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一模)考试历史试卷C卷_第1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一模)考试历史试卷C卷_第2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一模)考试历史试卷C卷_第3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一模)考试历史试卷C卷_第4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一模)考试历史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粤沪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中考练兵 一模一模 考试历史试卷考试历史试卷 C C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2 2 分 西周 国人暴动 发生时 哪一个国王在位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厉王 D 周幽王 3 2 分 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 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 在 5000 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 涌现 出了灿若群星的诸多军事名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 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 壮的战争活剧 其中 诸葛亮 今山东临沂人 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 在 大败曹军 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城濮之战 4 2 分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 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第 2 页 共 13 页 A B C D 5 2 分 粽子看 看厨房 艾叶看 香满堂 这句民谣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6 2 分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 其中 明清小说 中 的高峰之作是 A 图一 第 3 页 共 13 页 B 图二 C 图三 D 图四 7 2 分 王老师在一次历史课上说 我爷爷就是在 1928 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 王老师的爷爷参加的应是 A 八路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中国工农红军 D 北伐军 8 2 分 2016 年 9 月 18 日 九一八事变 发生 85 周年之际 全国多地举行主题活动 提醒人们牢记历 史 勿忘国耻 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 血肉筑长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关于抗日战争胜 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第 4 页 共 13 页 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 A B C D 9 2 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 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 但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正确的道路 指 A 资本主义道路 B 新民主主义道路 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科教兴国道路 10 2 分 1993 年后 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 股份制改革 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 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 实行 自由放任 的经济政策 11 2 分 下列四大文明古国中 最早用法律治理国家的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中国 第 5 页 共 13 页 12 2 分 下图中的 宣言 颁布于 1789 年 200 多年来该 宣言 的精神 原则和规范已融入社会各个 方面 对西方近现代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下列说法与该宣言精神相违背的是 A 人们生来自由 权利平等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们无权在本国境内自由迁徙 D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3 2 分 俄国 1861 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 最显著的特点是 A 改变了社会制度 B 废除了农奴制度 C 促进了社会进步 D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4 2 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正义 战胜 邪恶 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 苏联对日宣战 C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 美国投放原子弹 15 2 分 风靡美国的芭比娃娃走向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有时候在一个专卖店就可以买到产自不同国家和地 区 各具民族特色的芭比娃娃 这反映了 第 6 页 共 13 页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民主化 C 技术信息化 D 区域集团化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7777 分分 16 20 分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 阅读材料提示 探究问题 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 老子 即 道德经 中写到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王弼在 给 老子 作注时说 道不违自然 乃得其性 法自然者 在方而法方 在圆而法圆 与自然无所违也 法 效法 学习 巧夺天工的古代工程 为灌溉农田 变水害为水利 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经验 因势利导 就地取材 在岷 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 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 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整个系统自流灌溉 配套严密 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 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 中 甚至记忆里 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 有我们每个人的根 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 有老方言 老职业 老服饰 老工艺 老建筑 老山水 老村镇 老地名 老游戏 老美食 老童谣 老剧种 老用品 老 年画 遗产保护的现实思考 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 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 我身边的 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 实践调查 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 撰写调查报告 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第 7 页 共 13 页 1 上述言论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 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2 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 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 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3 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4 请你围绕法治 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之一 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査和后续调査报告的 撰写设计一个标题 要求 先写出所选关键词 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 标题要切合所选关键词 主题鲜明 准 确凝练 17 25 分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 和灵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孟子认为 大丈夫 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 孟子所谓的 大丈夫 具备四种重 要的德行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禅让之心 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 全力发 展此 四端 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 大丈夫 摘编自 中国通史 材料三 人法也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我不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 诸子百家熠熠生辉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和道德准则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第 8 页 共 13 页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 材料二中 孟子认为 大丈夫 应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行 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 3 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该观点是哪家学派的观点 4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奠定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基础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是什么 据材料四 概括指出该局 面出现的重要意义 5 你认为当今国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何积极意义 18 17 分 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 重 新评价和重新组织 1898 年夏颁发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法令 许多闲职将被取消 地方政府将更加集中 在北京的领导之下 新学校将传播欧洲的学风 西方式的生产方法将受到鼓励 国家将按西方的方式建立一支由 应征入伍者组成的军队 但是 维新派缺乏经验 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 皇太后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 变 废黜了不幸的皇帝 废除所有的改革法令 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 百日维新 的失败清楚地表 明 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现代化是无效的 唯一的办法是从下面进行革命 选自斯塔夫里 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1 通过阅读和整理文字材料来了解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 阅读时应从材料中提取出构成历 史事件的基本要素 如背景 经过 内容 结果 影响等 阅读材料一 将句子番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里 要素句子序号要素句子序号 背景 结果 内容 影响 2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 获得了极大发展 判断下列 说法是否正确 第 9 页 共 13 页 牛顿在力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爱迪生研制出碳丝灯泡为人类利用电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上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 3 结合所学 将材料二图示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在下列横线上 A B C 4 综合以上信息 谈谈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 19 15 分 材料一 柏利 率美国军舰 在 1853 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 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很 多潜在的盟友 引自美国帕尔默 科尔顿 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 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 巡访欧英国 大久保归国后 即就任内务卿 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 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明治 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察为中心 推行振兴国有化企业 扶持民业的政策 引自 日 安冈昭男 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日奉聘请的外国专家 在日本人的监督下 从 1875 1876 年 的五六百人 上升到 1890 年的 3000 人左右 然而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选择就困难 于是不到 20 年便出现一股 反对极端西化 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引自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奉身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 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本 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 日本领导人得出这一明确结论 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击掠夺 软弱与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引自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据材料一所述 指出 1853 年在柏利访日后 日本社会出现的明显变化 2 引述材料二与材料三 指出明治政府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要改革及其学西方的特点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根据材料四 指出明治维新的目标与结果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