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II )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II )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II )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II )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四川教育版四川教育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统考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1 1 分 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 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下列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 认识正确的是 A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 辛丑条约 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 1 分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 大葡萄叶 可后来由于东北 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 变成 了一只 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3 1 分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历 史观点 A 在创办近代工业的同时 洋务派还建立了新式海军 B 1924 年 5 月 孙中山在广州组建了黄埔军校 C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D 2017 年 7 月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建军 90 周年的阅兵仪式 4 1 分 1851 年 1 月 洪秀全率众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起义的地点是 A 北京 第 2 页 共 15 页 B 金田村 C 天京 D 永安 5 1 分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6 1 分 马关条约 是继 南京条约 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其危害是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 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清政府大举外债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 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 B C D 7 1 分 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 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第 3 页 共 15 页 8 1 分 1912 年元旦 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 一位老人出生在民国 28 年 请问他出生于公 元多少年 A 1940 年 B 1939 年 C 1941 年 D 1938 年 9 1 分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是 A 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君主立宪制国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 封建国家 10 1 分 陈独秀曾说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 德 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 这段话应该出现哪一 历史事件中 A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B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C 五四运动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D 国民大革命 打倒列强 除军阀 11 1 分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 4 页 共 15 页 12 1 分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 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 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 后飘起时 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下列史实与 这个特别的日子 相关的是 A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3 1 分 以下是小李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 请你帮他指出错误的一项 历史事件历史结论 八一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创建红四军 A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B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之路 C 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 创建工农红军 D 国共合作 联合抗日 A A B B C C D D 14 1 分 卢沟桥 卢沟桥 男儿坟墓在此桥 最后关头已来到 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 卢沟桥 国家存亡在此桥 这首悲壮的歌谣诞生于下列哪个时期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5 1 分 抗击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优良传 第 5 页 共 15 页 统的是 A 武昌起义 B 西安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攻占 总统府 16 1 分 抗战胜利后 人们渴望和平与民主 但全面内战烽火再次点燃 其标志性事件是 A 国民党撕毁 双十协定 B 国民党进攻上党邯郸地区 C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17 1 分 流行词汇反映了时代的主题 和平 民主 最有可能流行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重庆谈判时期 D 解放战争期间 18 1 分 下列各图 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 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 利成为定局的是 第 6 页 共 15 页 A B C 第 7 页 共 15 页 D 19 1 分 以下知识卡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A 张之洞 B 张謇 C 侯德榜 D 荣氏兄弟 20 1 分 民国时期 穿中山装 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 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 改良了社会习俗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 1 分 清末读书人张一山一直以来以参加科举 考取功名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 而从哪一年开始他的这 个奋斗目标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A 1840 年 第 8 页 共 15 页 B 1895 年 C 1905 年 D 1912 年 22 1 分 下列历史事件 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 重庆谈判 A B C D 23 1 分 根据以下表格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 解放军作战勇敢 B 国民党统治腐败 C 中共中央指挥正确 D 共产党得到人民支持 24 1 分 1937 年 12 月 13 日 侵华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都城后 屠杀中国同胞 30 万人以上 为了不让历史 悲剧重演 增强民族凝聚力 2014 年我国将每年的 12 月 13 日定为 国家公祭日 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A 旅顺大屠杀 B 九一八事变 第 9 页 共 15 页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25 1 分 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 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 只是实地的革命战争 一首诗吓不止孙传芳 一 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这里的 一炮 是指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秋收起义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1212 分分 26 3 分 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革命家 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走近伟人 领略风采 伟人诗词 诗词一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 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 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 诗词一中 暴动 指的是什么 哪一会议决定在 秋收时节 发动此次暴动 2 诗词二中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请写出此次军事行动中的一次会师 3 伟人决策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 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第 10 页 共 15 页 依据材料所示的战略部署 我军采取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 有何意义 4 伟人情怀 文献纪录片 走近毛泽东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1949 年 1 月在河北西柏坡村的小院里 警 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 毛泽东打趣地说 胜了三大战役 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 毛泽东所说的 胜了三大战役 是指哪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5 伟人决心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狮过大江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 主席诗词 材料中 百万雄狮过大江 指的是哪一重要战役 穷寇 最终退居何处 6 缅怀伟人 毛泽东 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习近平 毛泽东 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 的地位是哪一次会议确立的 毛泽东思想 又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 7 缅怀伟人 毛泽东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7 4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 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 对来自西洋的 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李鸿章语 开始有所认识 这样才能转而 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 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 以求 御侮自强 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 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 共和政体成 专制政体灭 中华民 国成 清朝灭 总统成 皇帝灭 新内阁成 旧内阁灭 张鸣 辛亥 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 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 一是老兔子蔡元培 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 本人 三人年有长幼 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第 11 页 共 15 页 1 材料一所提到的 自强运动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晚清政府寻求 御侮自强 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 材料三中的 三只兔子 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 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 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28 2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革命家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 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 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从 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 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 在群众 运动的冲击震荡下 整个中国从沉睡中苏醒了 当时我的感觉是 革命有希望 中国不会亡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 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思想的转变 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的团体 如北京的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等 毛泽东在他主编的 湘江评论 上 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 认 为这个胜利必将 普及于世界 我们应该起而仿效 毛泽东说 到了 1920 年夏天 在理论上 而且在某种 程度的行动上 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其它著名的学生领袖如周恩来 蔡和森 邓中夏等也先后走上了 这条道路 以上材料摘编自胡绳著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什么重要的转折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回答 五四运动后 中国思想政治领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9 3 分 民族的觉醒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 3 万人 后来增至约 5 万人 联军的行动 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 陕西西安 最终清廷与包括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条约 使清政府丧失多项主权 材料二 公车上书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 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影 响 而五四运动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的不知多少倍 材料三 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 不管党派 阶级 阶层 团体 个体 都共同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 益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正是这种觉醒的表现 1 材料一中的 联军的行动 指的是什么 材料中的 条约 指的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 公车上书 有何影响 五四运动 最早开始于哪个城市 第 12 页 共 15 页 3 依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4 综合上述材料 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的主要因素 第 13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2525 分分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