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二十世纪以来《长恨歌》研究之四:双重主题说_第1页
第五节:二十世纪以来《长恨歌》研究之四:双重主题说_第2页
第五节:二十世纪以来《长恨歌》研究之四:双重主题说_第3页
第五节:二十世纪以来《长恨歌》研究之四:双重主题说_第4页
第五节:二十世纪以来《长恨歌》研究之四:双重主题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关于 长恨歌 主题的论争中 伴随着讽谕主 题说与爱情主题说的尖锐对立 出现了企图融合两派观点以解决它 们之间矛盾冲突的双重主题说 在双重主题说出现不久 就成了与 讽谕主题说和爱情主题说鼎足而立的较有影响的一派 王运熙先生 略说 长恨歌 内容的构成 1 一文认为 长恨歌 在内容 上 一方面对李 杨两人的生活荒淫 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 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 这 是明显的无法否认的事实 念 汉皇重色思倾国 从此君王 不早朝 可怜光彩生门户 等诗句 谁能否认它的明显的讽刺 意味 念 九重城阙烟尘生 以下的文字 特别是 君王掩面救不 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等诗句 又有谁能否认诗人 对杨贵妃的死以及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 这两方面同 时可以从陈氏 长恨歌传 中得到印证 感其事 就是为李 杨 两人的悲剧所感动 因而作者赋予他们同情 惩尤物 窒乱阶 就是指出唐明皇因溺于女色而招致祸乱 必须加以讽刺和谴责 并 从中汲取教训 詹锳 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结合的观点试论 长恨歌 2 一文 则从另一角度分析问题 认为 长恨歌 前半部分在写法上属于现实主义 故以讽谕为主 后半部分在写法 上则采用浪漫主义 所述已非史实 而多凭想象 参以夸张 故假 李 杨故事寄托了普通人的爱情理想 两部分的主导方面在后半篇 为使前后有机结合 前半部分的讽刺保持着一定限度 而且多有讳 饰 将此诗单纯地看作讽刺诗或爱情诗 都是不恰当的 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爱情主题说和讽谕主题说在论争中各自强化自 己的观点 各是其是 各非其非 相持不下 使双重主题说处于相 对受冷落的地位 但仍有一些学者从较为新颖的角度阐释这一派观 点 刘辉扬 一篇长恨有风情 3 一文认为 正确认识李 杨爱 情的性质是理解和评论 长恨歌 主题的首要前提 根据恩格斯在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关于爱情的论断来衡量 李 杨 的爱情既非纯功利的政治联姻 又非一般统治者对女性的玩弄 而 属于恩格斯所说的 统治阶级的浪漫事迹 如此 李 杨的爱情 就具有了两重性 一是浪漫事迹所固有的爱情的强烈性 二是由他 们的阶级本质决定了的爱情的腐朽性 基于李 杨爱情的两重性 白居易一方面对李 杨爱情诚挚热烈及其悲剧性结局寄予同情 并 给予讴歌和咏叹 另一方面对李 杨爱情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腐朽 性的部分又有所不满 并给予委婉的讽刺和批判 于是形成了 长 恨歌 的同情与讽刺 讴歌与批判双重基调交织在一起的独特风貌 这种双重基调贯穿全诗的始终 不过前半部分讽刺的基调比较昂扬 后半部分同情的基调更为浓郁 如果说前半部分是讽刺中包含着同 情的话 那么 后半部分则是同情中交织着讽刺 肖瑞峰 一篇 长恨 有风情 4 一文则从另一角度着眼 指出白居易曾对诗 的主题作过精辟的概括和巧妙的提示 一篇长恨有风情 因此 正确阐释 风情 一词的含义实为探讨 长恨歌 主题的关 键所在 作者从六个方面考释了 风情 的含义 白居易所言 风 情 的 风 与 风 雅 颂 的 风 意同 有 风情 就是说 长恨歌 有 风 诗的情致 即有 美刺 之意 据此作者认为 长恨歌 集 美刺 二任于一身 刺 其所欲刺 美 其所 欲美 以 厚人伦 移风俗 所以 其主题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试图通过李隆基荒淫误国的事实告诫后代的帝王 尤其是当时 正在执政的唐宪宗应躬亲朝政 励精图治 而不应沈湎酒色 酿致 祸乱 二是试图通过李 杨之间的真挚爱情昭示世人 尤其是青年 男女应两情长相依 白头偕老 而不应见异思迁 始乱终弃 前者 用以 刺上 后者用以 化下 为了 刺上 必须遵循现实 主义创作原则 不讳言李 杨的淫逸误国的史实 为了 化下 白氏又不得不给李 杨的爱情涂上理想主义的色彩 双重主题 两 付笔墨 使 长恨歌 色彩斑斓 风情绰约 在对 长恨歌 双重主题 的探讨过程中 关于双重主题的两个 方面 即批判与歌颂或讽刺与赞美之间有无矛盾冲突的问题 不同 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刘长典 试论 长恨歌 主题思想 5 一 文认为 诗的前半部分以批评为主 带有讽谕的意味 后半部分则 以同情为主 带有歌颂的意味 这两者本来是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 但通过马嵬事变联系了起来 因为李 杨的悲欢离合是与政治问题 密不可分的 正是李隆基纵情声色 滥宠杨妃 不恤国事 纔招致 了安史之乱 正是安史之乱 造成了杨妃的惨死 酿成了他们生离 死别 抱恨终生的悲剧 作为白居易 既要批评 又要颂扬 二者 如何能统一呢 该文指出 长恨歌 主题的复杂性也正表现在这 里 也许正因为李 杨爱情的悲剧性结局和白氏对李 杨故事的矛 盾态度 诗纔以 长恨 命题 以 长恨 作结 如果舌头不打弯儿地说 双重主题说应该是一种和稀泥的观点 它 认定 诉讼 双方即讽谕主题说与爱情主题说各有对错 因而各打 五十大板 又各赏银五十两 以此算作对双方争执的最终判决 这 种判决 判断 在司法上是不应该出现的 在学术研究上也是有它 的不足之处的 我以为双重主题说的失误之一是相对忽略李 杨的 荒疏朝政与缠绵爱情的密切关系 相对忽视正是李 杨的爱情导致 了朝政的荒疏这一事实 失误之二是过分强调事物两个方面的矛盾 对立 相对忽视两个方面的融合统一 而当我们把李 杨的荒疏朝 政看作追求缠绵爱情导致的一个方面的结果时 就不会再认为白居 易对李 杨的态度是绝对矛盾的了 这就正如现实生活中一些恋爱 中的女孩子执拗地问男孩子的一个问题 如果你母亲与我同时落水 你会首先去救谁 对于一个既爱母亲又爱恋人的男孩 应该说这道 选择题不可能有答案 因为先救恋人意味着他是一个不孝之子 而 先救母亲又意味着他对她的爱不够深厚 如果我们允许这个问题存 在 面对这样的两难选择 一个完善的人感受到的应是困惑与无奈 而不只是泾渭分明的心理矛盾 另外 学人对 风情 似乎索解过 深 我以为 风情 就是指男女之情 就象秦朝釪 消寒诗话 所 用之例 元微之有绝句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 半缘修道半 缘君 或以为风情诗 或以为悼亡也 夫风情固伤雅道 悼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