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政策_第1页
美国亚太政策_第2页
美国亚太政策_第3页
美国亚太政策_第4页
美国亚太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为什么奥巴马提出亚太再平衡政策 二战后因为美国与苏联两大集团对立对峙 美国战略重心放 在了欧洲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实力大不如前 中国实力有 了很大提升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 将其战略重心东移 加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部署 以遏制中国的崛起 赢回战 略上的主动和主导权 借此既振兴美国经 通过在经济 外交和军事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亚太地区的物质 和精力投入 以此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 推动美国经济的 复苏 牵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 2 亚太政策的号角 美国 重返亚太 战略最早于 2011 年提出 是年 10 月 时 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 外交政策 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 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提出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 今 后 10 年 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是大幅增加对亚太 地区外交 经济 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 希拉里的这篇 文章成为美国 重返亚太 的先声 2011 年 11 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 组织峰会上 正式提出美国 转向亚洲 战略 奥巴马政府的这项决定 赢得了当时美国部分鹰派人士 的支持 一些传统智库也纷纷为增加在亚太驻军 摇旗呐喊 就在报告出台后不久 华盛顿智库 新美国安全中心 发 表了一份名为 力量支撑的合作 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 的 报告 建议美国政府未来 10 年内将其在全球舰艇数量增至 346 艘 而不是囿于国防预算减少至 250 艘 3 奥巴马时期亚太再平衡政策 外交 以及军事上 小北约 加强与联盟伙伴 包括日本 韩 国 澳大利亚 泰国和菲律宾 的关系 这是希拉里 克林顿 描述为 美国转向亚太地区的战略支点 对于其联盟而言 奥巴马政府的核心目标是维持联盟核心目标的共识 巩固同 盟关系 确保联盟是 灵活 适应 新的区域挑战 并 保证能够威慑非联盟行为体的挑衅的联盟的防御能力 经济方面 参加 TPP 谈判 旨在推进制度化区域自由贸易做 法 参加 TPP 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的构想是 12 个谈判方达成 自由贸易协定 澳大利亚 文莱 智利 加拿大 日本 马来西亚 墨西哥 新西兰 秘鲁 新加坡 美国和越南 这形成了更广泛的协议的基础 如果成功 TPP 可以为美国 带来许多好处 这将包括美国进入亚洲不断增长的市场 有 利于刺激美国出口的增长 创造与出口相关的就业机会 促 进经济复苏 同时加强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措施 并确保在 一个公平的区域市场进行商业竞争 意识形态 高呼维护民主 人权和法治 奥巴马政府强调普 世的权利 对北京施压 督促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 者要遵循正确的实践 使人们认为中国的崛起对区域和全球 的威胁会更少 中国更有可能成为国际社会中起建设性作用 的成员 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 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 附录 外交方面 主要措施包括 前沿部署性外交 多边外交 与 价值观外交 等 所谓 前沿部署性外交 即是将高级官员 学者专家 跨国组织工作人员等派驻东亚各国 以便美国能够在这一区域进行全覆盖式的 交流 从而让影响力得以发展 而 多边外交 是指参与并主导东亚地区的 多边合作机制 具体来说 美国的多边外交举措又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强化 已经由其主导的东亚多边机制 如 APEC 二是在尚未由美国主导的多边机制中 争取主导权 借由东盟的多边外交管道来介入东亚事务 尤其是东亚安全事务 至于 价值观外交 则是在东亚地区宣扬自由与民主 即推行美国价值观 从实际情况来看 美国在外交方面高度重视与东亚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共识 并 希望能够通过外交管道来参与并主导东亚的经济和安全事务 3 除此之外 美 国还充分利用 巧实力 这一概念 不仅与同为 民主世界 的国家展开沟通 同时也积极与意识形态不同的 异见 政权接触并示以友好 比如与恢复与缅 甸的外交关系 军事方面 美国不断加大在这一区域的投入 而投入主要分为 三类 保持并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 提高与盟国的军演频率与力度 强化 与本区域国家的军事交流 其策略核心为 巩固老朋友 寻找新伙伴 所谓 巩固老朋友 是指加强对于同盟国的安全承诺 并加大在东亚地区的军事 投入 巩固与盟国的军事关系 同时提高盟国的整体军事实力 其中 美日同 盟 美韩同盟与美菲同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 2012 年以来 美国己经在 该地区进行了多次双边 多边大规模军事演习 经济方面 美国极为重视在这一区域的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区 其中最为看重的是 TPP 美国希望借这一组织来构筑以它自己为核心的东亚经 济合作机制 从而在经济上与除中国外的主要东亚国家捆绑在一起 力图排除 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 并整合东盟与 APEC 资源 2011 年的 APEC 峰会上 美国 总统奥巴马就在其演讲中高调表态 内容涉及人民币汇率 中小企业融资以及 TPP 等问题 8 美国希望借此塑造和主导东亚的经济发展方向 继而提高自身 的影响力 4 亚太再平衡寿终正寝 2017 年 3 月 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在谈到特朗 普政府亚太政策时 表示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 正式结束 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 将可能有新的方式 why 1 特朗普对奥巴马政策的否定 tpp 2 奥巴马进行了近八年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但没有什么 大的进展 甚至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失败 because 接招拆招 一带一路是中国影响力提升 重置亚洲产业链格局 以及以 中国制造红利来拉拢周边国家 暗线则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 的反制 对欧洲 拉美合作 一是美国国内的财政状况 一国的财政状况与一国的经济状 况有着必然的关联 目前来看 美国的财政状况十分糟糕 2013 年 10 月出现的政府关门事件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面对 财政吃紧的状况 奥巴马政府也试图予以扭转 例如大幅削 减军费 这虽然能够缓解美国财政赤字奇高之忧 却会对美 国在全球的行动能力造成影响 美国防部长哈格尔就表示 未来十年美国国防部需减赤约 1 万亿美元 这严重影响到美 军处置国际危机的能力与效力 他批评道 这些减支太快 太多 太突然 太不负责任 不仅如此 由于经济状况不 乐观 美国人对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支持率也有所降低 这影响到了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社会基础 据 2013 年 12 月 3 日皮尤研究中心所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 56 的受访者对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 52 的人认为 美国 应该首先关注自身事务 另外 53 的人表示 美国过去十年 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影响力下降 这是近 40 年来的第一次 二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安全状况 从本质上讲 再平衡战 略是力量的重新配置 这种调整是存量调整 而非增量调整 也即 如果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安全状况恶化 原先用于强化 亚洲的美国力量将不得不削减 从这个角度来说 再平衡战 略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极高 例如 阿拉伯之春 所引发 的中东地缘政治动荡 从很大程度上牵制了美国实现再平衡 战略的进程 目前的乌克兰局势使得 2009 年重启的美俄关系 陷入困局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资源与能力受到了更 多挑战与质疑 与此同时 伊拉克问题 叙利亚问题等种种 困局更使得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蒙上了 壮志难酬 的阴影 三是亚洲区域内国家的态度 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亚洲区 域内国家带来了双重心理反应 一方面 它们欢迎美国介入 亚洲事务 并将其视为平衡中国崛起的重要外部力量 但另 一方面 亚洲国家又需要保持并发展好与中国的关系 这不 仅是希望享受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 而且也有地缘战略 的考虑 因此 大多数亚洲国家极不愿意在中美两个巨人之 间选边站队 平衡外交或等距离外交是它们的优先选择 可 见 美国希望通过加强与区域内国家关系 甚至是 拉帮结 派 的方式来达到其战略目标并不容易 四是中国发展的状态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针对中国的 意图十分明显 但中国的发展形态又是美国亚太战略最重要 的影响变量之一 从根本上来说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是 实现美国在亚洲的最大国家利益 这决定了美国在战略推进 中必须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 从而也决定了美国在实施其亚 太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中国的战略关切 必须把握好战 略防范与战略接触之间的 度 可以说 中国的发展状态 以及中国外交的应对能力将成为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 主要影响变量 在这一点上 中国应有足够的认知与充分的 自信 5 特朗普版隆中对 特朗普会放弃亚太吗 不会 美国对亚洲的战略重视都会保持长期的上升曲线 因为亚洲 是当下世界最活跃的增长中心 也是新老地缘政治问题集中 爆发的地区 是美国维持其全球 领导地位 的主阵地 亚 太再平衡战略已死 重新进行战略战术上的调整 how 1 战略收缩 精兵简政 America first 优先处理国 内问题 maga 2 抓住矛盾 重点突击 朝鲜问题 与韩日深化同盟 利用萨德问题牵制中国 大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