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份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份月考试卷 月份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火的人群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人 D 半坡人 2 2 分 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 A 打制石器 B 石器和铁器 C 磨制石器 D 石器和骨器 3 2 分 生动的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是 原始居民的生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4 2 分 下列哪个古人类遗址是最早种植粟的遗址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周口店遗址 第 2 页 共 10 页 5 2 分 我们说自己是 炎黄子孙 是因为 A 中国人善于想象 B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6 2 分 部落首领炎帝与黄帝 尧 舜 禹之间的传说体现的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他们是哪一地区的部落 联盟首领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7 2 分 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 下面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主要特 征的是 A 社会大变革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8 2 分 下列历史人物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 A 黄帝 B 孙武 C 汉高祖 D 孙权 9 2 分 230 年 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第 3 页 共 10 页 A 海南岛 B 辽东半岛 C 夷洲 D 文莱 10 2 分 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 民族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 下列成果中不属于此范围的一项是 A 胡服骑射 B 胡人汉服 C 汉人胡食 D 汉族改变席地而坐习俗 11 2 分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朝代更替示意图 图中 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蜀 西晋 B 东汉 南宋 C 东汉 西晋 D 蜀 西夏 12 2 分 2015 年 3 月 北京发现了千年古墓群 其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 胡人 少数民族 的丧 葬文化因素 对此正确的解读是 A 胡汉墓葬文化相似纯属巧合 B 胡汉墓葬文化本来就相似 C 胡汉之间民族融合相互学习 D 胡汉之间相互歧视与排斥 第 4 页 共 10 页 13 2 分 经过近 3 年的策划 筹备 创作 新编历史剧 北魏孝文帝 于 2016 年 6 月 1 日 2 日晚在洛 阳歌剧院试演 再现北魏孝文帝风采 下列在历史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独尊儒术 开发江南 迁都洛阳 实行汉化 A B C D 14 2 分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 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 A 盘庚迁都 B 明成祖迁都 C 周平王迁都 D 孝文帝迁都 15 2 分 在你计算圆面积时 必须用的一个常数是 A 半径 B 直径 C 周长 D 圆周率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9595 分分 16 20 分 阅读书籍 识别文物 参观名人古迹都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今天 让我们走进 历史 探究下列问题 第一组 文物展示 图 1 图 2 第 5 页 共 10 页 1 结合所学知识 说说传说中的黄帝有哪些贡献 2 图 2 文物代表中华民族的什么形象 这一形象喻示着什么 3 第二组 名人遗迹 图 3 图 4 请用一句话评价图 3 和图 4 中的人物 4 第三组 情感体验 通过探究 你对中华文明有何认识 17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材料二 禹传子 家天下 材料三 罢兵西归 封诸侯 班赐宗彝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 请举例说明古代的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 落联盟首领的 2 材料二反映出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3 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18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西部的贸易和 交流频繁 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 大量南下的少数 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 相互渗透 取长补短 请回答 第 6 页 共 10 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西汉时期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初步开发原因有那些 19 50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看重医学 就在于医学的治病救人与其提倡的 仁爱 思想相吻合 如东汉 医圣 张仲景在 伤寒杂病论 中说 精究方术 上以疗君亲之疾 下以救贫贱之厄 这包含着孔子的 仁爱 思想 医学成了科学知识 知 和伦理道德 仁 合一的学科 行医就成了仁知合一的化身 对医学知识的精益 求精就是有仁德的表现 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 农业的繁荣和儒家憧憬的 仁政 德政 息息相关 儒学把农业和仁政相联 系的 重农 思想 使古代农学也成了仁知合一的学科 在古代农学发展史上 北朝贾思勰所著 齐民要术 是 古代农学体系形成的标志 其内容丰富 吸取了儒家经典中大量有关农学方面的思想 儒家具有 知天命 探求天体运行规律 的传统 知天命 需要以历法为中心的精确计算 同时 知天命 还使数学工具化 成为官员处理政务的重要手段 作为我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标志的 九章算术 主要是以官员 解决政务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 它共分方田 田亩面积的计算 均输 确定摊派税收和民工的比例 等 九章 摘编自孙军红 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请在对应题号后写 A 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对应题号后 写 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请在对应题号后写 C 1 伤寒杂病论 齐民要术 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2 古代中国医学 农学都是仁知合一的学科 与入学吻合 3 伤寒杂病论 齐民要术 都是同一朝代的科技著作 4 古代中国医学 农学都是仁知合一的学科 与入学吻合 5 九章算术 的许多内容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具有重要地位 6 九章算术 的许多内容在世界上是最早的 具有重要地位 7 古代农学 数学的发展 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8 古代农学 数学的发展 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没有直接联系 第 7 页 共 10 页 9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 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10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受儒学的影响巨大 蕴含着许多优秀的思想 第 8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