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D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D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D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D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九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四川教育版九校四川教育版九校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 6 6 周月考试卷周月考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共单项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3 分 考古挖掘发现 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 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 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 3 分 我来自元谋 你来自周口 牵起你毛茸茸的手 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 句 给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下列远古人类中 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3 3 分 某校同学准备利用暑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 他们应该去 A 北京房山 B 陕西蓝田 C 云南元谋 D 浙江余杭 4 3 分 根据片段联想 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 能够直立行走 已经会使用火 过着群居生 活 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第 2 页 共 12 页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5 3 分 据考古发现 下列远古居民中种植水稻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6 3 分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7 3 分 远古时期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下列远古人类对应使用的生 产工具正确的是 A 会使用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B 会使用磨制石器 元谋人 C 会制作彩陶 北京人 D 会种植水稻 半坡人 8 3 分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A 火的使用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第 3 页 共 12 页 C 建造房屋 D 制造和使用陶器 9 3 分 2017 黔东南 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 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 为人类解决 温饱 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 黄河中游 B 长江下游 C 珠江三角洲 D 辽河流域 10 3 分 被海内外华人尊称为 人文初祖 的是 A 炎帝 B 黄帝 C 尧 D 秦始皇 11 3 分 涿鹿之战是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战争 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 这次战争是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对抗的战争 B 战争中 蚩尤被擒杀 部分部落成员退到了南方 C 炎黄联盟由西北发展到中原 D 以炎黄联盟的失败而告终 12 3 分 被后人尊称为 人文初祖 的是 A 尧 B 舜 C 禹 第 4 页 共 12 页 D 黄帝 13 3 分 被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炎帝和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14 3 分 西周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A 周幽王 B 周文王 C 周武王 D 周平王 15 3 分 公元前 841 年 与民争利 引起 国人暴动 A 汤 B 周武王 C 周厉王 D 周文王 16 3 分 周易 系辞下 记载 黄帝 尧 舜 舟揖之利以济不通 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 舟楫 的是 A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第 5 页 共 12 页 17 3 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 A 约公元前 3070 年 B 约公元前 2070 年 C 约公元前 1800 年 D 约公元前 1600 年 18 3 分 在某校七年级 1 班开展的 我学历史 故事会上 小明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 周武王联合 800 多 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 纣王自焚 商朝灭亡 由此可判断他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牧野之战 B 商汤灭夏 C 涿鹿之战 D 大禹治水 19 3 分 电视剧 封神演义 中有关 炮烙之刑 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 的镜头 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 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 夏王桀 B 商王纣 C 周厉王 D 周幽王 20 3 分 下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 竟屡次 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 诸侯都会带兵前来 保卫周 王 诸侯这样做 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 宗法制 第 6 页 共 12 页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21 3 分 新来的历史老师自我介绍说 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 据此 他的姓 应该是 A 夏 B 商 C 周 D 秦 22 3 分 每年清明黄帝公祭日 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都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A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文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 他传位于禹 23 3 分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甲骨文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夏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较为简略 C 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第 7 页 共 12 页 D 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24 3 分 我国原始居民很早就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 下图所示房屋的建筑样式的创造者生活在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25 3 分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其中出土迄今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A 青铜立人像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青铜爵 二 二 综合题 共综合题 共 2 2 小题 共小题 共 2525 分 分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26 13 0 分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 同学们采取了下面 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 邀你共同探究 1 方式一 时政学史 三月三 拜轩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 大的拜祖活动 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轩辕 指的是谁 由于 轩辕 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后人是怎样尊称他的 2 方式二 歌谣学史 夏建国属第一 中华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 夏桀 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暴虐施炮烙 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 纣死商亡周立 天子统治有加强 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 西周灭亡在眼前 第 8 页 共 12 页 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将歌谣补充完整 3 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 4 方式三 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 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 究活动 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 图一 图二反映的史实处于哪一朝代的统 治之下 5 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 战国后期最强的是 他们成为强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6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 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7 12 分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 礼俗等规范 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不足授天下 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 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授丹朱 则天下病而 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 各子其 子 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 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材料三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 第 9 页 共 12 页 诸侯国 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 并服从周王调兵 材料四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 每郡有守 相当于省长 尉 相当于防区司令 和监 相当于监察专员 各一 郡下设县 万户以上大县设 令 不足万户小县设 长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 天下为家 涉及什么制度 3 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 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 据材料四 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采取了哪一制度 5 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远古 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共单项选择题 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7575 分 分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