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B卷_第1页
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B卷_第2页
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B卷_第3页
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B卷_第4页
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苏科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 3 3 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假如你想穿越时空 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 那么 你应该到 A 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的云南省元谋县 B 七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C 三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 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 2 2 分 1973 年 在威海市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 见右图 上有铭文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 百姓 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 指隗状 绾 指王绾 法度量则不壹 统一 嫌疑者皆明壹之 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统一了六国 确立了皇帝称号 统一了度量衡 开凿了灵渠 A B C D 3 2 分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 最为准确的是 A 使吐蕃与唐结盟 B 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C 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 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4 2 分 科举制度是一种 第 2 页 共 13 页 A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 监督官吏的制度 C 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 D 发展教育事业 5 2 分 一位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这些材料反映出他研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韬铃深处 材料二 台湾者 中国之土地也 久为贵国所踞 今余既来索 则地当归我 珍瑶不急之 物 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 抗击外国侵略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经济往来 6 2 分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 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与 中国的首都 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 占领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7 2 分 以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 为题撰写小论文 不适合选取的材料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第 3 页 共 13 页 C 农奴制改革 D 明治维新 8 2 分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 运动 该运动 A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 提倡 自强 求富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 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9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 1927 年的是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四一二政变 A B C D 10 2 分 现在甘肃省会宁城有个会师门 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毛泽东和朱德所率领的部队会师 B 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C 红二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D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1 2 分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 下列史料中 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第一手资料的是 A 中国人民控制日本侵华的言论 B 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 第 4 页 共 13 页 C 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 D 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 12 2 分 卢沟桥事变后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说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 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八一三事变后 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说 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 遇有侵略 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 以应之 以上材料反映蒋介石 A 置民族利益于不顾 B 面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 C 停止内战 转向抗日 D 放弃妥协幻想 投入抗日 13 2 分 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 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 到 1949 年 4 月时 他们已在横渡长 江 材料中涉及到的人民解放军的重大军事行动依次是 A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渡江战役 C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D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 14 2 分 了解历史事件 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 综合下图中的要素 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 5 页 共 13 页 D 八国联军侵华 15 2 分 我国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有 造纸术 张衡发明地动仪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 甘石星经 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 B C D 16 2 分 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 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 融合的是 亚历山大东征 阿拉伯数字西传 希波战争 马可 波罗东游 A B C D 17 2 分 我不希望联邦解散 我不期望房子崩塌 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这是他当选为总统 之后发表的一次讲话 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 打败分裂势力 维护国家的统一 B 废除农奴制 加快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翻殖民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 实行改革 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 第 6 页 共 13 页 18 2 分 臭名昭著的 解放 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 这里列宁评价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南北战争 C 俄国 1861 年改革 D 俄国二月革命 19 2 分 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1921 1925 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A 农奴制改革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20 2 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各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召开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有着许多共同点 下列选 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 都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在部分地区的 新秩序 B 都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长久地维持了世界和平 C 都涉及了中国问题 体现了大国意志 D 都损害了其他弱小民族的利益 表现出 弱国无外交 21 2 分 二战中一位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 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 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 苏军的 顽强抵抗使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光荣而不屈的城市 反而消耗了自身大量的有生力量 从此 苏军开始了 第 7 页 共 13 页 全线反攻 这一战役指的是 A 凡尔登战役 B 莫斯科保卫战 C 列宁格勒战役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2 2 分 下图旗帜代表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 国际联盟 B 联合国 C 欧洲联盟 D 北约组织 23 2 分 古巴和巴拿马开展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的相同点是 A 同属非洲人民民族运动的一部分 B 都是废除了旧制度 建立了新制度 C 都围绕运河主权而展开 D 斗争对象都是美国 24 2 分 历史知识竞赛题目 判断与 冷战的兴起 北约与华约的对抗 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到多极化趋 势 相关的历史主题是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B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C 中东局势的动荡 第 8 页 共 13 页 D 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25 2 分 史记 载 孝公 有囊括四海之意 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 务耕织 修守战之备 可 见 商君 属于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20 分 不断深化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 以 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 突然 革 三十已下 见 现 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北魏书 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 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 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 1957 1978 年间的 2 1 提高到了 1979 1984 年间的 4 9 人民的人均收入从 1978 年的人民币 134 元提高到 1983 年的 310 元和 1987 年的 463 元 材料四 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 关键是 中国新生 伟大转折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和富强 材料五 在 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 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 解放了思想的中国 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 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第 9 页 共 13 页 书写 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的设计师是谁 1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这次改革的范围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的影响 3 我国的 农村改革 指什么 这次改革发生的地点 4 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7 30 分 冲击 反应 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 冲击 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 方古老国家的侵略 反应 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 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于是通过效仿洋 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 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 多年前 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 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 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 新 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 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 全国各阶层 包括士绅阶层 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 保 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 这是半个世纪以来 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 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 1919 年 6 月 24 日以后 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 国内局势紧张 人民要求拒签 政府压力 极大 签字一事陆总长 注 外交部长陆征祥 中国代表团团长 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 中国代表团曾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 并于 5 月 6 日声请保留 媾和会议 对于解决山东问题 已不予中国以公道 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 不 能签字 1919 年 6 月 28 日 中国代表团宣言 第 10 页 共 13 页 1 19 世纪 60 年代 面对 千年变局和强敌 中 日两国为实现自强 各作出了怎样的 基本选择 这 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2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 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试举两例说明 3 19 世纪 60 年代 面对 千年变局和强敌 中 日两国为实现自强 各作出了怎样的 基本选择 这 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4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 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试举两例说明 5 据材料三 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 不能 签字的原因 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 拒签 行动 6 据材料三 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 不能 签字的原因 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 拒签 行动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