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测试卷质量与密度测试卷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1 酒精的密度是 0 8 103千克 米 3 关于其读数的正确读法是 A 每立方米 0 8 103千克 B 0 8 103千克除以每立方米 C 0 8 103千克每立方米 D 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为 0 8 103千克 2 欲称出约 39g 物品的质量 应顺次往天平的右盘中添加的砝码是 A 30g 9g B 30g 5g 4g C 20g 10g 5g 2g 2g D 20g 10g 5g 4g 3 四个同大等质量的空心球 它们分别是铝 铜 铁和铅做成的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A 铝的最小 B 铜的最小 C 铁的最小 D 铅的最小 4 某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 还剩下半支 则下列正确的是 A 其质量减半 但密度未改变 B 其密度减半 因为质量减半 C 质量和密度均减半了 D 密度改变了 因为质量和体积都改变了 5 三个相同的杯子 分别装有 100g 的盐水 酒精和水 比较它们的液面 液面最高的是 A 盐水 B 酒精 C 水 D 无法判断 6 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 空气密度约为 1 29kg m A 3 0kg B 30kg C 200kg D 3000kg 7 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 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 铁块 铝块依次放在甲 乙 丙三个杯子中 水面恰好相平 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 甲杯 B 乙杯 C 丙杯 D 原来装水一样多 8 在调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 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 M 和 N 天平失去 了平衡 指针向左偏 比较 M 与 N 的密度 A M N B M N C M N D 无法判断 9 甲 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3 4 体积之比是 4 5 则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A 3 5 B 3 4 C 5 3 D 4 3 10 最多能装下 1 千克水的瓶子 也能装 1 千克的 水 酒精 水 汽油 A 酒精 B 汽油 C 硫酸 D 都可以装进去 11 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 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 A 0 005m B 0 05m C 0 5m D 5m 12 有甲 乙 丙三个铝球 其体积之比是 1 2 3 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 2 3 质量之比是 1 2 3 B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3 2 1 质量之比是 3 2 1 C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 1 1 质量之比是 1 2 3 D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1 1 1 质量之比无法确定 13 对于密度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A 同种物质的密度只跟其质量成正比 B 同种物质的密度只跟其体积成反比 C 同种物质的质量 m 跟其体积 V 成正比 D 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形状有关 14 有三个不同单位的密度 甲为 2 7t m 乙为 2 7kg dm 丙为 2 7g cm 则其中 A 甲最大 B 乙最大 C 丙最大 D 一样大 15 感受身边的物理 质量为 1 5 10 mg 的物体可能是 A 你的电脑 B 你的课桌 C 你的钢笔 D 你的质量 16 有甲乙丙丁四个物体 它们的质量相同 其密度的比 甲 乙 丙 丁 2 1 3 5 则其体积最小的物体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用同一把刻刀在一圆形木头上雕刻花纹 比在大理石上雕刻同样的花纹省力 是由于木头 和大理石 A 密度不同 B 状态不同 C 形状不同 D 硬度不同 18 有一个铅球 使用多年后磨损得很厉害 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变化的是 A 质量 B 密度 C 球重 D 体积 19 实验室中测量盐水的密度 可选用下列哪组仪器 A 天平 烧杯 盐水 B 天平 烧杯 量筒 C 天平 量筒 盐水 D 天平 刻度 尺 20 多选 1m3的水结成冰以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的体积变小 B 它的体积不变 C 它的质量不变 D 它的密度变小 二 填空 1 物体所含 的多少 叫做质量 质量的国际单位 2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和 而改变 3 密度表示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 不同物质的 不同 一定体积的水银的质量是同体 积水的质量的 倍 水银 13 6 10 kg m 4 一块金属的质量为 8 1 10 kg 它的体积是 3m 则这金属的密度是 若将它 截去一半 则其质量为 体积为 密度为 5 铜的密度是 8 9 10 kg m 它的意思是 学校 姓名 学号 体积为 0 5m 的实心铜制零件的质量是 kg 6 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的质量大 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 的体积 大 7 同种材料制成的甲 乙两个物体 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 2 倍 则甲 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是 质量之比为 8 甲 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为 1 3 质量之比为 3 1 则密度之比为 9 观察量筒或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 视线要跟 相平 量筒或量杯里液面是 凹形的 观察时要以凹形的 为准 若量筒或量杯里液面是凸形的 观察时 要以凸形 为准 10 往甲 乙 丙三个同样的量筒里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将同样质量的铝块 铜块 铅块分 别依次放入甲 乙 丙三个量筒中 若水没有溢出 则三个量筒水位由低到高依次是 11 用天平测一杯水的质量 空杯放左盘 天平平衡时 右盘内砝码有 50g 20 g 10g 各 一个 2 g 2 个 游码示数 0 6 g 倒人水后 在右盘增加 100g 20 g 砝码各一个 游码 示数 0 8g 则杯子的质量是 g 水的质量是 g 12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 1 把天平放在 上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n 处 2 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 这时横梁平衡 3 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 用镊子向 盘里加减硅码 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 位置 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三 实验探究 1 给你一架托盘天平 一 杯盐水 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 另给适量的水 则测量盐水的密度 的实验步骤为 1 称出盐水的质量 称出量筒的质量 记为 ml 称出 的质量 记为 m2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 2 测量盐水的体积 在倒入量筒内的质量为 m 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 记为 V 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 将适量的水倒人量筒 使水的体积与质量为 m 的盐水的体积 称出倒人量筒内水量筒的总质量为 m3 水的体积 V 3 盐水的密度 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 某同学分别用甲 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 他用量筒 和天平分别测出甲 或乙 液体在不同体积的质量 下表记录的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 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实验次数体积 cm3 质量 g 质量 体积 g cm3 110181 8 甲 220361 8 330541 8 41080 8 520160 8 乙 630240 8 1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 1 与 2 2 与 3 1 与 3 或 4 与 5 5 与 6 4 与 6 的体积及质 量变化的倍数关系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 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 乙两种液体 它 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 分析上表中甲 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3 下列测盐水密度步骤的正确顺序为 A 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B 在玻璃杯中盛盐水 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C 将 m V 结果代入公式 中算出密度 V m D 将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测出这些盐水的体积 V E 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 在以上步骤中测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图中测量结果 填写下表 玻璃杯和盐水 的质量 m1 g 玻璃杯和所剩 盐水的质量 m2 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m m1 m2 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cm3 盐水的密度 kg m3 四 计算四 计算 1 一个质量为 300g 的瓶子 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租赁设备合同范本
- 数据移交协议书范本
- 校园物业消防合同范本
- 2026-2031年中国三光气市场供需预测报告
- 心理委员自我评价与试题带答案
- 新员工外包合同范本
- 2026-2031年中国生物传感器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湖泊环境工程考博试题带答案
- 基于标准成本的估时作业成本法:理论重构与实践创新
- 基于构件复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深度剖析与实践
- 糖尿病围手术期饮食管理
-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一共有多少》教学参考课件
- 第20节 晚清的经济和交通 知识清单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一轮复习(选必融合)
- 柑橘全年病虫害及防治用药
- MOOC 实验室安全学-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小学语文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环境和行业分析
- 《分子束外延》课件
-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变废为宝有妙招(第一课时)2课件
- 浙江凯美餐饮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0万台商用制冷设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