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1页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2页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3页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4页
统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统编版统编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对我国远古人类遗址进行实地考察 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先到我国境内已知的 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 他们到了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西安半坡 D 浙江河姆渡 2 2 分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考古学者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其重要研究 证据是 A 考古发现 B 文献资料 C 古人类化石 D 神话传说 3 2 分 在北京人的遗址中 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 并且 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 由此 考古 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 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 北京人既会使用火 还会保存火种 C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手脚分工明显 D 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4 2 分 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会制作陶器 能建造房屋 过定居生活 种植水稻 种植粟 饲养猪 狗等家畜 第 2 页 共 13 页 A B C D 5 2 分 距今约 7000 年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元谋人 6 2 分 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包括 石器 骨器 木棒 A B C D 7 2 分 高新区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 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 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第 3 页 共 13 页 D 大汶口人 8 2 分 孙中山有诗云 神州轩辕自古传 这里的 轩辕 是指 A 炎帝 B 尧 C 黄帝 D 舜 9 2 分 下面为传说中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 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A 黄帝 B 鲧 C 舜 D 伯益 10 2 分 我国原始社会时期 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什么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战争 D 谦让 11 2 分 在西周时期 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 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第 4 页 共 13 页 D 中央集权制 12 2 分 公元前 2070 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 这个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是 A 黄帝 B 炎帝 C 禹 D 舜 13 2 分 为根治水患 造福黎民 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这句话赞颂的是 A 尧 B 鲧 C 禹 D 舜 14 2 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建立于 A 公元前四五千年 B 公元前 2070 年 C 公元前 1600 年 D 公元前 771 年 15 2 分 如图所示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朝时期 A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第 5 页 共 13 页 C 畜牧业发达 D 铁器开始使用 16 2 分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7 2 分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秦穆公 D 楚庄王 18 2 分 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战国时期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相关信息 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大运河 19 2 分 孔子的言论已记载在 A 春秋 B 论语 第 6 页 共 13 页 C 诗经 D 尚书 20 2 分 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 项羽有关的是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建立张楚政权 A B C D 21 2 分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是为了 维护皇帝的权威 恩赐亲戚 巩固统一 加强中央集权 A B C D 22 2 分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 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建立县制 B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23 2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一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 秦 虽死犹存 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第 7 页 共 13 页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24 2 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 文景之治 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 其中正确的是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的结果 轻徭薄赋 A B C D 25 2 分 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 文景之治 出现在 A 西周晚期 B 东汉初期 C 西汉初期 D 三国时期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6 13 分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 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 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 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时政学史 三月三 拜轩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 表达中华儿 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二歌谣学史 夏建国属第一 中华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 禅让从此变 夏桀本是亡国君 灭夏建商朝 第 8 页 共 13 页 暴虐施炮烙 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 纣死商亡周立 方式三图片学史 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 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 轩辕 指的是谁 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 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将歌谣补充完整 3 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我们会得到什么启示 4 图一和图二中的诸侯国最早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形成的 5 图一中首先称霸的是 事件 使秦国国力增强 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 6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 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7 18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 兵休而国富 故 秦无敌于天下 立威诸侯 战国策 秦策三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 致粟帛多者 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 工商业 及怠惰而致贫者 举以为收孥 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享有特权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史记 商君列传 请回答 材料一 二中提到的 商君 是我国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著名改革家 历史上称他叫什么名字 1 分 据材料一 他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的 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就是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统一了度量衡 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其它材料和材料二 并结合课本所学有关历史知识 归纳他在秦国采取的五 项主要变法内容 10 分 请你写出 商君 的变法对秦国历史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1 分 1 材料一 二中提到的 商君 是我国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的著名改革家 历史上称他叫什么名字 2 据材料一 他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的 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就是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 准器 统一了度量衡 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其它材料和材料二 并结合课本所学有关历史知识 归纳他在秦国采 取的五项主要变法内容 3 请你写出 商君 的变法对秦国历史发展变化带来的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 28 19 分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 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 和重要内容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思想篇 材料一 图一 庄子 图二 但丁 图三 伏尔泰 第 10 页 共 13 页 1 根据以上图片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 分 这些事件的相同点是什么 2 分 政治篇 材料二 图四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图五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 1 根据以上图片你依次能联想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的相同点是什么 2 根据图四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图五 说说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民主政治体制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