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D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D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D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D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训练试卷(2)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以下关于人的青春期、生殖、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进入青春期,男女生均会出现第二性征B . 男、女生的主要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卵巢C .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D .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不会产生废物2. (2分)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B . 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C . 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D . 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3. (2分)下列属于两性生殖细胞的是( ) A . 种子B . 孢子C . 受精卵D . 精子和卵细胞4. (2分)小明根据下列表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熔点/(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沸点/(标准大气压下)物质比热容/J(kg)1冰0水100水4.2103固态酒精117酒精78.5酒精2.4103固态水银39水银357冰2.1103A . 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在120时是固态,水银在35时是液态B . 南极冬季气温一般在40以下,在南极测量气温能选择水银温度计C . 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D . 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酒精升高的温度少5. (2分)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折射B . 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C . 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D . 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6. (2分)下列有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A . 蓝鲸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均由卵黄提供B . 腹蛇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由母体提供C . 蚕豆种子萌发时的营养主要来自子叶D . 小麦种子萌发时的营养来自叶子的光合作用7. (2分)我国有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 . 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 . 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 . 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 . 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8.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是为了改变音色B . 吉他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弦在振动C .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D . 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 (2分)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A . 干燥的粮食堆B . 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C . 潮湿的绵羊皮大衣D . 潮湿的粉笔10. (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 通过汽车后视镜看到该车后面的其他车辆B . 钢勺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 . 亭子在水中形成“倒影”D . 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成像11. (2分)如图所示的各图中,不正确的是A . 光的反射B . 力F的力臂lC . 电灯的安装D . 通电螺线管的磁极12. (2分)生命探测仪在日本9级地震救援中,成为搜索废墟下生命的一双慧眼关于红外生命探测仪工作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是利用超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B . 是利用DNA进行生命探测的C . 是利用次声波进行生命探测的D . 是通过感知温度差进行生命探测的13. (2分)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像一定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一定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C . 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D .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14.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C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D . 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 (2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士兵身上的军装呈现绿色,是因为军装反射绿光B .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C .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D . 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的16. (2分)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 . 远视眼 凸透镜B . 远视眼 凹透镜C . 近视眼 凹透镜D . 近视眼 凸透镜18. (2分)下列种子中属于有胚乳种子的有 ( )小麦 玉米 南瓜大豆 花生 水稻A . B . C . D . 19. (2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C . 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D . 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了,这时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得到清晰的像。20. (2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精子和卵子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 . 输卵管B . 卵巢C . 阴道D . 子宫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1分)23. (2分)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会降低24. (2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题目:(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岸边景物在湖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水中的鱼看上去比实际的位置高,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发生弯折,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其表面发生了漫反射(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25. (2分)有阳光的冬天,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某人为了取火,将一块冰做成 _透镜,并找来了一些干的树叶、木柴等,拿着自制的冰透镜正对阳光,在树叶上方上下移动,直到树叶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过了一会儿树叶就点燃了。他取火的过程利用了冰透镜对光的 _作用;树叶上的那个明亮的光斑就是冰透镜的 _,这个光斑到冰透镜的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的 _。三、 综合题 (共5题;共29分)26. (10分)请看图中并用序号回答问题: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有关。 (3)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耳朵收集声波,声波进入_外耳道,在传播过程中,由_将声音的振动放大。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_张开,使_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痛。 27. (3分)植物可以通过营养器官产生新的生命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营养生殖。人工的营养生殖常见的方法有 _、_和_。28. (7分)读图,请回答:(1)填写图中各字母对应的名称:A._,B_,C._。(2)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其实试管婴儿只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_的过程是在试管中进行的,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_(3)胎儿通过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至第_周左右,胎儿成熟,由母体分娩而出。29. (2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确定_。(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为止,这时会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通过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且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当我们使蜡烛远离镜面,则像将_镜面(填“远离”或“靠近”)(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4)做实验时,其中有一组同学怎么也不能使物体与像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_。30. (7分)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小明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吃西瓜时为什么没有看到过萌发的种子,而扔在地上的西瓜种子却会很快萌发呢?于是小明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进行了分析,大家首先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了以下假设:假设一: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温度;假设二: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水分;假设三:种子在西瓜内缺乏萌发所需的空气。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讨论,大家认为上述假设中有两个难以成立。你认为假设_不成立(写出一个即可),理由是_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他们r解到许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都有休眠期现象,即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仍不能萌发,这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特性之一。而导致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多,西瓜内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果实中存在抑制物质。为了验证上述资料是否可信,他们决定对此展开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过程:将一个成熟的西瓜切开,取出里面的种子并洗净,将瓜瓤捣碎后过滤,西瓜汁备用。取两个培养皿,分别贴上标有A、B的标签,每个培养皿中均放人多层滤纸,滤纸上各放10颗西瓜种子。在培养皿A中的滤纸上滴加一定量的清水,在培养皿B中的滤纸上滴加_。将两个培养吼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每天添加水或西瓜汁,以保持滤纸湿润。将西瓜种子萌发数量连续观察多天,结果记录如下:培养皿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 A O O 1 3 7 7 9 B O O 0 (1 O O O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他们找到的资料是否可信?_。四、 实验探究题 (共3题;共10分)31. (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其原因是_。(2)此实验中玻璃板没有竖立在纸上,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32. (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进镜A的焦距_凸透镜B的焦距;(2)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越_。实验序号物距u/cm焦距/cm像距/cm1158172103031260(4)若小明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_cm的凸透镜。33. (3分)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的关系。(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_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_来实现的。五、 解答题 (共1题;共5分)34. (5分)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光的全反射一束激光从某种玻璃中射向空气(如图1所示),保持入射点不动,改变入射角(每次增加0.2),当入射角增大到41.8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存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发生这种现象时的入射角叫做这种物质的临界角。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1)上述玻璃的临界角是_。 (2)折射光线消失后反射光线的亮度会增强,其原因是折射光消失后,入射光几乎全部变为_。 (3)当光从空气射向玻璃,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4)一个三棱镜由上述玻璃构成,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入射光的光路图。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