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咳嗽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_第4页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辨证治疗咳嗽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急性咳嗽多为病毒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等急性肺疾患的主 要表现 慢性咳嗽多为久咳失治或治而不当 或饮食宜忌不分所致 治疗上应按治病求本综合治疗 单从咳嗽药来说有中枢镇咳药 祛痰 止咳药及平喘药之分 有句广告语 只选对的 不选贵的 对症的 药物才是最好的 换言之 咳嗽用药有讲究 在日常生活中应辨证地 对待咳嗽服药 1 外感风寒型咳嗽 初起咳嗽痰稀或痰白粘 或兼有鼻塞流涕 或兼头痛 舌苔薄白 以辛温散寒 化痰止咳类药物治疗 忌吃生冷 黏糯滋腻之物 如香蕉 柿子 蚌肉 螃蟹等 2 风热型咳嗽 也可称为肺热型咳嗽 咳痰黄稠 咳而不爽 或 兼有口渴咽痛 或发热声哑 舌苔薄黄 给予清肺热化痰止咳 食物 上宜吃梨子 无花果 薄荷 胖大海 西瓜 鸭蛋 金银花等 忌吃 辛热黏滋补益之品 如龙眼肉 狗肉 胡椒等 3 肺燥型咳嗽 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 或鼻燥咽干 舌苔薄 而少津 燥咳者应选能润肺生津止咳的药物 食物配以蜂蜜 甘蔗 橄榄 鸭肉 白木耳等 忌吃香燥 煎炸 温热 辛辣的食物 如爆 米花 炒花生 辣椒 烟洒等 川贝是止咳化痰的良药 但是 为什 么有些人咳嗽服用后甚至咳得更厉害呢 中医认为 五脏六腑皆令人 咳 非独肺也 可见咳嗽的原因复杂 不是川贝一味药能通治的 咳嗽有各种临床症状和不同的表现 主要症状有 风寒咳嗽多系受风寒所致 主要症状有畏寒 头痛 流清涕 咳 嗽 痰呈稀薄泡沫白色 药物选用消咳喘 半夏露 杏苏止咳糖浆等 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痰色黄稠 难咳 口渴 咽干疼痛 流黄涕 并 有发热 头痛 头晕等症 用蛇胆川贝液 枇杷露 羚羊清肺丸等药 燥热咳嗽者一般痰少 可用雪梨膏 枇杷叶膏 川贝雪梨糖浆等 肺 热咳嗽者痰液一般较粘稠 色黄 不易咳出 可用枇杷糖浆等 肺虚 咳嗽主要表现为久咳不愈 痰稀气喘 可服人参保肺丸等 肺湿咳嗽 以体弱老人居多 可服二陈丸 半夏天麻丸等 多痰哮喘者宜加服人 参蛤蚧丸 但不可服用雪梨膏 梨膏糖等 川贝母性味苦甘 微寒 有止咳化痰 清热散结 润肺的功能 多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内热的久咳 若寒性咳嗽服用就如 雪上加霜 适得其反 常见的川贝末有以下几种 2 1 川贝末 功用和川贝母相同 2 蛇胆川贝末 由川贝配合蛇胆汁组成 蛇胆能祛风除痰 行气 去湿 性偏凉 适用于风热咳嗽 3 陈皮川贝末 由川贝末配合陈皮组成 陈皮性味苦 辛温 能 理气健脾胃 燥湿祛痰 适用咳嗽痰多者 4 复方蛇胆川贝末 由川贝 蛇胆汁 七叶一枝花 马兜铃 苏 半夏制成 除苏半夏性偏温外 其余均为寒凉药物 适用于风热或痰 热咳嗽 综上所述 因燥热引起的咳嗽 表现有口干 痰少 稠粘 色黄 咽痛 或有发热 头痛等症状者 可服用川贝末 若口淡不渴 咽痒 以晚间咳嗽为主 痰稀白者 切不可盲目使用 还是请中医辨证后再 服用为妥 感冒愈后咳嗽不止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愈后咳嗽不止中医辨证治疗 感冒愈后咳嗽不止 患者服尽各种中西药 咳嗽总不愈 门诊所见 并非重疾 却很难愈 笔者多年对此留神观察 依主证特点和兼证的 不同 探求其病因病机和临床常见证型进行辨治 疗效颇佳 现归纳 最为多见的有以下几种证型 中医将感冒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证型 强调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的特点是 恶寒重 发热轻 头痛 关节疼痛明显 鼻塞声 重 流清鼻涕 口不渴 咳嗽时吐白稀痰 咽喉疼痛不明显 或仅见 咽痒 舌不红 药品薄白而润 治疗用辛温解表法 风热感冒的特点是 发热重 恶寒轻 或微恶风 咽干而痛 甚至咽 喉 扁桃体红肿疼痛 鼻塞流黄稠鼻黄 治疗口渴想喝水 咳嗽吐黏 痰 舌边尖红 苔薄黄 治疗用辛凉解表法 属于辛温解表以治疗风寒感冒的非处方药有风寒感冒冲剂 感冒清热 颗粒 荆防冲剂 参苏丸 午时茶颗粒等 属于辛凉解表以治疗风热感冒的非处方药有风热感冒冲剂 羚翘解毒 丸 桑菊感冒颗粒 银柴颗粒 板蓝根颗粒 双黄连口服液等 3 肺气郁逆肺气郁逆 肺气郁逆 感冒愈后 咳嗽不止 几乎皆有咽喉不利 咽痒即咳 咳声 不扬 或咳出少量黏痰 咳则缓解 甚则遗尿 诊见咽红 舌苔白或 薄黄 一般体征不明显 证属风邪蕴肺 肺气郁逆 用 宣肺方 系笔 者多年经验方 银花 15g 连翘 15g 芥穗 10g 桔梗 15g 枳壳 15g 百部 15g 射干 15g 胖大海 10g 陈皮 10g 蝉衣 6g 浙贝 10g 水煎服 煎药方法 先把群药加凉水或温水 忌用沸水 浸泡一小时后 水 量高于药面 2cm 沸后煎 10 分钟左右 约剩药汁 200ml 即可 二煎 加水 500ml 煎至 200ml 两汁合并 分两次温服 如此煎法 头煎 取药性轻清之 气 此走上焦 二煎取药性之 味 性味相助其效才佳 以下各方以此煎法为佳 本文所用之药 约有三分之二属 气药 久煎 15 分钟以上 会挥发贻尽而失效 所以提出此煎药方法 以下方药 煎服法同此 痰浊郁肺痰浊郁肺 痰浊郁肺主要表现为咳嗽阵作 痰黏稠难于咯出 口干黏腻 不思饮 食 常因剧咳引起面红 涕泪俱出 诊见舌咽潮红 舌苔黄白厚腻 脉象弦滑或小缓 证属痰浊壅塞 以致肺气宣降失司 用 宣降方 银 花 15g 连翘 15g 桔梗 20g 枳壳 15g 芦根 60g 郁金 15g 葶苈 子 20g 白前 15g 紫苑 15g 陈皮 15g 甘草 10g 若上症较重 咳嗽不得眠 卧则胸闷喘促 舌苔白黄厚腻 脉象弦滑 数 证属痰热壅塞的 肺实证 已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可用 宣泄痰 热方 银花 20g 连翘 20g 黄芩 20g 桑皮 20g 桔梗 20g 枳壳 15g 葶苈子 30g 芦根 60g 栝楼 30g 杏仁 10g 桃仁 10g 大黄 6g 气滞痰饮气滞痰饮 气滞痰饮 主要表现为咳嗽夜甚 吐泡沫稀痰 口苦咽干但不思饮 胸 肋胀满 舌苔白滑 脉象弦细 证属痰湿内盛 情志不遂 感受外邪 邪闭于肺 痰气互结 肺气升降失调 主证兼证相互影响 似五行中 的反侮证 用 宣调方 以宣肺疏气温化痰湿 柴胡 15g 半夏 15g 4 茯苓 30g 白术 20g 桂枝 15g 枳壳 15g 郁金 15g 桔梗 15g 当 归 15g 干姜 10g 甘草 6g 肺燥痰郁肺燥痰郁 肺燥痰郁 感冒后干咳不畅 痰黏稠或痰稀而黏 难于咯出 偶有咳震 胸胃疼痛 咽喉干痛 口干不思饮食 诊见 舌质淡红 舌苔白黄欠 润 脉象多细数 也有缓 弱 小滑 此证多为气阴受损 痰浊瘀积 于肺 痰浊又阻滞津液输布 故成痰和燥的矛盾病状 治用 宣润方 银花 15g 连翘 15g 炙芪 20g 沙参 15g 麦冬 15g 当归 15g 白 芍 20g 桔梗 20g 栝楼皮 15g 射干 15g 炙杷叶 20g 百部 20g 甘草 10g 此证的轻证 可用四鲜饮 笔者经验方 鲜桔皮 20g 不用干 品 鲜萝卜皮 100g 梨皮 20g 鲜姜 10g 加水 600ml 煮沸 3 分钟 随意饮用 一日服完 此方辛甘相伍 滋润布津 止咳化痰 川贝面蒸梨方 鸭梨 1 个 挖去子核 放入川贝面 3g 蒸熟全部食 用 一日二次 邪郁肺窍邪郁肺窍 邪郁肺窍 主要表现为咳嗽阵作 咽痛音哑 痰白黄 黏稠不定 遇风 冷则鼻塞流涕 打喷嚏 时有头昏耳堵状如失聪 观其鼻咽黏膜潮红 舌苔薄黄 其它体征不显 证属感冒余邪蕴结肺窍 以致清窍不利引 起阵咳和诸兼证 治用 宣通方 银花 15g 连翘 15g 桔梗 15g 射 干 15g 荆芥 15g 野菊花 30g 苍耳子 12g 麻黄 6g 柴胡 10g 辛夷 10g 荷梗 15g 炙芪 15g 水煎后 用头料药汁趁热对准鼻部先 熏吸 再服用可提高疗效 辨治体会辨治体会 1 感冒后的咳嗽 病位在肺 病因为外邪郁于肺系 肺失 宣降 之权 以致气逆作咳 肺为娇脏 职司清肃 最畏邪扰 其咳不止者 一为 邪气留恋 致肺气郁闭 津液输布阻逆 聚液为痰 痰亦属扰肺的邪 气 二为在感冒病程中外邪损害气阴 肺失濡润 亦成气逆作咳 三 为失治与误治 误治者 多属病初邪盛之时 误用镇咳敛肺之药 导 致肺气郁闭 肺失宣降之权 无力恢复清肃之力 以致久咳不止 5 2 治疗感冒后咳嗽证的治法重在宣发 宣发含增加肺气功能和通过皮 毛 呼吸道排出蕴邪和痰浊 肺无邪扰 自然咳止 上述各方证疗效 颇佳是依据肺系的生理功能 用审因论治方法取得效验的结果 区别 于见炎消炎 见咳止咳 见痰袪痰的方法 3 上述各方几乎皆用银翘 因银翘具辛凉甘润 轻清走上焦 以宣泄 风热余邪 方用浙贝不用川贝 因浙贝长于宣肺止咳 适宜外感咳嗽 证 川贝长于补肺止咳 适宜内伤咳嗽证 桔梗与枳壳皆有宽胸治咳 之效 但桔梗主升 枳壳主降 两药合用适宜肺气的宣降功能 用以 增强全方药的效用 4 各方证若见鼻塞流涕 原方加辛夷 苍耳子 胸闷加郁金 栝楼 便秘用栝楼仁 重用紫苑至 20 30g 咽痒即咳 偏寒加荆芥 偏热 加大海 音哑加蝉衣 木蝴蝶 大海 咳则遗尿加麻黄 10g 五味子 3g 久咳反复发作 易汗出 易感冒加黄芪 防风 以扶正祛邪 宋康辨治慢性咳嗽经验宋康辨治慢性咳嗽经验 杨理超夏永良宋康 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目前将持续 8 周以上 胸片或 ct 等提 示胸部无明显病灶的咳嗽称 为慢性不明原因咳嗽 简称慢性咳嗽 现 代医学研究 表明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鼻 后滴流综合征 pnds 嗜酸粒细胞性支 气管炎 eb 胃食管反流性咳 嗽 gerc 以及其 他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 chb 变应性咳嗽 ac 心理性咳嗽等 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元关 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1 临床上咳嗽病因繁多且涉 及面广 易被误诊 漏诊 误治 宋师从 事呼吸系统 疾病的治疗和科研工作多年 治疗慢性咳嗽有丰富的 临床 经验 造诣颇深 笔者有幸从师侍诊 获益良 多 今不揣愚陋 结合案 例 略述其治疗经验如下 1 咳嗽变异型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陈某 女 40 岁 2006 年 10 月 7 日初诊 反复 咳嗽 4 年余 常因冷空 气 灰尘 油烟等刺激性气味 接触后容易诱发或加重 每次发作 咳 6 嗽常持续 3 月 余 此次因 3 月前受寒后 咳嗽又作 干咳为主 痰 少白 粘 夜间和晨起咳嗽为甚 闻到异味咳嗽加重 咽痒则咳剧难以抑制 胃纳尚可 夜寐欠安 舌淡 苔薄 脉弦紧 服感冒药 抗菌素 止咳 药 疗效欠 佳 曾查血象 胸部 x 线等检查未见异常发现 查肺 功能 及支气管激发试验 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西 医诊为咳嗽变异性哮 喘 中医诊为咳嗽 证属久咳伤 阴 肺失清润 复加风寒犯肺 肺失宣 降 治拟怯风解痊止咳 佐以养阴润肺之法 处方 荆芥 防风 杏仁 批把叶 紫草 茜草 地肤子 苍耳子 地 龙 炙紫苑 炙冬花 乌 玄参 南沙参 北沙参各 1og 蝉衣 桔梗各 6g 鲜芦根 30g 甘草 3g 同时 配合西药治疗 隅替盼片口服 每晚 1 次 每次 1mg 共 60 片 另嘱饮食宜清淡为主 忌食生冷粘腻 油炸之品 禁烟酒 避免烟尘异味 7 剂后 咳嗽减 轻 效不更方 再服 14 剂 咳嗽逐渐消失 至冬令 之 时 予以中药膏方调补 法取怯风解痊 益肺固 表 补肾 其后咳嗽未 发 按 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 是近年来才被临 床重视的特殊类型的哮喘 也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 之一 咳嗽是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 无明显 喘息 气促等症状或体征 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中医学上 将本病归属 于 咳嗽 肺痹 肺瘦 风咳 痊咳 等范畴 本病常以 风邪为患 肺失宣降 邪阻肺络 气道孪急所致 临床上表现出风邪的 特 点 如 风善行数变 风盛则孪急 及 风邪为患 可致彦痒 等 问 治疗上若按一般的宣肺化痰止咳 法 则疗效常不佳 宋师认为 治 疗需重视 怯风 或为法风解痊 外风 或为疏肝平肝 内风 在辨 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搜风通络之品 使风邪外达 肺 气得以宣发 清肃 之令得行 气道得以通利 故可取 得较好的疗效 当然 在病情缓解期 宜重视益肺固 表补肾 现代医学认为 该病常因气道存在变应性炎 症 及气道高反应 从而导致气道对各种刺激反应不 一 如支气管平滑肌痊 孪 表现为喘息症状 如支气 管粘膜肿胀为主者 则表现咳嗽为主 3 药理研究表 明 地肤子 苍耳子 地龙 辛夷 蝉衣等风药具有 提 高细胞免疫力 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 拮抗组胶 抗过敏性 炎症等作用 且西药自同替盼为抗 组胶和抗过敏介质释放药 能抑制和 拮抗气道变应性 炎症及气道高反应 中西医结合 疗效甚佳 7 2 鼻后滴流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刘某 女 45 岁 2006 年 6 月 15 日初诊 患者 自述 2 年前因外感后咳嗽一症始终未缓解 每遇风寒 等后症状加重 咳 嗽以晨起和白天为主 痰少难咯 出 咽喉不适 咽后壁粘液附着感 时 觉喉痒 清嗓 后感缓解 时流浊涕 鼻塞 鼻痒 喷嗖时作 此次 3 月 前因受寒诸症加重 胃纳尚可 二便尚调 舌质 红 苔黄稍腻 脉滑 行胸部 x 线检查未见异常发 现 行鼻窦 ct 示 鼻粘膜增厚 窦腔模糊不 清 考 虑为鼻后滴流综合征 中医诊断 咳嗽 证属邪犯鼻 窍 肺气失 宣 治以宣窍桂风 清热止咳法 处方 霍香 苏叶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地龙 紫草 茜草 炙紫苑 炙冬花 黄芩各 10g 鱼腥草 30g 木 蝴蝶 蝉蜕各 6g 杏仁 桔梗各 1og 甘草 3g 7 剂 服药后 诸症 明显好转 鼻部症状较前减轻 咳 嗽亦减 咽部仍不适 再服 7 剂 症 状明显减轻 续 服 14 剂巩固治疗 按 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 是指由于鼻部疾 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 咽喉部 甚至反流人声门或 气管 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其 特点是病 理性鼻分泌物分泌过多并伴有多种微生物 细胞因 子 炎性 介质等向鼻咽部 咽喉部下滴 其机制是上 气道内的咳嗽反射传入神 经受到了机械刺激而为 咳 4 中医学认为 肺开窍于鼻 喉接于气道 与肺 相通 为肺之所属 故肺 气道 喉 鼻共同构成 肺系 以维持 人体呼吸正常生理活动 正如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曰 肺 在 窍为鼻 灵枢 脉度 曰 肺气通于鼻 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 灵枢 本神 曰 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少气 实则 因鼻肺相关 鼻窍不利 常引 起肺之宣发肃 降失常 而引起咳嗽 本例患者为邪犯鼻窍 肺气失 宣 而出现诸症 上焦病位相对较表浅 用药宜轻 灵 轻扬透达 利于宣畅 肺气 因势利导 不可攻 伐 方中以霍香 苏叶 白芷 苍耳子 辛夷 地龙 芳香宣窍法风 紫草 茜草凉血栓风止咳 木蝴蝶 蝉蜕桂风利 咽 黄苓 鱼腥草清肺热 紫苑 款冬花 润肺化痰止咳 杏仁 桔梗宣 降肺气而利咽 甘草调 和诸药 全方切准疾病的本质 使鼻通 咳平 痰 化 迅速控制症状 缓解病人的痛苦 是故病有三 层 治有三法 层 层护卫 法法兼到 8 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赵某 男 32 岁 2006 年 9 月 10 日初诊 患者 述 3 月前因受凉后出现 咳嗽 虽经治疗 然咳嗽仍 在 以干咳为主 呈刺激性 偶尔咳少许粘 痰 色黄 咽痒不适 以白天和夜间咳嗽较剧 每遇冷空气 油烟 灰 尘 异味等咳嗽常加重 时有头身困 重 胃纳如常 二便无殊 舌质淡 红 苔黄微腻 脉 滑 曾在外院行胸部 x 线检查未见异常发现 肺通气 功能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 pefr 正常 痰细胞学 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二三 0 03 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该证属于痰热挟风型 方拟 清热化痰 桂 风止咳法 方药 桑白皮 杏仁 批把叶 天竺黄 淡 竹茹 厚朴 防风 黄芩 乌玄参 浙贝母各 1og 蝉蜕 桔梗各 9g 薏苡仁 鲜芦根各 30g 甘草 3g 7 剂后 咳嗽减轻 再服 14 剂 咳嗽 逐渐消失 按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是一种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 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 是慢 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它很像是以痰液中能 测出嗜酸细 胞为特点的哮喘 但与哮喘对比 没有可逆性气道阻塞或气 道高反应性 可能发展成为慢性气道的炎症 也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哮 喘 5 因肺为娇脏 易受邪侵 而风为六淫之首 其他外邪多随风邪 侵袭而人 故肺气被郁 肺失宣肃 肺热内郁 蒸液成痰 痰湿 犯肺 而 致咳呛 治疗重在清热化痰 桂风止咳 方 中桑白皮 杏仁 批把叶 清降肺气 天空黄 淡竹茹 化痰止咳 黄苓 鲜芦根 乌玄参 浙贝母 清肺生 津 润燥止咳 防风 蝉蜕怯风抗过敏 薏仁除湿 厚朴 桔梗 调畅气机 以助化湿 甘草调和诸药 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黄某 男 42 岁 2006 年 6 月 17 日初诊 患者 咳嗽 咳痰 咳嗽以日 间较明显 伴胃院部嘈杂不 适 时感烧心 泛酸 暧气 胸闷等不适 病证反复 发作已有 5 年余 近 3 月来因饮食不慎 而致诸症加 重 痰 黄质粘 胃纳欠佳 二便尚正常 舌色淡红 苔黄稍厚腻 脉滑 既往 有慢性浅表性胃炎 反流性 食管炎史 曾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 证 属胃热气 逆 肺失肃降 拟降逆和胃 清热化痰法 处方 旋 覆花 包煎 jl 连各饨 吴英 3g 蒲公英 30g 代赭石 先煎 般瓦楞子 9 先煎 各 15g 杏仁 批把 叶 天竺黄 淡竹茹 前胡 苏子各 log 蝉 衣 6g 甘草 3g 并嘱患者少食多餐 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 避免进食酸 性 油腻食物及饮料 避免饮用咖啡及吸 烟 7 剂后 诸症状明显好转 续服 20 余剂 始见诸 症逐渐消失 按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gerc 是因胃酸和其 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 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 表现 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迷走神经反射 气 道微吸 人 反流物直接刺激以及神经肤的参与等 常由酸与 食管和气 管粘膜的化学感受器接触而激发 进而导致 支气管痊孪 发生咳嗽等 中医学中并无 胃食管反流 这一病名 其诊断和辨证论治可参照相关 疾病如吞酸 嘈杂 胸痹 噎膈 梅核气等 病变部位食 管 食管属 胃 为胃气所主 因此脾胃升降失调 胃 中浊气上逆为其主要病机 正 如 素问 咳论 所 说 聚于胃 关于肺 宋师认为 此种咳嗽 先有 胃肠疾患 后生咳嗽 既无表证 当求内因 所谓诸 脏先伤 后传于肺 标见于肺 而其本在胃也 故治 疗上 当以肺为标 胃为本 止咳为标 降逆为本 胃气降则肺气办降 肺气降而咳嗽自止 治疗时应当 以和胃 降逆为大法 辅以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之品 方选川连 淡吴萸 锻瓦楞子和胃制酸 旋覆花 代赭石重镇降逆 蒲 公英清胃热 批把叶和胃下气 杏 仁 蝉衣 前胡 苏子宣降肺气 天 竺黄 淡竹茹等 清化痰热 甘草调和诸药 共奏和胃降逆 化痰止咳 之功 治疗咳嗽 还是从寒热虚实着手的好 可以执简御繁 从西医病名来 辨 还是容易误入歧途 咳嗽辨治管見咳嗽辨治管見 孫立亭 山東淄博市中心醫院 淄博 255036 咳嗽為一常見症狀 可見於多種疾病 前人治咳嗽首辨外感內傷 次以寒熱虛實辨治 筆者經多年臨床觀察體會到 咳嗽的外感內傷大 多難以截然劃分 往往互相影響或互為因果 所以辨治似有漫無邊際 之感 而從痰入手辨治咳嗽 首辨有痰無痰 有痰者辨寒痰 熱痰 10 無痰者辨肺燥 陰虛則可以執簡馭繁 今將辨治咳嗽粗淺體會介紹如 下 l 寒痰寒痰 本證多見於慢支反復發作者 主要表現為咳嗽反復發作 痰或多 或少 色白或帶灰色 或伴有胸悶 嘔惡 脘腹痞滿 舌淡紅 苔白 膩 脈濡滑 治以燥濕化痰溫肺化飲 以小青龍湯或麻杏二三湯 焦樹 德經驗方 化裁 伴鼻塞流涕等表證者 酌加解表藥 伴氣短汗出者 酌加益氣藥 此非熱證 如以抗菌消炎為指導思想而重用清熱解毒藥 則收效不佳 被除邪氣的方法有多種 重在辨證 只要辨證準確 邪 去病自癒 前人有以宣肺法治水腫者 以宣肺促利尿 日提壺揭蓋 筆者藉鑑此法 治咳時常用豬苓 茯苓以利尿促宣肺 取得了較好的 療效 典型病例 某女 54 歲 咳嗽咯痰半月而就診 素患 慢支 形 體肥胖 此次發病由外感引起 經用多種抗生素無效 症見咳嗽 咯 白痰 量多 胸悶氣短 脘腹脹悶 食欲不振 大小便正常 舌淡紅 稍暗 苔白膩 脈滑 處方 炙麻黃 杏仁 陳皮 茯苓 半夏 紫 蘇子 炒萊菔子 豬苓 桃仁 蘇梗 紫菀各 lOg 白芥子 6g 服 5 劑後 症狀大減 痰已較少 減麻黃為 6g 去白芥子 加白朮 lOg 再服 5 劑 症狀全部消除 2 熱痰熱痰 本證多見於慢支並發肺部感染或急性肺炎 支氣管炎者 主要表 現為咳嗽氣粗 痰多色黃且粘 或伴咽喉腫痛 胸悶胸痛 或身熱面 赤 舌紅苔黃膩 脈滑數 治以清肺化痰止咳 千金葦莖湯合葶藶大 棗瀉肺湯化裁 並輔以利尿藥 因屬熱證 故改用竹葉 車前草 並 酌加清熱解毒藥 但不宜過多 應以化痰為主 發熱者加地骨皮 牡 丹皮 典型病例 某男 31 歲 咳嗽咯痰 5d 因淋雨後出現發熱惡寒 自服復方大青葉片及速效感冒膠囊後表證已去而咳嗽不止 咯黃痰 11 量中等 伴胸悶胸痛 咽乾咽痛 舌邊尖紅 苔黃膩 脈滑 聽診雙 肺呼吸音粗糙 胸透示 雙肺紋理增粗 處方 蘆根 生薏苡仁 冬 瓜仁 瓜萎各 15g 桃仁 杏仁 葶藶子 浙貝母 車前草 黃芩各 lOg 竹葉 6g 蒲公英 30g 服 3 劑後 症狀明顯減輕 去冬瓜仁 浙 貝母 加赤芍 15g 再服 3 劑後症狀全部消除 3 肺燥肺燥 本證多見於秋季外感者 多為秋燥傷肺所致 主要表現為乾咳無 痰 咽喉乾癢 口鼻乾燥 舌淡紅少津 苔薄或白或黃 脈小數 治 以清肺潤燥止咳 桑杏湯合生脈散化裁 治療此證應注意輕宣肺衛 清熱忌用苦藥 潤燥要防滋膩 用藥量不宜太重 典型病例 某女 33 歲 咳嗽 3d 而就診 症見乾咳無痰 伴鼻咽 乾燥 口乾 不發熱 飲食二便正常 舌淡紅 苔簿白少津 脈細小 數 處方 桑葉 川貝母 淡豆鼓 桅子各 6g 杏仁 沙參 麥冬 五味子 蟬蛻各 10g 太子參 15g 梨皮 1 個 上方服 3 劑後 諸症明 顯減輕 續服 2 劑後 症狀基本消失 囑每日食梨二三個以善後 4 陰虛陰虛 本證多見於素患慢支而素體陰虛者 主要表現為幹咳無痰或有少 量粘痰 口咽乾燥 乏力 或有汗出 低熱 舌紅少苔少津 脈細 治以養陰潤肺止咳 清燥救肺湯或薛生白潤肺方 北沙參 玉竹 茯神 石斛 甜杏仁 生扁豆 化裁 遵久病入絡之說 養血潤肺 活血通絡 之品均可酌情加入 典型病例 某男 64 歲 乾咳無痰 10 餘天而就診 素患 慢支 入冬即發 症見乾咳無痰 咽喉乾癢 乏力 汗出 胸悶 夜不能寐 納少 便乾 舌暗紅 少苔少津 脈細小數 處方 沙參 玉竹 太 子參 赤芍各 15g 茯苓 石斛 杏仁 桃仁 白扁豆 麥冬 五味子 玄參 蟬蛻各 l0g 服 5 劑後症狀明顯減輕 大便通 去蟬蛻 玄參 加生熟地黃各 15g 山萸肉 l0g 再服 5 劑 症狀基本消除 囑平素謹 慎起居 避免外感 並每日食梨一二個 另服六味地黃丸 每日 2 丸 12 以助正氣 預防復發 5 體會體會 素問 咳論 云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人們大多把 這句經文的意思理解為其他臟腑功能失調也可導致咳嗽 這固然不錯 但換一角度看 這句經文分明又在提醒我們 咳嗽不限於肺卻又不離 乎肺 重點仍然在肺 正如張景岳所說 咳證雖多 無非肺病 咳嗽 一症 不論外感內傷 都是肺係受病肺氣上逆所致 而肺氣壅塞 不 能通調水道輸布津液則易生痰濁 且痰濁又可阻滯氣機而加重咳嗽 所以從痰辨治咳嗽往往可以提綱契領 凡有痰者必先化痰 痰去則氣 機通暢而咳嗽止 臨床常見的失誤是 該化痰者不化痰 當潤費時反 用燥 辨正欠精細 組方不妙 此外 化痰與養陰藥一般不宜並用 只需對少數痰少而粘的患者 在化痰藥中加入一二味養陰藥如百合 沙參之類 以使痰液稀化 易於排出 而乾咳無痰者 則要甘寒養陰 潤肺 大忌燥性藥 養陰潤肺也要防滋膩礙胃 另外 桃仁 赤芍等 活血通絡藥可以改善肺部氣血運行 有利於驅邪外出 因此不論有痰 無痰均宜用 除以上分型施治外 還應注意調護 服藥期間要忌食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1989 年第 6 期第 3 4 页 摘要 曹余德老中医行医 40 余载 学验俱丰 学术上远宗仲景 近效 杏轩 兼采诸家之长 融汇贯通 临床实践 效验甚众 今将曹老治 疗咳嗽一证的经验介绍如下 以示曹老匠心独具一端 曹老认为咳嗽一证 虽非大病 但治不得法则缠绵难愈 无论外感或 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 肺气上逆而致咳 因此治疗咳嗽 首当治肺 历代对咳嗽的分类名目繁多 曹老从临床治疗的实践出发主张不必拘 泥于分类 因为在治疗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寒证化热 虚中挟实等变 化 故临证应辨清寒热虚实 随证施治 他提出了治疗咳嗽的四个步 骤 宣通 疏理 清肃 润养 大凡咳嗽经过此四步治疗 多可基本 13 治愈 然非所有咳嗽均需经历此四步 每步治疗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 同 尚需根据临床具体症情而定 宣通肺气宣通肺气 首举麻黄首举麻黄 曹老认为外感咳嗽或慢性咳嗽加剧 均乃感受外邪所致 外邪客于肺 中 肺气失宣 故而咳嗽 每见鼻塞流涕 咽痒欲咳 咳而不畅 咳 甚胸痛 痰稠粘附 咳咯不爽 此外邪郁结肺中 阻塞肺气宣通 治 疗当先宣肺 肺气宣通 方可驱邪外达 宣肺首推麻黄 曹老主张用 宣散力强之生麻黄 麻黄虽性温 但无论寒邪 热邪均可使用 不必 顾忌 关键在于配伍 他常常风寒以三拗汤 风热以麻杏石甘汤为基 本方 酌加桔梗 枳壳 一升一开 通达气机 前胡 桑白皮辛散苦 降 宣通肺气 瓜蒌皮 枇杷 芦根止咳化痰 清热生津 对于要求服成药 者 也在用罗汉果糖浆的同时 主张加用单味麻黄煎水冲服 以增强宣散之 力 简便有效 可谓创新之举 在外邪未清之前 曹老不主张用敛镇之剂 强止其咳 曹老说 临床 上常碰到一些数月咳嗽不愈之患者 此多为过早服用了配药镇咳剂与 抗生素之故 抗生素可能属寒凉性质 寒凉药与敛镇之剂可阻遏肺气 的宣通 不能使邪外达 纵然暂时见轻 也常反复 终不能治彻 主 要原因是闭门过早 贼未驱走 更不能认为久咳属虚 而妄投补益之 剂 那样错上加错 理应先开门而后驱邪 必须用麻黄宣通肺气 才 能因势利导 则咳嗽可除矣 疏理气机疏理气机 小柴胡辈小柴胡辈 小柴胡汤出源于 伤寒论 虽为少阳证之剂 但临床应用范围甚广 曹老认为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 可治疗太 少两经之病 解半表半里 之邪 咳嗽一症 若经宣散 表邪未解 续用麻黄之剂宣散外 可配 小柴胡汤疏理气机 以解胸中痰气郁结 方中柴胡 黄芩一疏一清 既可疏通气机 又能清透解表 人参可用太子参代 扶正攘外 半夏 生姜与黄芩同用苦辛通降 可宣通气机 消痞除满 通常经过宣通 疏理后 则肺气得以宣畅 曹老风趣地说 此门已开 贼亦祛除 当宜闭门 以修善 14 清气肃肺清气肃肺 止嗽加味止嗽加味 曹老善用止嗽散加味以清气化痰 肃肺止咳 程钟龄的止嗽散中 既 有桔梗之升 又有白前之降 既有荆芥之辛散 又有紫菀 百部之润 收 临证若见喉燥咽痛 咳吐黄痰 舌质偏红 尖有红点 此乃风邪 化热 热伤肺津 在止嗽散基础上加石膏 知母 黄芩清肺泄热 桑 白皮 瓜蒌皮 冬瓜子清化痰热 加沙参 花粉 芦根清热生津 曹老在舌诊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 他常说 中医舌诊最客观 最直 接 最可靠 他在临床上除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外 且十分注意有 否红点 瘀斑及其分布位置 舌下静脉充盈曲张的情况等 对于咳嗽 一症 他认为舌尖见有红点 这是蕈状乳头充血的表现 在辨证时可 作为外邪化热的标志 表示肺经有热 又认为舌质暗兼有瘀斑 舌下 静脉粗张 属血瘀现象 为气机不畅 痰气郁结所致 在临床治疗上 除用活血药外可酌加疏通气机之品 方能收效 曹老认为一般咳嗽多半经此治疗而可告愈 少数肺阴亏耗严重或久病体 虚者 尚需进一步润养 润肺养阴润肺养阴 善用生脉善用生脉 临床经常可见一些咳嗽延绵不休 又易感受外邪 病根较深 难取速效 其 咳嗽特征为干咳无痰或少痰 咳声短促 此乃肺阴耗伤 肺气虚弱所致 曹 老认为此时不宜再用宣散之品 防其更伤其正 治当滋润肺阴 敛养 肺气 甚则补肾纳气 曹老十分赞赏生脉散 他说 生脉散虽仅三 味 气阴两面均能顾及 人参大补元气 若无可以太子参代 如需 偏重补阴 可与南北沙参同用 麦冬养肺阴 润肺止咳 五味子能敛 肺气 又能纳肾气 可谓少而精 若痰少不畅可加杏仁 川贝 肺热 加黄芩 知母 阴虚加玉竹 花粉 肾气虚弱可合七味都气丸同用 总之 曹老运用此四步 在临床上治疗咳嗽得心应手 每获效验 这 是他多年临床实践的结晶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治疗咳嗽偏方大汇总治疗咳嗽偏方大汇总 治疗咳嗽的 51 个偏方 转 1 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 1 个 葱白 6 根 生姜 15 克 用水三碗先将萝卜 煮熟 再放葱白 姜 煮剩一碗汤 连渣一次服 宣肺解表 化痰止咳 治风寒咳 嗽 痰多泡沫 伴畏寒 身倦酸痛等 15 2 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 30 克 鲜姜 15 克 红枣 30 克 以水三碗煎 至过半 顿服 服后出微汗即愈 驱风散寒 治伤风咳嗽 胃寒刺痛 产后受寒 腹泻 恶阴等 3 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芜荽 香菜 30 克 饴糖 30 克 大米 100 克 先将大米 洗净 加水煮汤 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 饴糖搅拌后蒸 10 分钟 趁热一次 服 注意避风寒 发汗透表 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 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 1 个 蜂蜜 30 克 白胡椒 5 粒 麻黄 2 克 将萝卜洗净 切片 放入碗内 倒入蜂蜜及白胡椒 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 热顿服 卧床见汗即愈 发汗散寒 止咳化痰 治风寒咳嗽 5 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 熟羊脂 250 克 熟羊髓 250 克 白沙蜜 250 克 生 姜汁 100 毫升 生地黄汁 500 毫升 羊脂煎 令沸 次下羊髓 又令沸 次下蜜 地黄 生姜汁 不住手搅 微火熬数沸成膏 每日空腹温酒调 1 匙 或做姜汤 或做粥食亦可 补虚润肺 祛风化毒 治阴虚发热 骨蒸劳热 虚劳瘦弱 咳嗽 肺痿 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6 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鲜梨 500 克 贝母末 6 克 白糖 30 克 将梨去皮剖 开 去核 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 合起放在碗内蒸熟 早晚分食 清热化痰 散 结解表 用治咳嗽或肺痈 症见胸痛 寒战 咳嗽 发热 口干 咽燥 痰黄腥臭 或脓血痰等 7 饮马乳清热止嗽 鲜马乳 300 毫升 白糖适量 将马乳煮沸 饮时加白糖 据介绍 马乳 止渴疗热 有补血生津 润燥止嗽的功效肺结核的咳嗽 潮热 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 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燕窝 10 克 大米 100 克 冰糖 50 克 将燕窝放温 水中浸软 摘去绒毛污物 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 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 后放入锅内 加清水三大碗 旺火烧开 改用文火熬煮 将发好纯净的燕窝 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 1 小时 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滋阴润肺 止咳化痰 治 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9 燕窝梨大养肺阴 燕窝 5 克 水浸泡 白梨 2 个 川贝母 10 克 冰糖 5 克 白梨挖去核心 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 盖好扎紧放碗中 隔水炖熟 服食 养 阴润燥 止咳化痰 治多年痰咳 气短乏力 16 10 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 1 个 白胡椒 5 粒 生姜 3 片 陈皮 1 片 加水 共煎 30 分钟 日饮汤 2 次 下气消痰 治咳嗽痰多 治疗咳嗽的 51 个偏方 11 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黄豆 冰糖 黄豆浸泡磨汁 煮沸后加糖饮用 每日 清晨空腹饮 1 碗 健脾宽中 润燥掐水 清肺止咳 化痰 治疳积瘦弱 肺热咳 嗽等 12 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 500 克 红糖 白糖各 100 克 把豆腐当中挖 一窝 纳入红 白糖 放入碗内隔水煮 30 分钟 一次吃完 连服 4 次 清热 生 津 润燥 治咳嗽痰喘 13 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 橘皮各适量 共加水煎 日服 2 次 止咳化痰 治风寒咳嗽 痰多 14 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 1 个 猪肺 1 个 杏仁 15 克 加水共煮 1 小时 吃 肉饮汤 清热化痰 止咳平喘 治久咳不止 痰多气促 15 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 白糖 50 克 鸡蛋 1 个 鲜姜适量 先将鸡蛋打入碗 中 搅匀 白糖加水半碗煮沸 趁热冲蛋 搅和 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 调匀 每 日早晚各服 1 次 补虚损 治久咳不愈 16 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生芝麻 15 克 冰糖 10 克 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 开 水冲饮 润肺 生津 治夜嗽不止 咳嗽无痰 注 芝麻 1 把 生姜 50 克 共捣烂 煮汁服 亦有上述疗效 17 香油炒羊肝治久嗽 羊肝 60 克 香油 30 克 盐少许 将羊肝切片 锅内放 入香油至八成热 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 润肺止咳 治久咳不止 18 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 大白梨 1 个 蜂蜜 50 克 先把白梨挖去核 将蜂 蜜填入 加热蒸熟 每日早晚各吃 1 个 连吃数日 生津润燥 止咳化痰 治阴 虚肺燥之久咳咽干 手足心热等 19 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 燕窝 10 克 银耳 15 克 冰糖适量 将燕窝先用清 水测一遍 再放入热水中浸泡 3 4 小时 然后择去毛绒 再放入热水中泡 1 17 小时即成 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 银耳 冰糖 隔水炖熟 服食 补虚损 养肺 阴 退虚热 治干咳 盗汗或肺阴虚等 20 薯蓣粥健脾益肺生怀 山药 30 克 白糖少许 将山药轧细筛 调入凉水 边煮边搅 两三沸即成 加少许白糖调味 服食 补脾止泻 补肾收摄 治劳伤 咳喘 脾虚泄泻 以及一切赢弱虚损之病 21 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 山药 1000 克 蜜枣 10 个 板油丁 100 克 白糖 350 克 桂花汁 湿淀粉 熟猪油少许 1 山药洗净 放入锅内 加清水淹没山 药为度 用旺火煮 待山药较烂时捞起 去皮 用刀剖成 6 厘米长 3 厘米宽 的长方形 拍扁 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 2 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 碗 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 夹一层糖 板油丁 逐层放至碗口 撒上糖 扣 上盖盘 上笼蒸 1 小时左右 然后取下 翻身入盘 3 炒锅上火 滤入盘内汤 汁 放清水 100 克 白糖 150 克和少许桂花汁烧沸 用水淀粉勾欠 起锅浇 上山药上即成 补肾润肺 治肺虚久咳 脾虚腹泻 神疲体倦 四肢无力 久食 补肾强身 22 猪肉杏仁汤治咽痒咳嗽 瘦猪肉 50 克 杏仁 10 克 北沙参 15 克 共煎煮 汤饮 日服 2 次 清肺 化痰 生津 治咳嗽少痰 口渴咽干 咽痒等 23 花生枣蜜汤止咳化痰 花生米 大枣 蜂蜜各 30 克 用水共煎极烂 饮汤 日服 2 次 止嗽化痰 用治咳嗽 痰饮 形体消瘦 肠鸣 胸肋支满 目眩气短 24 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 白果 百合 北沙参各 25 克 冰糖适量 水煎取汁 加冰糖 每日 1 剂 润肺化痰 治久咳痰少 气短咽干 25 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 中草药 30 克 冰糖 50 克 将黄精洗净 用冷水 发泡 置砂锅内 再放入冰糖 加水适量 将锅置炉上 以武火煎煮 后用文火 煨熬 直至黄精烂熟为止 每日 2 次 吃黄精饮汤 清肺 理脾 益精 用治肺燥 肺虚之咳嗽 干咳无痰 咯吐不利 食少口干 肾虚精亏等 26 合雪梨汤滋阴润肺 百合 25 克 大雪梨 1 个 冰糖 20 克 百合用清水浸 泡一夜 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 再加半碗多清水 煮 1 个半 小时 待百合已烂时 加去皮切作块的雪梨和冰糖 再煮 30 分钟即成 滋阴 润肺 宁心止嗽 肺虚久咳者食用 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27 银耳鸭蛋汤滋阴清肺 银耳 15 冰糖 25 克 鸭蛋 1 只 银耳与冰糖共煮 18 水沸后打入鸭蛋 每日服 2 次 滋阴清肺 止渴生津 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 少 咽干口渴等症 28 竹沥粥功在清热化痰 竹沥 30 克 粳米 100 克 先煮粳米作粥 临熟入竹 沥 搅匀 任意食用 清热 豁痰 镇惊 治风热痰火 肺热咳嗽 痰多色黄 29 罗汉果柿饼汤清肺热 罗汉果半个 柿饼 3 个 冰糖 30 克 加清水两碗半 共煮至一碗半 再下冰糖 去渣 1 天分 3 次饮完 清肺热 去痰火 止咳嗽 治 小儿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症 30 无花果冰糖水治肺热咳嗽 无花果 30 克 冰糖适量 将无花果洗净 加水 与冰糖共煮 每日 1 次 连服 3 5 天可收显效 祛痰理气 润肺止咳 解毒润 肠 治肺热咳嗽 声音嘶哑 咽干喉痛 便秘 痔疮出血等 31 甘蔗汁治肺虚热咳嗽 甘蔗汁 萝卜汁各半杯 野百合 100 克 先煮烂百 合 再和入两汁 睡前服食 每日 1 次 润肺止咳 生津润燥 宁心安神 治虚热 咳嗽 虚弱者病后气管炎最宜 32 奶汤锅子鱼止咳消肿 活鲤鱼 1 尾 火腿片 玉兰片 香菇片 葱 姜 料酒 盐 醋 奶汤 即鸡 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 各适量 将鲤鱼去鳞开膛 除去内 脏 漂洗干净 切成瓦块形状 与葱 姜一起投入油炒勺颠翻几下 加入料酒 盐等调料 然后加入 奶汤 待沸再加适量的火腿片 玉兰片 香菇片等 炖 约 3 分钟盛入火锅内上桌 上桌后将锅下的白酒点燃烧开 佐以姜 醋汁食 用 止咳消肿 滋补强身 适于咳嗽 气喘 胸部胀满之患者服食 33 久食花生米止咳化痰 花生米 60 炒或煮熟 每日吃 不间断 痊愈后停用 润 肺 化痰 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注 有虚火实热症者勿食 34 荞面蛋清治咳嗽不安 荞麦面 鸡蛋清各适量 用鸡蛋清和荞麦面成团 每日几次用力涂擦胸部 有效 清热下气 用治胸满腹胀 咳嗽不安 35 百合蜜治肺热烦咳 新百合 200 克 蜂蜜适量 用蜜拦百合蒸软 时时含 1 片 吞液服食 清肺宁神 用治肺脏壅热 烦闷咳嗽 36 松明火焦糯米糖治久咳痰盛 糯米糖 松明火焦 即用多脂老松 劈成细 条点燃成焦灰 各适量 松明火烧得愈焦愈好 连焦带糖尽量食之 连吃 3 4 天即愈 润肺止咳 化痰平喘 治久咳不愈 痰多气促等 19 37 剑花汤化痰止气痛 剑花 2 个煮汤或当茶饮 行气止痛 止咳化痰 用治 咳嗽 痰多等 注 剑花 是仙人掌类攀缘植物霸王花的花 多产于南方 每年 5 10 月间 开乳白色大花朵 每朵花长一柞多 采下切开晒干 是一种极好 的干菜 煮汤香甜可口 38 秋梨膏止咳化痰 秋梨 20 个 红枣 1000 克 鲜藕 1500 克 鲜姜 300 克 冰糖 400 克 蜂蜜 400 克 蜂蜜适量 先将梨 枣 藕 姜砸烂取汁 加热熬膏 下冰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