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1]_第1页
三字经教案[1]_第2页
三字经教案[1]_第3页
三字经教案[1]_第4页
三字经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介教材内容简介 三字经 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 每一部份有一个 中心 1 从 人之初 性本善 到 人不学 不知义 讲述的 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后天教育及时 方法正确 可 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 从 为人子 方少时 至 首孝悌 次见闻 强调儿童 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 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 从 知某数 识某文 到 此十义 人所同 介绍的是 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 有数字 三才 三光 三纲 四时 四方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七情 八音 九族 十义 方方面面 一应俱全 而且简单明了 4 从 凡训蒙 须讲究 到 文中子 及老庄 介绍中国 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 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 六 经 三易 四诗 三传 五子 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 诸子的著作 5 从 经子通 读诸史 到 通古今 若亲目 讲述的是 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 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 从 口而诵 心而维 至 戒之哉 宜勉力 强调学习 要勤奋刻苦 孜孜不倦 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长大才能 有所作为 上致君 下泽民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人之初 性本善 到 人不学 不知 义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 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后天教育及时 方法正确 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 尊敬兄 长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一 谈话导入 教师 三字经 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 名 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 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 三字经 中第一部分从 人之初 性本善 到 人不学 不知义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 三字经 中的一样 二 多种方式诵读二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三 理解含义三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 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 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这一段 3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孟母三迁 窦燕山五子登 科 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四 再读四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 尝试背诵五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六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 小结七 小结 同学们 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 三字经 背好 在生活中还要 按 三字经 中说的那样做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做一个文明有礼 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的人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为人子 方少时 至 首孝悌 次见闻 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 学习黄香和孔 融的例子 2 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第一课内容 二 教师导入二 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 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敬和友 爱兄长的道理 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今天理解并背诵 三 字经 第二部分内容 三 多种方式诵读三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四 理解含义四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重点解释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 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译文 做儿女的 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 以便从他们 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东汉人黄香 九岁时就知 道孝敬父亲 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 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 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 这种尊 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 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师文拜师 孔融让梨 学 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五 再读五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 尝试背诵五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六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 小结七 小结 同学们 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这段 三字经 背好 在生活中 还要按 三字经 中说的那样做 做一个文明有礼 孝敬父母 尊 敬兄长的人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3 4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知某数 识某文 到 此十义 人所同 内容 2 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 有数字 三才 三光 三纲 四时 四方 五行 五常 六谷 六畜 七情 八音 九族 十义 等 3 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 增加历史 地理 天文 数学 常识 文 学 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第二课内容 二 新授第三课内容 1 多种方式诵读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2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给老师和同学 们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教师结合讲 三才 三光 三纲 四时 四方 五行 五常 六 谷 六畜 七情 八音 九族 十义 等的理解 4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薛包孝后母 盘古开天辟地 五行的相生相克 民以食为天 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四 再读四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 尝试背诵五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六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 小结七 小结 同学们 在古人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 的道理 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 和高深的数学 以及认识文字 阅读文学 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 历史 地理 天文 数学 常识等各方面的素养 方方面面 一应 俱全 而且简单明了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5 6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凡训蒙 须讲究 到 文中子 及老 庄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 这部份列举的书 籍有四书 六经 三易 四诗 三传 五子 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 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2 了解 诗 书 易 礼 春秋 乐 称六经 这是中 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 连山 归藏 周易 是我国古代的 三部书 这三部书合称 三易 三易 是用 卦 的形式来说明 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 国风 大雅 小雅 颂 合称为四诗 它是一种内容丰富 感情深切的诗歌 五子是指荀 子 扬子 文中子 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 便称为子书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第 3 4 课 内容 二 新授第今天内容 1 多种方式诵读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2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 讲 指名讲含义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结合讲 四书 六经 三易 四诗 三传 五子 基本包 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4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子和他的 弟子 曾子杀猪传千古 周公吐脯 春秋三传 诸子百家争鸣 庄子的学问 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四 再读四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 尝试背诵五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六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 小结七 小结 同学们 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 读史书 同学们 这段三字经让我们了解诸子的著作和史书 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 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知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等主张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经子通 读诸史 到 四百年 终于献 2 了解三皇 羲农黄帝 二帝 尧舜 三王 夏禹商汤周 文武 了解春秋 战国各个国家 知道秦始皇统一全国 3 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素养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前面学过的内容 二 新授从 经子通 读诸史 到 四百年 终于献 1 多种方式诵读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2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解释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这几句经文 让学生了解各朝各代更替都有一定的原因 了解他们 的兴衰 3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商汤革命 周武王伐纣 秦始皇设立郡县 刘邦沛县起兵 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三 再读三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四 尝试背诵四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五 五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小结六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皇 羲农黄帝 二帝 尧舜 三王 夏 禹商汤周文武 了解春秋 战国各个国家 知道是秦始皇统一 了全国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魏蜀吴 争汉鼎 到 通古今 若亲 目 2 了解三国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宋 辽 金三国的关系 及元 明 清几个朝代的世系 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败的来龙去脉 3 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及古往今来的史实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经子通 读诸史 到 四百年 终于献 二 新授从 魏蜀吴 争汉鼎 到 通古今 若亲目 1 多种方式诵读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2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给老师和同学们 讲一讲 指名讲含义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教师重点解释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并中国 兼戎狄 迨崇 祯 煤山逝 等几句经文 让学生了解这几个朝代兴衰的原因 3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明太 祖和它的开国元勋 崇祯吊死煤山 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三 再读三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四 尝试背诵四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五 五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小结六 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国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宋 辽 金三国的关系及元 明 清几个朝代的世系 了解每个朝代兴盛衰 败的来龙去脉 我们还要了解史官记录的帝王活动的大事 做一个 能通晓古往今来的史实的人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口而诵 心而惟 到 尔小生 宜立 志 了解古代上至大教育家孔子 宋朝宰相赵普等 下至穷苦人家 出身的晋代车胤 孙康等不耻下问 刻苦学习的故事 培养学生不 怕吃苦 勤奋学习的情感意志 2 明白一个人的学识高低和成就大小与勤奋学习有极大的关系 不 管什么样的人 不论地位的高低 年龄的大小 出身的尊卑等 只 要肯勤奋刻苦地学习 就会有收获和成就 我们学生要长大有成就 有出息 就必须像古人那样抓紧时间勤奋刻苦地学习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一 谈话导入 教师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 门下弟子三千 受人尊敬 名传千古 可是这样的一位大教育家 有一天却拜一个年仅七岁的 小孩子作自己的老师 这是怎么回事呢 激发学生兴趣 讲述 孔子师项橐 的故事 同学们 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可以说是学富五车 可是他为 了学习礼仪 竟然能没有架子去拜年仅七岁的小孩子为师 这种求 知若渴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敬佩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 有许多这样的杰出人士 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 精神让我们敬佩和 感动 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字经 中的这些勤 学故事 二 多种方式诵读二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二 指名接读 三 齐读 三 理解含义三 理解含义 1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些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给老 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指名讲故事 2 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 提出来讨论 重点讲解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和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 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 志 这两段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译文 我们读书学习 要有恒心 要一边读 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 才能真正学好 3 老师补充 三字经 中的故事 梁灏考状元 苏洵焚稿 学生认真听故事 听后讨论 四 再读四 再读 1 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 女生接一段 四句为一段 2 学生赛读 3 师生拍手齐读 4 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 尝试背诵五 尝试背诵 1 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 师生互动 考考你 1 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 学生接下句 2 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 老师接下句 3 全班拍手背 4 比一比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关者画上红旗 六 六 拓展升华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 小结七 小结 大家听了这么多勤奋学习的故事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感动和敬 佩之外 还能向这些值得我们敬佩的古人学习 学习他们勤奋学习 不怕吃苦的精神 现在努力学习 长大之后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 活 才能为家庭 为社会 为祖国做出我们的贡献 不要等明天了 让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用行动向古人学习 三字经三字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从 莹八岁 能咏诗 至 戒之哉 宜勉力 了解古代儿童从小认真学习 博闻强记 长大成就过人的 故事 2 明白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 勤有功 戏无益 学有所 成可以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一 复习一 复习 理解并背诵 三字经 上一课的内容 二 教师导入二 教师导入 古代有很多跟同学们年纪差不多的孩子 因为天赋较好 又勤 奋学习 小小年纪就被人们夸赞 甚至当官的 同样是孩子 为什 么他们从小就这么出色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字经 最后 的部分 了解其中的故事和道理 三 多种方式诵读三 多种方式诵读 一 静心自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