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河南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河南省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818 题 共题 共 3636 分分 1 2 分 长安百万家 出门无所之 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是 A 大明宫含元殿 B 皇城 C 宫城 D 大雁塔 2 2 分 唐代有一位诗人 其诗风雄奇飘逸 诗情一泻千里 笔势灵活矫健 充满大胆和奇特的想像 人 们称他为 诗仙 该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3 2 分 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主要原因是 A 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 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 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 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 4 2 分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下列盛世局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隋文帝 贞观之治 B 唐太宗 开皇之治 第 2 页 共 10 页 C 唐玄宗 开元盛世 D 武则天 开皇之治 5 2 分 学习隋唐史后 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 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6 2 分 唐太宗说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下列与之含义最接近的选项 是 A 任用贤才 虚心纳谏 B 勤于政事 戒奢从简 C 轻徭薄赋 发展生产 D 重视人才选拔 扩充国学规模 7 2 分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B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 金刚经 C 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D 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心血写了 唐本草 8 2 分 唐太宗吸取 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 闭口不说话 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 的教训 注重 A 虚心纳谏 B 轻徭薄赋 C 科举选才 第 3 页 共 10 页 D 微服私访 9 2 分 一统江山 却国运短促 但又在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地位的王朝是 秦朝 西晋 隋朝 唐朝 A B C D 10 2 分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种姓制度 11 2 分 被誉为 人类文明之母 的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它的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金刚经 是何时印制的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2 2 分 下列货币中 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 交子 第 4 页 共 10 页 B 会子 C 美元 D 英镑 13 2 分 马可 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 他把当时繁荣富庶的东方向西方人作了生动详细的 介绍 这本书名又译为 A 史记 B 汉谟拉比法典 C 东方见闻录 D 论语 14 2 分 近期 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 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 的 诗词文化盛宴 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 豪放风格 抗金斗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符合上 述条件的词人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疾 15 2 分 魏晋南北朝以来 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到 时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第 5 页 共 10 页 A 隋朝 B 唐朝 C 两宋 D 明朝 16 2 分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 民族的生活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17 2 分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于 A 北宋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朝 18 2 分 他是党项族的英雄 建立西夏政权 接受汉文化 设太学 译汉文书 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 A 松赞干布 B 元昊 C 阿保机 D 阿骨打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5757 分分 19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第 6 页 共 10 页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 考生 皆怀牒 证件 自列于州县 的自 由报考原则 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 举凡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天文 地理 民族等各种与 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 皆可为考试内容 一切以程文 文章 定去留 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 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 隋唐之前 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 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 不思进取 照样 坐至公卿 世代 垄断高官显位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 下册 材料三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 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 公开竞争 择优录取 隋的科举制度还处于 开创的阶段 大体在隋炀帝时期 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刘宗绪 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四 唐太宗 尝私幸端门 见新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 到的范围 后用以比喻牢笼 圈套 正所谓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所说 隋唐科举制 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 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哪位皇帝时 他设置了什么考试科目 2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 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材料四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0 17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 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 式设置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从此 门第不高的读本人 可以凭才学做官 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 明经最重要 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 容 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 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答卷的文体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被称为 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 中国历史 下册等 第 7 页 共 10 页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 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 西方国家在 19 世纪前后纷纷 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 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 科举制 中国的 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高兴地说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 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1 根据材料一 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发展概况 A 设置进士科 唐朝进士 明经最重要 B 武举开始 重诗赋 宋朝重经义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清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答卷文体是八股文 2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 合理内核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 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对待中国科举制 21 15 分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 这是宋朝谁的诗句 2 诗中对项羽作了怎样的评价 3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2 10 分 唐 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 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 从唐朝的海陆并 举 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 第 8 页 共 10 页 材料二 宋代时期 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 那时海外贸易兴盛 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收入 颇丰 以至于宋高宗说 市舶之利最厚 若措施得宜 所得动以百万计 1 仔细观察上图 材料一图中 和 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请你举出这两个国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 2 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 为获市舶之利 宋朝政府采取什么措施 第 9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818 题 共题 共 3636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圆木桩围堰施工方案(3篇)
- 邳州官中数学试卷
- 个人出租合同范本
- 安徽省铜陵市全国海船船员考试《船长及甲板部(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994)》自测模拟题及答案
- 房东专用租房合同范本
- 南阳高考一模文科数学试卷
- 2022粮油采购合同范本
- 工程楼梯粉刷合同范本
- 空土地赠与合同范本
- 历年高三复读生数学试卷
- 《金色的鱼钩》学生版
- 四川省达川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标准)强奸私了协议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福建省港口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不干胶标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离婚协议书正规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音乐美学.课件
- 心肺复苏说课比赛课件模板(一等奖)
- 健康体检证明
- 激光跟踪仪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