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Cr15GCr15 钢轴承套圈的磨削开裂失效分析钢轴承套圈的磨削开裂失效分析 郗雨林郗雨林 柴东朗柴东朗 王秀王秀 周敬恩周敬恩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陕西西安 710049 摘摘 要要 通过金相分析及断口观察 对 GCr15 钢轴承套圈的磨削开裂进行了系统分析 结果表明 淬火裂纹 是套圈失效的根本原因 而原材料中 Cr 的带状偏析 套圈表面的应力集中 淬火加热时的氧化脱碳以及不 当的磨削工序则共同加剧了淬火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关键词关键词 GCr15 钢 轴承套圈 失效分析 一批 GCr15 钢制轴承内 外套圈在淬火后精磨时出现了轴向或环状裂纹 有的已裂穿甚至碎成数片 该 批套圈的生产工艺流程为 棒材温剪下料 球化退火 锻造成型 机械加工 淬火 回火 精磨 锻造采 用感应加热 温度为 1075 1120 淬火加热在箱式保护气氛炉中进行 工艺为 840 45min 淬火介质采 用 120 好富顿淬火油 油淬后以 85 热水清洗 停留 3 6h 后再用室温水喷淋 1h 然后进行 170 3h 的 回火处理 在随后精磨端面或外圆时 部分套圈出现了开裂 作者就此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 1 1 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及方法 1 1 1 1 宏观断口形貌宏观断口形貌 图 1 为该批轴承内 外套圈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通过观察发现 失效断口大致平行于套圈轴向 断面平 齐 属于脆性断裂 根据撕裂棱特征判断裂纹走向 发现许多断口上存在多个裂纹源 且其位置均在套圈表面 易发生应力集中的机加工刀痕或棱角处 见图 1 的 A B 所示 1 1 2 2 探伤检验探伤检验 对失效的轴承外圈进行着色探伤 发现内壁存在大量的环形裂纹 且其分布与尖锐的机加工刀痕相吻合 见 图 2 图 1 套圈轴向截面及裂纹源位置示意图 图 2 失效的轴承外圈内壁的环形裂纹 1 1 3 3 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 对套圈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验 结果示于表 1 可见 其化学成分既符合 YB9 1968 铬轴承钢技术条件 的要求 也满足原材料的订货要求 1 1 4 4 夹杂及碳化物检测夹杂及碳化物检测 从断口附近取样后 沿套圈的内侧 外测以及垂直轴向的平面磨样 按标准 YB921968 铬轴承钢技术 条件 进行非金属夹杂及碳化物级别检测 结果见表 2 可见 套圈中的非金属夹杂及碳化物级别均符合标 准的要求 1 1 5 5 断口的微观形貌断口的微观形貌 以丙酮为载体 将断口试样用超声波清洗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发现断口上除存在多个裂纹源外 还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 见图 3a 和碳化物聚集现象 见图 3b 由此可见 虽然前面的试验显示夹杂物 和碳化物符合标准的要求 但它们在套圈中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局部超标现象 同时 图 3a 显示断面上组织 不够均匀 其中 较亮区域的组织致密 晶粒细小 而较暗区域则组织疏松 晶粒较大 图 3 失效套圈断口的 SEM 扫描照片 a 非金属夹杂物 b 碳化物聚集现象 1 1 6 6 金相组织观察金相组织观察 1 心部及表层组织 失效套圈的心部及表层金相组织见图 4 由图 4a 可见 轴承套圈的心部为正常组 织 回火隐针马氏体 碳化物 残留奥氏体 图 4b 显示了套圈内侧未磨表层出现的贫碳现象 其组织呈现出 明显的低 中碳马氏体形态 由于套圈的淬火加热是在保护气氛中进行 所以表面脱碳层的出现说明淬火 时实际加热温度偏高或加热时间过长 2 表面裂纹及次表层裂纹 在对失效套圈进行金相分析时 发现了许多由表面向内延伸的表面裂纹 裂纹两 侧无氧化脱碳现象 此外 还发现了一些垂直于套圈表面且裂纹线曲折 分叉 而裂纹体尚未扩展到表面的 次表层裂纹 见图 5 图 4 失效套圈的心部组织 a 及表层脱碳组织 b 图 5 失效套圈次表层的裂纹形貌 3 裂纹形貌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裂纹形貌 对抛光后的试样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 结果见图 6 图 6a 是一条从表面向内延伸的裂纹 图 6b 则是一条内部裂纹的末端 虽然两条裂纹的位置不同 但均呈 现出曲折 间断的相似形貌 而且裂纹体的有些部位出现了三角分叉现象 说明淬火时较大的内应力 包括 组织应力和热应力 使得材料内部多处发生了开裂 图 6 失效套圈裂纹的内部形貌 a 表面裂纹的里端 b 内部裂纹的末端 4 带状组织 金相检测时发现套圈中存在较严重的带状组织 其形貌见图 7 带状组织的出现是由原材料 中存在的成分偏析及淬火前的热加工造成的碳化物富集带的遗传所致 1 有的区域基体及碳化物中 Cr 含 量较高 且淬火加热时 含 Cr 碳化物的溶解较难 能有效地阻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淬火后形成隐针马氏体 该区域不易浸蚀 因而呈现出较亮的颜色 相反 若淬火前某区域基体及碳化物中 Cr 含量较低 淬火加热时 碳化物易溶解 对奥氏体长大的阻碍作用较小 淬火后马氏体针片较大 该区域就因易浸蚀而呈暗色 2 带状组织的存在增加了 GCr15 钢的过热倾向 使零件淬火加热时易形成粗大的过热组织 图 7 失效套圈中的带状组织 2 2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2 2 1 1 磨削裂纹的排除磨削裂纹的排除 磨削裂纹是套圈在淬火后精磨时 由于磨削表层的局部内应力 由淬火应力和磨削力共同决定 超过了 材料的断裂极限而产生的局部裂纹 3 磨削裂纹一般多呈龟裂状 有时也呈细密的且与磨削方向垂直的直 线状分布 虽然形态会有所不同 但磨削裂纹一般均存在于磨削表面较浅的范围内 因为本试验所观察到 的表面裂纹大多起源于轴承套圈的非磨削面 且裂纹较深 有的甚至裂穿 因此不属于磨削裂纹 2 2 2 2 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 断口的高 低倍形貌分析及金相观察说明 套圈表面的裂纹多起源于刀痕 棱角等应力集中处 且裂纹 两侧无氧化脱碳现象 说明这些表面裂纹产生于淬火冷却时或冷却后 本批轴承套圈均为 GCr15 高碳合金 钢制造的壁厚为 3 8mm 的薄壁零件 热油淬火时极易淬透 因马氏体与奥氏体比容的差异以及奥氏体 马 氏体与非金属夹杂物和碳化物热膨胀系数的巨大差异 套圈淬火时会产生很大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 由于 心部的马氏体相变落后于表面 且马氏体比容大于奥氏体 因 6u 此增大套圈表面的拉应力 促使表层的 张开型淬火裂纹向里扩展 此外 较大的磨削力会改变套圈中内应力的分布状态 使心部靠外区域中原来的 压应力变为拉应力 从而促进该处内部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因此 虽然磨削不是裂纹萌生的根本原因 但它 促进了淬火裂纹的扩展 导致了套圈的磨削开裂 3 3 结论结论 1 该批 GCr15 钢轴承套圈的开裂失效虽然发现于磨削工序 但并非磨削裂纹所致 2 原材料中的带状偏析和淬火加热时的表面脱碳加剧了套圈的过热敏感性 增大了淬火裂纹的萌生几 率 致使套圈在较大的淬火应力下不仅产生了表面裂纹 也出现了内部裂纹 同时 淬火后未及时回火 使套 圈长时间处于高应力状态 促进了淬火裂纹的扩展 3 尖锐的机加工刀痕及零件棱角加剧了淬火应力的集中 成为裂纹萌生的主要位置 4 4 改进措施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 采取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基本消除了 GCr15 钢轴承套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感器测试实验操作记录模板与说明
- 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 2025企业食品生产协议
- 环保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与安全规范
- 2025购销合同书样本
- 新媒体运营推广方案详细指南
- 食品安全员资格考试历年真题
- 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监测方案
- 物业管理日常维修维护工作方案
- 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教学方案
- 体检中心投诉处理流程
- 银行解冻申请书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全册)单词表
- 全心衰竭的治疗与护理
-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及护理
-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 2002版干部履历表(贵州省)
- DL∕T 1396-2014 水电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档案整 理规范
- 行路难课件8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防欺凌隐患排查和矛盾化解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