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发生在 1919 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它标志着中国 A 近代史的开端 B 近代化的起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2 分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 史学界有三种说法 1931 年说 1937 年说 1939 年 提出 1931 年说 的主要依据是 A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1931 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 1931 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 1931 年日军占领南京 3 2 分 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 一二 九运动 B 瓦窑堡会议 C 八一宣言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 2 分 红军长征途中的某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下图中的 第 2 页 共 17 页 A B C D 5 2 分 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扭转了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 B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6 2 分 1941 年 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 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 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 誓与全国人民一道 继续奋 斗 不达目的 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 旨在 A 进一步推动国民大革命 B 推翻蒋介石独裁政权 C 坚定继续抗日战争的决心 D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7 2 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这里的 时局 主要是指 第 3 页 共 17 页 A 日本全面侵华 B 国共分裂对峙 C 美日争夺激烈 D 抗日高潮出现 8 2 分 1939 年 1 月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 省政府由南昌迁到吉安 几个月后迁到泰和 1945 年初迁至宁 都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国民党江西省党部 省政府这几次辗转迁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 C 侵华日军步步进逼 D 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9 2 分 抗日战争时期 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0 2 分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这里的 新 不包括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 以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11 2 分 歌谣 国共联手为革命 荡平军阀促统一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第 4 页 共 17 页 B 西安事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重庆谈判 12 2 分 诗言志 史铸诗 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 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 其中与中 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日头一出红又红 朱德来会毛泽东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共争青岛归还 同看国贼罢黜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A B C D 13 2 分 下列对 1927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述 正确的选项是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A B C D 第 5 页 共 17 页 14 2 分 群龙得首自腾翔 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 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 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 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 B C D 15 2 分 这支衣衫褴褛 面带饥色的军队从南中国出发时有 8 6 万人 到陕北时只剩下不到 6000 人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第 6 页 共 17 页 B 遵义会议 C 西安事变 D 红军长征 16 2 分 揭露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一二 九运动 17 2 分 自 1840 年以来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中华民族倍受屈辱 下列侵略战曾经攻占过我国首都的是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A B C D 18 2 分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国 人民已经醒来 但是 正如鲁迅所说的 人生最痛苦的事 是梦醒了发 现无处可走 下列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第 7 页 共 17 页 C 国民大革命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 2 分 以下四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题材的影片 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观看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不列颠空战 南京大屠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 A B C D 20 2 分 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两次侵华战争 二者的相似之处有 都在中国建立了伪政权 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血腥的屠杀 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都是日本企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A B C D 21 2 分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三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第 8 页 共 17 页 22 2 分 1942 年 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 假如没有中国 假如中国被打垮了 你想一想日本有多 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 打下印度 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 中国是世界强国 B 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 中国会打败日本 D 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23 2 分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其中 1927 1937 年应该填 时期主题词 1921 1927 年开天辟地 渐趋成熟 1927 1937 年 1937 1945 年兄弟齐心 其利断金 1978 2001 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A 五四风雷 抗日烽火 B 国共合作 力挽狂澜 C 星星之火 走向抗战 D 民族独立 获得新生 24 2 分 有关红军长征的意义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5 2 分 下图是 1820 1840 年间 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 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 第 9 页 共 17 页 该物品指的是 A 谷物 B 棉纱 C 鸦片 D 茶叶 26 2 分 2015 年 9 月 3 日 全国将放假一天 这个 假日 更多的是一种纪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 深刻 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 B C D 27 2 分 抗日战争期间 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 下列作品不属于此范围的是 A 愚公移山 B 义勇军进行曲 C 黄河大合唱 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 10 页 共 17 页 28 2 分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受中国共产党派遣 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开 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A A B B C C D D 29 2 分 某中学八年级 1 班开展有关 西安事变 的主题探究活动 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 其中 错误的是 A 时间 1936 年 12 月 12 日 B 发起人 张学良 杨虎城 C 目的 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D 结果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30 2 分 武汉会战结束后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A 防御阶段 B 相持阶段 C 决战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212 分分 第 11 页 共 17 页 31 12 分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 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1 史实 1929 年 1 月 毛泽东 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 闽西进军 到 1930 年初建立了赣南和闽西根 据地 此后 赣南和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 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 推论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它成为中国革命的希望 2 史实 1931 年 8 月 16 日 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不予抵抗 力避冲突 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 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推论 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东北三省完全沦陷的重要原因 3 史实 大义当前 不容反顾 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 有济于国家 为功为罪 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 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推论 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通电中可见其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逼迫蒋介石抗日 挽救民族危亡 4 史实 1937 年 9 月 6 日 在陕西省三原县 一万多穿着灰军服 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 在这里召开整 编誓师大会 每位官兵的手中都领到一套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 推论 在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下 红军战败 主力部队被国民党收编 国共十年内战正式结束 5 史实 1939 年和 1940 年 日军对敌后根据地作战使用的兵力分别占其侵华 不含东北 总兵力的 62 58 1941 年至 1942 年 达到 70 左右 不含东北 到 1943 年 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转入战略反攻 时 敌后战场还抗击着侵华日军的 58 推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唯一战场 6 史实 中国抗日战争 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 2 3 共歼灭日军 150 余万 约占日军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 70 推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7272 分分 32 15 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第 12 页 共 17 页 1 诗中的 远征 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 诗中 三军 指的是哪三军 3 红军这次 远征 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33 25 分 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 一段历史 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1 侵略之船 图一是 1840 年英国的兵船 这些兵船穿越茫茫大海撞开了中国的大门 它载着侵略者的贪 婪 也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 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英国兵船入侵中国后割占的中国领 土是什么地方 2 自强之船 图二 黄鹄 号是 1864 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 它见证了中国一场什么运 动 3 英雄之船 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之船 致远 号 与这艘船相关的民族英雄是谁 4 革命之船 图四是 1921 年中国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 宣告一个伟大巨人的诞生 中国从此走向光明 伟大巨人 指什么事件 她的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5 胜利之船 图五是美国战列舰 密苏里 号 这艘船见证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 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34 32 分 近代百年 风云变幻 国共两党各显风流 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第 13 页 共 17 页 兄弟齐心 共图伟业 力挽狂澜 同室操戈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制胜之道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民族之殇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光明前途 统一大业 必将实现 1 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 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国共两党同仇敌忾 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 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 4 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 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5 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 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6 1949 年 4 月 23 日 解放 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 10 月 1 日 的举行标志着新 中国诞生 至此 海峡两岸 骨肉分离 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7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第 14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