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特殊困难群体调查报告_第1页
扶贫开发工作特殊困难群体调查报告_第2页
扶贫开发工作特殊困难群体调查报告_第3页
扶贫开发工作特殊困难群体调查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扶贫开发工作特殊困难群体调查报告为进一步瞄准贫困对象,消除贫困“死角” ,切实加大对我县特殊贫困群体的扶持力度,我办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实际,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东部。全县总面积 2228 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万人。特殊贫困群体聚集于水田、西北勒等 7 个乡镇 24 个行政村 68 个自然村,该特殊贫困群体有 3923 户 15357 人,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 758 元的人口有 13326 人,需易地搬迁 736 人,未达抗震要求需加固改造 2091 户,未达抗震要求需拆除重建 2407 户,有6 个行政村不通公路,7 个行政村未建立卫生室,17 个行政村未建文化活动室,35 个自然村未通公路,2 个自然村未通电,51 个自然村未通广播电视,62 个自然村没有安全饮用水。二、以往项目的覆盖情况2016 年至 2016 年,县共实施了 159 个整村推进项目,分布于水田,老寨等 11 个乡镇。项目总投资万元,完成项目建设内容为:村内道路硬化公里,乡村道路2 / 4公里,蓄水池 6 个,坝塘 4 个 26250m3,小水窖 440 口,饮水管道公里,输电线路 10 公里,农田地改造 1299 亩,沼气池 3771 个,文化活动室 46 间,卫生室 17 间,卫生厕所71 个,危房改造 14 户,道路绿化公里,扶持发展种植业万亩,大牲畜 8740 头(匹),科技培训 1293 期万人次。三、致贫因素1、特殊困难群体大都居住在山顶或半山腰,不通村公路,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整体文化素质低,生产生活条件极端困难,一般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2、特殊困难群体分布相对集中,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在发展上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七山区乡镇,其中贫困人口占总人口 75%以上的有五个乡镇,尤其贫困的西北勒乡,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 100%。由于主客观因素,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城市与农村,坝区与山区,公路沿线与交通闭塞的地方发展不平衡,差距还在不断拉大。3、受居住地自然条件和特殊困难群体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制约,扶贫攻坚难度大。一方面,全县有近 5000 户生活在高寒边远山区,要使这部分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扶贫开发成本远高于丘陵、平坝地区;另一方面,特殊困难群体自身素质限制,以及受身体残疾、智力低下、3 / 4年老体弱和因病致贫返贫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能力性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扶贫攻坚难度大。七个乡镇均地处边远山区,境内山石林立,平地稀少,属咯斯特地貌,水资源少,生存环境较为恶劣。近年来,虽经乡党委、政府的努力引导,部分群众开始转变观念,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三七、大白菜、烤烟等经济作物,并有了一定的面积,但形不成规模,加之商品意识不强,因此,群众生存环境、经济底子单薄。4、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导致七个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关键。多年来,历届乡党委、政府虽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但毕竟由于乡财力微弱,争取上级资金和上级划拨资金有限,加之农村经济薄弱,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由于解决特殊困难群体温饱的方法单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扶贫开发起点又低,资金投入量小,在短期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难度很大,实施效果不明显,解困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及政策建议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在增加粮食生产的同时,一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大力发展各种经济作物、经济林果和畜牧业、烤烟等,促4 / 4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合理发展。2、整合资源,加大扶贫投入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广泛,仅靠哪一个部门来做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各负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主动加强与交通、林业、水务、农业等部门联系,取得共识、共同投资重点村建设,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3、充分发挥群众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是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在拟定项目建设内容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组织引导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发扬了自力更生,自建家园的精神。4、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是增加贫困人口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必须把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作为扶贫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