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21 9 0 分 一个民族的文化 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 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 阅读下列图片 回答问题 1 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 仔细观察后 你能获得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第 7 页 共 12 页 2 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股墟 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请写出它的名称 3 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请写出它的名称 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4 综合以上探究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2 7 0 分 古今中外的改革 都是从解决社会矛盾出发 理顺社会关系 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时值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 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板报专题展览 请你参与其中 古代改革 资料卡式板报 近代改革 示意图式板报 现代改革 人物照片板报 1 资料卡 1 所反映的改革中 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措施是哪一项 第 8 页 共 12 页 2 资料卡 2 所反映的改革中 采取的汉化措施有何影响 3 资料卡 3 所反映的改革主要是学习哪一国家的政治制度 4 结合示意图相关信息 把三个改革名称写在下面横线上 5 图一实施了什么政策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 图二改革的后果是什么 7 在 20 世纪 70 年代 图三倡导的哪项伟大决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用一句话对图三进行评 价 8 在学习古今中外改革的过程中 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3 7 0 分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 针对社会急剧变化和发展 有识之土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1 图一人物是谁 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 小明同学考试考砸了 爸爸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 知道差在哪了 坏事也 可以变成好事嘛 爷爷的言论与哪幅图中人物的主张最为接近 说明理由 3 材料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 又相互影响 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4 以上四位人物 你最欣赏哪位 请说明理由 24 7 0 分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 2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 大一统 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 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 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正是这 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 也曾战 乱分裂 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 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 安定的大道 重现蓬 第 9 页 共 12 页 勃生机 翦伯赞 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 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 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 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 李大龙 中国的边疆治理 挑战与创新 材料三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 我们可称秦汉为 第一帝国 隋唐为 第二帝国 明清则为 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 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 造成新的官僚政治 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 材料一中开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 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武帝 为实现 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根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 说明 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 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有哪些 3 依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与 第一帝国 相比 第三帝国 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 有什么新的表现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 选择题 共 共 2020 分 分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