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用_第1页
杜甫诗三首用_第2页
杜甫诗三首用_第3页
杜甫诗三首用_第4页
杜甫诗三首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 精读课 执笔 黄朝林 审核 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1 页 共 5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25 望岳 望岳 杜甫杜甫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自主学习 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 理解 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1 反复诵读 分析景物意象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他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 读 品 诵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课题导入课题导入 1 我国山河秀丽 景色优美 名山大川数不胜数 要说山 当属 五岳 最为有名 它们分别是 2 谈谈你对题目 望岳 的解读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3 初读感知初读感知 1 给你认为的生僻字注音 2 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3 明确这首诗的体裁 4 再读解义再读解义 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掌握诗句的含义 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5 分读品景分读品景 1 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诗人 望 岳之景 2 诗人对这些景象的所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3 具体指出诗人眼中 岳 之特点 6 合读悟情合读悟情 体会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7 重读谈艺重读谈艺 从艺术创作角度谈谈这首诗在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 8 熟读成诵熟读成诵 反思小结反思小结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 精读课 执笔 黄朝林 审核 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2 页 共 5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25 春望 春望 杜甫杜甫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朗读诗歌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对比两首诗的风格 进一步了解杜甫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 品读法 2 比较法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望岳 写于 736 年 是杜甫 25 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 正直意气风发的时期 又是登临五岳之首 的泰山 借山言志 豪放不羁 通篇充满想象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二十 年后 世事变化 唐肃宗至德元载 756 六月 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 杜甫 45 岁 听到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 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 去投奔肃宗 途中叛军俘获 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 职微 未被囚禁 第二年三月 杜甫看到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后的长安就写下了这首 春望 春望 即 望春 是作者所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 抒发了忧时伤乱 忧国思家的感情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 初读 初读 春望春望 体会诗节奏 读准字音 接力点号背诵 速度一定要快 2 再读 再读 春望春望 品味诗句 从题目到诗句 逐联品味 领读并解析 台前展示 示例 示例 解题 解题 诗题 春望 就是望春 交代了写诗的时间 作者面对大地回春的自然季节而触景生情 企 盼恢复国家安定繁荣的局面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首联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 草木茂 密深沉 开篇即写春望所见 一个 破 字 使人怵目惊心 继而一个 深 字 令人满目凄然 城春 当为 明媚之景 而后缀以 草木深 则叙荒芜悲凉之状 下面看你的啦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3 三读 三读 春望春望 出题互考 依据你的经验出道考试题 注意一定要有价值 有理有据推荐 示例 示例 作者借物抒情 极表伤感之意的对偶诗句是 此句为感伤佳句 作者借物寓情 我非常喜欢 下面看你的啦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4 重读 重读 春望春望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 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 杜甫的 春望 开头两句就使用 了 这一手法 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5 比读 比读 春望春望 请你从体裁 写作背景 思想感情 创作风格等方面比较 望岳 和 春望 的不同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 精读课 执笔 黄朝林 审核 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3 页 共 5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反思小结反思小结 25 石壕吏 石壕吏 杜甫杜甫 第三四课时第三四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 2 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3 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 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 诗史 特点 2 藏问于答 明暗结合 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 读 译 研 编 演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 字音 查字典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读一读 逾 邺 戍 妪 衰 咽 翁 2 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 1 暮 2 投 3 吏 4 夜 5 逾 6 走 7 呼 8 一 何 9 怒 10 啼 11 苦 12 前 13 致 14 前致 词 15 邺城 16 戍 17 附书至 18 新 19 存 20 且偷生 21 长已矣 22 室中 23 更无人 24 唯 25 乳下孙 26 未 27 去 28 完裙 29 老妪 30 衰 31 请 从 32 应 33 河阳 34 急应 35 犹得 36 备 37 晨炊 38 夜久 39 绝 40 如 41 闻 42 泣幽咽 43 明 44 登前途 45 独 46 石壕 3 文常 收集有关作者 杜甫资料 整理归纳 杜甫 字 自号 等 朝代 大诗人 世称 杜拾遗 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 他写的诗歌又被称作 代表作 三吏 三别 背景简介背景简介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 758 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 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 便在四 处大肆抓人当兵 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 曾被叛军俘虏 夹在难民当中奔走 这一 年 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 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 少年 结婚才一天的青年 都统统抓去当 兵 心情沉痛激愤 就创作出了 三吏 三别 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石壕吏 是 三吏 中的一篇 自主研读自主研读 4 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 精读课 执笔 黄朝林 审核 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4 页 共 5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5 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 能不能把 有吏夜捉人 改为 有吏夜征兵 呢 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 是在夜里 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6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7 从老妇人的致词中 你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 8 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 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 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补充 合作完成 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 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补充 合作完成 9 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 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 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 你认为呢 10 石壕吏 中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 儿媳 幼孤的命运将会怎样 11 有人说 杜甫耳闻悲剧发生却一直躲着不出来 对石壕吏的暴行也始终保持沉默 实在愧对 诗圣 的称号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疑难生成疑难生成 把探究过程中的理解及时批注上 把困难 疑惑写在下面 以备课堂交流 解决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2 这场历史悲剧 你最想表现哪个人物的苦 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到他 她 的苦 多角度品读 多角度品读 13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 藏问于答 明暗结合 请试作分析 如贾岛的 寻隐者不遇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作业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