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华师大版华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 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 认识正确的是 A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 辛丑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 2 分 近代前期 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 B 清政府准备不足 C 清政府闭关锁国 D 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 3 2 分 根据 1858 年 瑷珲条约 规定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约 6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被迫割让给 A 俄国 B 法国 C 日本 D 英国 4 2 分 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 洋人好比一只鹰 洋人怕的红头军 民歌反映的历史 事件是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 2 页 共 11 页 B 陈胜吴广起义 C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5 2 分 辛亥革命时期 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 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 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6 2 分 你认为下列哪一选项反映了 20 世纪前的中国近代历史的特点 A 盛世前夜的危机 B 帝国的彷徨与崛起 C 列强侵略与民族抗争 D 民族的屈辱与复兴 7 6 分 历史课上 老师介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从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 学习铁路专业 他能受到这种 教育应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8 2 分 如图为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使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战后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 2 分 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 成为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中美 望厦条约 的签订 B 中美 天津条约 的签订 C 美国 门户开放 政策的提出 D 辛丑条约 的签订 10 2 分 1895 年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C 新青年 的创办 D 文学革命 口号的提出 11 2 分 近代诸多事件均按旧历年号命名 下列相关搭配中 错误的是 A 1894 年 甲午战争 第 4 页 共 11 页 B 1868 年 戊戌变法 C 1901 年 辛丑条约 D 1911 年 辛亥革命 12 2 分 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 以下为 1900 1936 年各报刊元 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 1901 年的是 A 北京 义和团 八国联军 赔款 B 三民主义 民国 孙中山 共和 C 新文化 北洋军阀 D 革命 中国共产党 长征 抗日 13 2 分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 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14 2 分 武汉市的 首义路 首义广场 首义公园 等地名 使我们能够联想到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武昌起义 D 新文化运动 15 2 分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去参观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 历史 应选择的一组是 A 虎门销烟遗迹 圆明园遗址 威海卫战役纪念馆 B 大沽炮台遗址 天津义和团遗迹 南昌起义纪念馆 第 5 页 共 11 页 C 武昌起义纪念馆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 D 中共 一大 会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革命圣地延安 16 2 分 袁世凯上台后推行独裁统治教育了革命派 1913 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 亡 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 A 护国运动 B 二次革命 C 护法运动 D 国民党组建 17 8 分 口号和主张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 下列口号和主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自强求富 自由 平等 民主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民主 科学 A B C D 18 2 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 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A 打倒军阀 推翻帝国主义 B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 建立地方党组织 领导工人运动 D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19 2 分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 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第 6 页 共 11 页 A 组织工会 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20 2 分 使第一次工人运动由高潮转向低潮的是 A 上海工人罢工被镇压 B 京汉铁路大罢工遭到血腥镇压 C 五四运动被镇压 D 一二 九运动被镇压 二 二 非选择题 第非选择题 第 2626 题题 1717 分 第分 第 2727 题题 1919 分 第分 第 2828 题题 1414 分 共分 共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1 17 0 分 近代以来的中国久经磨难 随着中国的大门被打开 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 列不平等条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 任便立法治理 酌定银数 共二千一百万银元 自今以后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上海等五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 大清帝国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 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 共享幸福 且 杜绝将来纷纭之端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于日本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越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 制造 材料三 第 7 页 共 11 页 1 材料一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该条约的签订能否如清政府幻想的可保长久和平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 材料二中这个不平等条约是哪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 日本在这个不平等条约中获得了材料一中英国所没 有取得的哪项特权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什么 4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 指出这一时期 1840 年 1901 年 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2 19 0 分 强国梦 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 自主践行的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 它起初聘请洋匠 但洋匠受雇期间 挟技居奇 唯利是图 1874 年 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 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 后来 遇到新工艺时 也只是暂时雇佣 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成 在变官制 梁启超 变法通义 材料三 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 虽石烂海枯 而此身尚存 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 亦 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 猛力向前 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 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 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孙中山 材料四 中华民国建立后 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通过对辛亥 革命失败教训的认识陈独秀认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德谟克拉西 Democracy 和赛因斯 Science 可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 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 日维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孙中山为了使 中国改革发展 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 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起了 什么作用 第 8 页 共 11 页 4 依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的两位先生 分别是什么 陈独秀领导的运动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起了什么作用 23 14 0 分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 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 1911 年 秋天起事 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 进攻总理衙门 武昌便为 革命军所据 各独立省选派代表 制定临时约法 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 我们这个古老的 帝国 忽然变为民国了 摘编自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陈独秀说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 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 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三 1919 年李大钊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 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 的思想运动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你怎样理解 帝国 变为 民国 2 从材料二到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对材料三中思想的 探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请试举一例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2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5050 分 分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