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考试复习_第1页
土力学考试复习_第2页
土力学考试复习_第3页
土力学考试复习_第4页
土力学考试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1 土粒级配 是指土中各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 或土中中各粒组占总质量的百 土粒级配 是指土中各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 或土中中各粒组占总质量的百 分数 分数 2 2 不均匀系数 用来描述土粒的不均匀性大小的指标 用公式表示 不均匀系数 用来描述土粒的不均匀性大小的指标 用公式表示 10 60 d d Cu 3 3 曲率系数 用来反映颗分曲线的整体形状和细粒含量多少的指标 用公式表 曲率系数 用来反映颗分曲线的整体形状和细粒含量多少的指标 用公式表 示示 1060 2 30 dd d Cc 4 4 液限 是指土体处于可塑态和流动态的界限含水率 用 液限 是指土体处于可塑态和流动态的界限含水率 用 w wl l表示 表示 5 5 塑限 是指土体处于可塑态和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用 塑限 是指土体处于可塑态和半固态的界限含水率 用 w wp p表示 表示 6 6 塑性指数 表示粘性土呈可塑状态的含水率的变化范围 其大小等于液限与 塑性指数 表示粘性土呈可塑状态的含水率的变化范围 其大小等于液限与 塑限的差值 去百分号 塑限的差值 去百分号 用公式表示 用公式表示 100 plpwwI 8 8 液性指数 表征了粘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 用来 液性指数 表征了粘性土的天然含水率和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 用来 区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 用公式表示区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 用公式表示 p p pl p l I ww ww ww I 9 9 最大干密度 在击实曲线中 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某一值时 干密度可以达 最大干密度 在击实曲线中 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某一值时 干密度可以达 到了最大值 这一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 用到了最大值 这一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 用 dmax dmax表示 表示 1010 最优含水率 在击实曲线中 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某一值时 干密度可以 最优含水率 在击实曲线中 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某一值时 干密度可以 达到了最大值 这一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用达到了最大值 这一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用 w wop op表示 表示 1010 灵敏度 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用公式表 灵敏度 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用公式表 示示 u u t q q S 1111 渗透系数 是表征土的渗透性大小的指标 等于单位水力坡度下的渗透流 渗透系数 是表征土的渗透性大小的指标 等于单位水力坡度下的渗透流 速速 i v K 1212 渗透压力 由于渗流作用在建筑物基底产生的单位面积压力 渗透压力 由于渗流作用在建筑物基底产生的单位面积压力 1313 渗透力 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 渗透力 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 1414 流土 在渗流作用下 局部土体表面隆起 或某一范围内土粒群体同时发 流土 在渗流作用下 局部土体表面隆起 或某一范围内土粒群体同时发 生移动的现象 生移动的现象 1515 管涌 在渗流作用下 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的孔隙 发生 管涌 在渗流作用下 无粘性土中的细小颗粒通过较大颗粒的孔隙 发生 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移动并被带出的现象 1616 接触流失 当渗透水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种土体接触面时 接触流失 当渗透水流垂直于渗透系数相差较大的两种土体接触面时 把细把细 粒土带出并透过粗粒土而流失的现象 粒土带出并透过粗粒土而流失的现象 1717 接触冲刷 当渗透水流平行于不同介质的接触面流动时 接触冲刷 当渗透水流平行于不同介质的接触面流动时 把颗粒带走的现象 把颗粒带走的现象 1818 临界水力坡度 使土体开始发生渗透变形的水力坡度 临界水力坡度 使土体开始发生渗透变形的水力坡度 1919 自重应力 由土体本身重量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自重应力 由土体本身重量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2020 附加应力 由外荷载 建筑荷载 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 附加应力 由外荷载 建筑荷载 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 2121 基底压力 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 作用于 基底压力 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 作用于 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力 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力 2222 基底附加压力 作用于地基表面 由于建造建筑物而新增加的压力 即导 基底附加压力 作用于地基表面 由于建造建筑物而新增加的压力 即导 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 又称基底净压力 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 又称基底净压力 2323 有效应力 在总应力中由土体骨架承担的应力 其大小等于土体面积上的 有效应力 在总应力中由土体骨架承担的应力 其大小等于土体面积上的 平均竖向粒间应力 平均竖向粒间应力 2424 孔隙水应力 在总应力中由土体中孔隙水承担的应力 孔隙水应力 在总应力中由土体中孔隙水承担的应力 2525 压缩系数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 压缩系数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 2626 压缩指数 在压力较大部分 压缩指数 在压力较大部分 e lgp e lgp 关系接近直线关系接近直线 其斜率称为土的压缩指其斜率称为土的压缩指 数 数 2727 压缩模量 土在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或称为侧限 压缩模量 土在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或称为侧限 模量 模量 2828 变形模量 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变形模量 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竖向总应变的比值 2929 体积压缩系数 在单位压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变化量 体积压缩系数 在单位压应力作用下单位体积的变化量 3030 超固结比 先期固结压力 超固结比 先期固结压力 pcpc 与现时的土压力与现时的土压力 p p0 0的比值 的比值 3131 前期固结压力 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前期固结压力 指土层在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有效固结压力 3232 最终沉降量 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 最终沉降量 地基变形稳定后基础底面的沉降量 3333 固结 土体在压力作用下 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固结 土体在压力作用下 压缩量随时间增长的过程 3434 固结度 在某一固结压力作用下 经过一定时间土体发生固结的程度 固结度 在某一固结压力作用下 经过一定时间土体发生固结的程度 3535 土的抗剪强度 土体对外荷载产生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土的抗剪强度 土体对外荷载产生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3636 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相切时的应力状态 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摩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线相切时的应力状态 3737 极限平衡条件 根据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来研究土体单元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极限平衡条件 根据摩尔库仑破坏准则来研究土体单元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时的应力条件及大小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该关系称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时的应力条件及大小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该关系称为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3838 孔压系数 孔压系数 B B 土体在等向应力状态下由外荷载所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与应力 土体在等向应力状态下由外荷载所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与应力 增量的比值 增量的比值 3939 孔压系数 孔压系数 A A 土体在偏向应力状态下由外荷载所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与应力 土体在偏向应力状态下由外荷载所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与应力 增量的比值 增量的比值 4040 应力路径 用摩尔应力圆上一点的轨迹来表示土体斜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过 应力路径 用摩尔应力圆上一点的轨迹来表示土体斜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过 程 该点移动的轨迹线称为应力路径 程 该点移动的轨迹线称为应力路径 4141 灵敏度 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灵敏度 原状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重塑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4242 土压力 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土压力 指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 4343 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 墙后填土处于 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 墙后填土处于 弹性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 弹性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 4444 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 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 主动土压力 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 当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 状态时 土压力降为最小值 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状态时 土压力降为最小值 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4545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着土体方向移动时 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 被动土压力 挡土墙向着土体方向移动时 当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 状态时 土压力达到最大值 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状态时 土压力达到最大值 作用在墙背的土压力 4646 挡土墙 为了防止土体的滑坡或坍塌而修建的支挡结构物 挡土墙 为了防止土体的滑坡或坍塌而修建的支挡结构物 4747 土坡 由于天然或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土坡 由于天然或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4848 滑坡 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着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滑动而丧失稳 滑坡 土坡在一定范围内整体地沿着某一滑动面向下或向外滑动而丧失稳 定性 定性 4949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抗滑力与滑动力的比值关系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抗滑力与滑动力的比值关系 5050 临塑荷载 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 即地基土由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 临塑荷载 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 即地基土由弹性变形阶段转变为弹塑 性变形阶段时所承受的基底压力 性变形阶段时所承受的基底压力 5151 临界荷载 将塑性区开展深度控制在某一范围内时所对应的荷载 临界荷载 将塑性区开展深度控制在某一范围内时所对应的荷载 5252 塑性区 地基土中产生塑性变形 剪切破坏 的区域 塑性区 地基土中产生塑性变形 剪切破坏 的区域 5353 地基允许承载力 地基土在满足变形和稳定条件时承受荷载的能力 地基允许承载力 地基土在满足变形和稳定条件时承受荷载的能力 5454 极限承载力 地基濒临破坏 即地基土由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 极限承载力 地基濒临破坏 即地基土由弹塑性变形阶段转变为破坏阶段 时所承受荷载的能力 时所承受荷载的能力 简答题 1 1 什么是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什么是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什么是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什么是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答 能够反映土体中三相比例关系的指标称为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又可分为直 接指标和间接指标两种 能够反映粗粒土的密实程度和细粒土的软硬程度的指 标成为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 2 一种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否为常数 一种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否为常数 答 不是常数 实验条件的不同 如击实功的变化会影响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 优含水率的变化 3 3 什么是自重应力 其分布规律是什么 什么是自重应力 其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 由土体本身自重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 分布规律随深度 增加而呈线性增大 按三角形分布 4 4 什么是附加应力 其分布规律是什么 什么是附加应力 其分布规律是什么 答 由外荷载 建筑荷载 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分布 规律为 1 距离地面越深 附加应力分布范围越广 出现应力扩散现象 2 在集中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最大 向两侧逐渐减小 3 同一竖向线上的附加应 力随深度发生变化 4 只有在集中力作用线上 附加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5 5 何为渗透力 其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何为渗透力 其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 答 渗透力是指由渗透水流施加在单位土体上的拖曳力 渗透力的大小与渗透 水流水力坡度成正比 其方向为渗透水流方向 6 6 土的渗透性指标是什么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土的渗透性指标是什么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 描述土的渗透性大小的指标是渗透系数 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水力坡度下的 渗透流速 i v K 7 7 为什么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为什么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答 土体压缩的实质是孔隙体积减小的结果 土粒体积保持不变 而孔隙比反 映了孔隙的体积和土粒的体积比 因此可以用孔隙比的变化来表示土的压缩性 8 8 同一种土的抗剪强度是定值吗 为什么 同一种土的抗剪强度是定值吗 为什么 答 根据库伦抗剪强度公式 抗剪强度的大小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有关 试验 条件不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也不一样 另一方面抗剪强度的大小还与截面上的 正应力有关 正应力越大 抗剪强度越大 9 9 什么是土压力 分为哪几种 其定义和产生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土压力 分为哪几种 其定义和产生条件是什么 答 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压力称为土压力 根 据墙的位移情况和墙后填土的平衡状态将土压力分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三种 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 墙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 作用在挡土墙背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挡土墙背离土体方向移动时 当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