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j)(I)卷_第1页
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j)(I)卷_第2页
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j)(I)卷_第3页
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j)(I)卷_第4页
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rj)(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教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rjrj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假如你跨越时空 去采访 581 年建立以长安为都城的隋朝皇帝 那么你应该采访的是 A 杨坚 B 杨广 C 李世民 D 武则天 2 2 分 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耧车 曲辕车 翻车 筒车 A B C D 3 2 分 对比如图中的两枚古钱币 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 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 钱币上都有汉字 C 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第 2 页 共 12 页 D 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4 2 分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时代特征 这位被称为 诗圣 的 诗人是 A 李白 B 成子昂 C 白居易 D 杜甫 5 2 分 当时的文人士子 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诗歌 创作的黄金时期的是 A 汉朝 B 南北朝 C 唐朝 D 明朝 6 2 分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武轻文政策 C 重文轻武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7 2 分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 在某展厅出现了如下一组图片 请你为该展厅选 择一个 最合适的名称 第 3 页 共 12 页 A 宋代商业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宋代国家统一 D 宋代民族融合 8 2 分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制度始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9 2 分 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是 A 宋词 B 唐诗 C 元杂剧 D 诗歌 10 2 分 古代四大发明中 促进了航海事业发展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第 4 页 共 12 页 D 指南针 11 2 分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形象展现了哪个城市风貌 是当时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 A 长安 B 洛阳 C 临安 D 汴京 12 2 分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以下措施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的是 A 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 设置内阁和六部 C 设立军机处 D 大兴文字狱 13 2 分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和 八股取士 的实施 其共同目的是 A 发展教育事业 B 加强君主专制 C 完善政府机构 D 选拔优秀人才 14 2 分 1405 年 郑和率领 60 余艘船只 从刘家港出发 出使西洋 当时的皇帝是 A 明太祖朱元璋 B 明成祖朱棣 C 清顺治帝 D 清康熙帝 第 5 页 共 12 页 15 2 分 在科举考试中开始规定八股取士的是 A 南宋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16 2 分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A 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 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 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17 2 分 习近平强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把权力关进政策笼子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 中 能够体现元朝 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的是 A 通判 B 御史台 C 刺史 D 监察御史 18 2 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 作交通工具轮船和火车动力的是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发电机 D 电动 19 2 分 下列作品 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 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 礼教罪恶的是 第 6 页 共 12 页 A 秦中吟 B 红楼梦 C 牡丹亭 D 本草纲目 20 2 分 2015 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在我国古代 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 东方医学巨典 的著作 它是 A 天工开物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363 分分 21 3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强盛 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诗坛气象万千 名家辈出 有人被称为 诗仙 有的诗被 称为 诗史 有的诗平易近人 妇孺皆知 材料二 唐朝时期 书法绘画艺术成就斐然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 雄浑敦厚 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 有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以及宗教画 材料三 当年北宋都城的景象 集中反映在一幅绝世名画之上 以至于今天的这座城市 号称有三件 文化 宝贝 就是所谓的 半城水 一幅画 一个故事 如今 三宝 已然活化成该市颇负盛名的文化旅游项目 第 7 页 共 12 页 材料四 宋代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词的创作上 其代表人物中 有一位著名的抗金英雄 他的词 醉里挑灯 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表达了爱国的情怀 材料五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1 根据材料一 按顺序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 2 根据材料二图中哪一幅作品是模仿颜真卿的书法风格 擅长人物故事画的是哪位著名画家 3 材料三中的 一幅画 具体指的是哪一幅作品 其作者是谁 4 材料四中的 代表人物 指的是谁 宋代文学成就繁荣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5 材料五描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 根据教材所述 列举两个当时老百姓还可以庆祝的节日 6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2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 国家实力雄厚 财政收入是元代的 2 倍 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苏州 杭州丝织业很 发达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国内 福建 广东的造船业发达 建造的海船适合远洋航行 1405 1433 年 明成祖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摘编自岳麓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 先会见当地的国王 首领 赠送礼品 表示通好的愿望 邀请他们访问中 国 接着 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 在古里进行交易时 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 写成合约 最后握 手 击掌为定 不再悔改 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 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而且这种贸易 对国计民 生关系不大 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 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 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 固 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 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 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 贸易 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人教网 材料四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 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 其中既有玉米 甘薯 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 也 有花生 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 既有番茄 辣椒 菜豆 番石榴 番荔枝等果蔬 又有烟草 陆地棉 美棉 第 8 页 共 12 页 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 总数超过二十种 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 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 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宝卿 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 2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根据材料二 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 4 根据材料四 指出明清以来大量外来作物引进和发展的原因 23 13 分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和学习过的历史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 魏征回答说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魏征死后 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 可以知得失的 镜子 材料三 材料四 第 9 页 共 12 页 1 材料一 隋代大运河示意图 大运河以 中心 A 点是隋朝大运河北端的 B 是大运河 南端 2 材料二中唐太宗的姓名是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品质 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 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历史上称为 3 材料三中图一是 图二是 图三是 4 唐朝诗坛名家辈出 材料四中图四是 被誉为 图五是 被誉为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