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C卷_第1页
苏科版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C卷_第2页
苏科版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C卷_第3页
苏科版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C卷_第4页
苏科版八校联谊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联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苏科版八校联谊苏科版八校联谊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联考试卷月联考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唐老师说 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 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 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 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而坚持 师夷之长技 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 缺乏一点 同 情的了解 与尊重 唐老师认为 A 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B 我们都应该同情 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C 李鸿章是爱国者 D 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2 2 分 近代某次侵华战争 侵略军的暴行是 A 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C 割占中国台湾 澎湖列岛 D 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3 2 分 南京条约 规定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对这一条款的正确理解是 A 中国实际上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B 英方与中方共同协商解决税款 C 英方借此向中国货物征收重税 D 英方考虑保护中国人消费利益 4 2 分 如图是某一条约签订的情景 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 精神屈 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条约是 第 2 页 共 14 页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头条约 D 辛丑条约 5 2 分 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 A 英法联军 B 侵华日军 C 清政府 D 帝国主义列强 6 2 分 1840 年至 1901 年短短几十年间 中国屡遭西方欺凌 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其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规定是 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B 开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C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 产品运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 D 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和列强作对的官吏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 7 2 分 近代史上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 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第 3 页 共 14 页 D 俄国 8 2 分 某条约缔结后 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 北无旅顺 南无台湾 中华海面 全为所扼 此后虽有 水师 何从施展 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巴黎和约 9 2 分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 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 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 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 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所述的 运动 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维新变法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10 2 分 他 如右图 是一个中国革命文学家笔下塑造的悲剧人物 他是一个在当时社会中找不到位子的苦 人和弱者 他的悲惨遭遇和伤痛 得到的不是同情和眼泪 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 他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 而是社会的悲剧 从而使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他 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 呐喊 B 彷徨 第 4 页 共 14 页 C 朝花夕拾 D 孔乙己 11 2 分 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 民族 民权 民生 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 侵略与屈辱 B 救亡与探索 C 反抗与斗争 D 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12 2 分 19 世纪末 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3 2 分 天朝田亩制度 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4 2 分 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 请接提示在题 8 表的 处填写最佳答案 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 自强求富梦 李鸿章 变法强国梦戊戌变法康有为 第 5 页 共 14 页 民主共和梦辛亥革命 民主科学梦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孙中山 陈独秀 B 五四运动 孙中山 曾国藩 C 五四运动 曾国藩 胡适 D 洋务运动 陈独秀 梁启超 15 2 分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跌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 是政 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它 及带来的 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是指 A 鸦片战争 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 戊戌变法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16 2 分 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从漫画可见 这场运动是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革命运动 C 思想解放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17 8 分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 l00 周年大会上说 今年是五四运动 100 周年 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70 周年 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 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第 6 页 共 14 页 1 这场伟大运动的性质是 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政治改良运动 A B C D 2 这场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中心 主力分别是 A 前期 北京 工人 后期 上海 学生 B 前期 上海 学生 后期 北京 工人 C 前期 北京 学生 后期 上海 工人 D 前期 上海 工人 后期 北京 学生 3 这场运动实现的直接目标不包括 A 释放了被捕学生 B 罢免了曹汝霖等人职务 C 推动了社会进步 D 没有在 巴黎合约 签字 4 这场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是 A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 D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8 2 分 小陈想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 他应该到 第 7 页 共 14 页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武汉 19 2 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说道 中国共产党人 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合作者 继承者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武昌起义 黄埔军校创办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A B C D 20 2 分 以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A 中共一大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B 长征胜利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遵义会议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1 2 分 下列事件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 红军强渡大渡河 B 红军四渡赤水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第 8 页 共 14 页 22 2 分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某中学暑期组织 红色记忆 考察团 分赴延安 吴起镇 井冈山 广州 四地实地考察 其中 井冈山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 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B 国共合作革命新貌 C 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8585 分分 23 20 分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 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请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 题 1 丘逢甲在 春愁 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 四百万人同一哭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5 年台湾在被割占 50 年后回归祖国 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2 毛泽东在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年秋 中写道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诗中 黄洋界上炮声隆 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 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此前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 3 毛泽东在 七律 长征 中写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 泥丸 导致诗中这次 远征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次 远征 的胜利有何意义 4 毛泽东在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写道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 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 百万雄师过大江 指的是哪次战役 诗中 天翻地覆 主要指的是什么 24 50 分 物久则废 器久则坏 法久则弊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请阅读材料 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论语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天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 遂并天下 第 9 页 共 14 页 汉书 食货志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 那么西魏 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 新走向全国统一 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使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经济篇 材料二 如下图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 思想篇 材料三 如下图 教育篇 材料四 魏晋以来 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 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 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 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 于八股文 小楷试帖 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 外不能御侮抗敌 第 10 页 共 14 页 杨齐福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 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概括第二 三则史料 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2 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 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概括第二 三则史料 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3 从材料二的图片中 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4 从材料二的图片中 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 5 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 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 极影响 6 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 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 极影响 7 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 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8 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 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9 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 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 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10 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 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 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25 15 分 步入近代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打开了中国大门 在国家遭受危难之际 一批先进的中 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如图 3 所示 1 依据材料所示四幅图 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 C 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领导的这次伟大运动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 第 11 页 共 14 页 3 从图 3A 所示的四幅图中 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 探索三部曲 请问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 怎样的过程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