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1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2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3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4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湖北省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 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 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 DNA 研 究 最终得出结论 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 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2 2 分 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的主要依据 A 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 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3 2 分 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变化 B 氏族公社的形成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学会建造房屋 4 2 分 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 由西向东去考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 其考察顺序是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 恒河流域 黄河 长江流域 第 2 页 共 15 页 两河流域 A B C D 5 2 分 诗经 中的 千耜其耘 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 原因主要是 A 劳动力充足 B 技术落后 C 生产工具简陋 D 农作物品料单一 6 2 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下列遗址中 可为这一个结论提供依据的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7 2 分 民主 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出民主精神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私有制 D 等级制 8 2 分 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是 第 3 页 共 15 页 A 半地穴式 B 干栏式 C 洞穴 D 楼房 9 2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一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的悲壮 在政治上 秦 虽死犹存 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0 2 分 暴君亡国 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 下列四人中 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 商汤 B 商纣 C 夏桀 D 周厉王 11 2 分 草书和楷书形成于 A 秦朝 B 汉朝前期 C 汉朝后期 D 三国时期 12 2 分 下列诸侯国既是 春秋五霸 又是 战国七雄 的是 晋 第 4 页 共 15 页 楚 齐 秦 A B C D 13 2 分 他治理洪水 发展生产 使人民安居乐业 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 创造了奴隶制 国家 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这里的 他 是指 A 黄帝 B 舜 C 禹 D 启 14 2 分 英国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 读完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中的哪一故事让 你懂得了只要发奋图强 弱国能打败强国 一个人有理想 又能艰苦奋斗 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A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 B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C 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 D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15 2 分 史记 记载 武王 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 曲阜 曰鲁 封召公爽于燕 这反映的是 A 周初分封 B 商鞅变法 第 5 页 共 15 页 C 秦设郡县 D 汉初分封 16 2 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齐人 鲁人 楚人 等名称的山现 主要是源于 A 分封制 B 县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7 2 分 战国历史的特点 一是 乱 二是 变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 图中 处是 A 燕国 B 齐国 C 楚国 D 秦国 18 2 分 下图是我国古代的甲骨文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第 6 页 共 15 页 A 夏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较为简略 C 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 甲骨文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 19 2 分 东周时期 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能力 一些大的诸侯竞相争霸 齐框公曾多次召集诸侯会 盟 根据所学的知识 你认为 霸 比较确切的含义是 A 军事上最强大的诸侯 B 要统一整个国家 C 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 D 要推翻周王的统治 20 2 分 据 史记 记载 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 贵族们都很怨恨他 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 之刑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奖励耕织 D 规定按军功授爵 21 2 分 对如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 理解正确的是 第 7 页 共 15 页 A 秦国变法成效显著 B 分封制彻底瓦解 C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周天子名存实亡 22 2 分 诗人岑参在 石犀 诗中说 江水初荡潏 蜀人几为鱼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李太 守 的主要贡献是 A 治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水排 23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新旧制度更替 社会大变革 其根本原因是 A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B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C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D 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 24 2 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尊重生 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战国时期 最早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 孙子 B 墨子 第 8 页 共 15 页 C 庄子 D 孟子 25 2 分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 老子 B 庄子 C 荀子 D 孟子 26 2 分 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状况 汉朝初年的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这一政策所体现的思想流派 是 A 道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儒家 27 2 分 为防止官员腐败和滥用权力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设置的监督机构有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司隶校尉 A B C D 第 9 页 共 15 页 28 2 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贵贱有序 A B C D 29 2 分 以下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百家争鸣 的连线 错误的是 A 庄子 道家 顺应自然和民心 B 墨子 儒家 兼爱 非政 C 孟子 儒家 仁政 治国 D 孙武一兵家一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30 2 分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论断 新观点 新思想 专家们一致认为 法学 界从十九大报告中感受到这些年依法治国的巨大成就 下列哪位思想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观点 A 孟子 B 墨子 C 苟子 D 韩非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151 分分 31 16 分 阅读下列图片 回答问题 第 10 页 共 15 页 1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 最南 最西 最北的诸侯国名称 2 最后完成 扫六合 的是哪个国家 32 25 分 秦始皇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他们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做出了许多贡献 下 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 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径庭 秦代重在 禁 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汉代重在 尊 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 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 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人仕途径之中 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第 11 页 共 15 页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 把煮盐 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 材料五 汉武帝雄才大略 开拓刘邦的业绩 晚年自知奢侈 黩武 方士之弊 下了罪已诏 不失为鼎盛 之世 毛泽东 1 依据材料一 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在该制度中 皇权有何特点 太尉的职责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 分别反映了秦始皇采取的什么措施 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3 结合材料三 说出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其中 汉武帝在思想上的措施是 采纳了谁的建议 4 材料四中 在全国各地设盐官 把煮盐 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这一政策的作 用如何 5 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33 10 分 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推动经济发胺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 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 则众力不足也 事商贾 为技艺 皆以 避农战 民以此为教 则秉焉得无少 而兵焉得无弱也 能令商實技巧之人无繁 多 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 商君书 材科二 应该尽量少干蠢事 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 尽量冷静地考虑 在什么时候 哪些任务可以用 革命方法完成 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 目前的新事物 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 须采取 改良主义的 主又的 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 摘引自 列宁全集 材料三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指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 义的影响具有双 重性 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 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 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1 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是为了避免出现 国不农 众力不足 现象 第 12 页 共 15 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为了 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盘事 列宁推行了什么政策 20 世纪 90 年 代 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 有何类似 改良主义的 渐进主义的 审慎迁回的行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历史 指出 解决原有冲突 的经济模式是指什么 此模式与 列宁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改革在手段上有何共同特点 4 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对生产关系调整的认识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