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2 12 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检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检测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A 利用 B 限制 C 改造 D 没收 2 2 分 有人问一位被称为 纺织大王 的资本家为什么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他说 是的 我是一个 资本家 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 这里所说的 社会主义改造 指的是 A 对农业的改造 B 对手工业的改造 C 对养殖业的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 2 分 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中最有意义的是 A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 2 分 如图表示我国民主法治进程 所在方框内应填写 第 2 页 共 17 页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通过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颁布 开始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D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5 2 分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制 定这一法律文件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 2 分 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各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改变这个现象是在什么完成后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新中国的成立 7 2 分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报告中说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 史任务 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 三大改造提前完成 第 3 页 共 17 页 B 中共八大成功召开 C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 2 分 建国初期 毛泽东指出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 还能磨 成面粉 还能造纸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种局面 我国在第 一个五年计划中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9 2 分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这是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结论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一五计划 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2 分 1954 年 9 月 王爷爷作为人民代表 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 他亲历的活动可能是 A 听取毛泽东作 论联合政府 的报告 B 决定 义勇军进行曲 为国歌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 2 分 在开国大典上 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乐队奏起 义勇军进行曲 54 门礼炮齐鸣 28 响 想 第 4 页 共 17 页 一想 礼炮齐鸣 28 响如果有什么寓意 它的寓意也许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 28 年 B 有 28 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 C 有 28 个党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有 28 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 12 2 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是 20 世纪中国的两件大事 这两件大 事分别发生在 A 1921 年 1949 年 B 1927 年 1956 年 C 1936 年 1949 年 D 1921 年 1956 年 13 2 分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 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B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一国两制 14 2 分 1953 年 人民日报 发表元旦社论 写道 工业化 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与此材料相关的 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第 5 页 共 17 页 15 2 分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A 生产资料国有化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建立人民公社 16 2 分 下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用的一张幻灯片 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一五计划 17 2 分 为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况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项目中国 1952 年产量 印度 1950 年产量 美国 1950 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 37 千克4 千克638 3 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 76 千瓦时10 9 千瓦时2949 千瓦时 A 农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商业 18 2 分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内容有 第 6 页 共 17 页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A B C D 19 2 分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的时间是 A 1952 年 B 1953 年 C 1954 年 D 1955 年 20 2 分 2014 年 12 月 4 日 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依法治国 那么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1010 题 共题 共 162162 分分 21 10 分 读图 回答问题 第 7 页 共 17 页 图一土地改革中的农民丈量土地 图二农民踊跃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 从农民与土地之间关系变化的角度指出这两幅图片体现的土地所有制分别是什么 2 分别说明这两次变革在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有何重大意义 22 20 分 人民日报 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 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请阅读下 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 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 这是我国人民 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 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因为这是全国人民 的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 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 年 1 月 1 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是总路线的基本精 神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 年 6 月 21 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 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 日 本能够后来居上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 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 来 1979 年 1 月 1 日社论 1 依据材料一说说全国人民的 最高利益 指的是什么 全国人民 积极奋斗 取得了什么成果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结果导致了什么错误事件的发生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 因何产生的 指出 战略转变 后 党的工 作重心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3 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看下图 第 8 页 共 17 页 材料二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这样 当作一个阶级来 说 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 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样一种改革 诚然 是中国向民农宣传土地改革法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请回答 1 结合上面材料说明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目的 2 刘少奇说 这样一种改革 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3 材料一所示图片反映了广大农民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颁布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24 15 分 阅读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 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 的工业化的中国 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 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 因此 必须善于学习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1956 年 材料二 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 段的基本路线 并依据这个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 代表们一致认为 十三大报告是 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是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在十三大的旗帜下团结起来开拓前进 人民日报 1987 年 10 月 25 日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 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 要求我们明确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 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共八大提出的 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是什么 这次会议有何重 第 9 页 共 17 页 要意义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的奠基人是谁 如何理解 十三大 报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共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我 国现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是什么 25 7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关系中 它们将 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在 1955 年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 周恩来利用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 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 中国或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 周恩来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 但是 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回答 1 材料一中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 基本原则 后来通称 其基本内容是 互相尊重主 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2 材料二中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 方针 促成了会议的圆 满成功 3 材料三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我党从 1953 年起 实施了 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6 20 分 人民日报 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 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 请阅读下 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 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 这是我国人民 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 最高利益 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 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 年 1 月 1 日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是总路线的基本精 神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 年 6 月 21 日社论 第 10 页 共 17 页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 年 8 月 3 日社论 材料四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 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 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 日本能 够后来居上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 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 年 1 月 1 日社论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全国人民的 最高利益 指的是什么 党和政府为实现 最高利益 所 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全国人民 积极奋斗 取得了哪些成果 2 依据材料二 材料三指出 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 因何产生的 指出 战略转变 前后 党的工 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7 25 分 每逢重大历史时刻 我们党总能提出具有全局性 战略性 前瞻性的思想纲领 推动党和国家 事业打开新局面 开辟新境界 材料一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27 年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后 中国共 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 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应将重心转向农村 积聚革命力量 发展壮大自己 经过 艰难抉择 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 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 胡兆森回忆 1954 年 举手表决通过了 宪法 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 会场上每个人都非 常激动 材料三 1956 年 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之后 经过艰辛求索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 的伟大转折 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谱写了中华民族发 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 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必须长 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第 11 页 共 17 页 中共十九大报告 1 材料一所述 正确的革命道路 指什么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的事件是指什么 2 材料二中的宪法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如何 由哪一次会议通过 3 材料三所述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以哪一会议为起点 4 根据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 5 回首过去的 100 多年 历史发生了沧桑巨变 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今天渴望再创辉煌 有许多历史 经验应该去继承和发扬 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些历史经验 28 20 分 2004 2014 年我国连续十一年发布以 三农 农业 农村 农民 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强调了 三农 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重中之重 的地位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1 说明上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 2 1956 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3 1958 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 出现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哪两场运动 4 出现上图所示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9 20 分 下列材料来自小明爷爷的日记 阅读并回答问题 1956 年 12 月 日 阴天 上海绸布老字号信大祥招牌由 A 到 B 的变化 如图 第 12 页 共 17 页 A 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一段历史 B 反映了三大改造的一段历史 C 反映了人民公社的一段历史 D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一段历史 1969 年 12 月 日 小雪 这个年代怎么了 一切都颠倒了 我的儿子要上大学了 大学却停止招生了 刘少奇主席怎么成了叛徒和内 奸了 奇怪 1979 年 12 月 日 晴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 来 也搞个特区 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 你们自己搞 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听了小平同志的这几句话 真叫人热血沸腾 看来我们村也要大干一场了 1 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2 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时期 要避免当年的悲剧重演 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3 从日记中看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出自哪一重要会议 广东省设立的经济特区 有哪些 4 上述材料说明日记可以作为历史学习的资源 找找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历史学习资源 30 20 分 民富国强才能实现我们民族振兴 历史上有识之士对此也 进行了自己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结论二 近代史上 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 属于 外铄 催化 内生 内生 与 外铄 互动型 结论三 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 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 而其前提则 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一一姜义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中考新颖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泉州中考历史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国家宪法日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电梯安全总监安全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模拟卷及答案
- 2025年自考365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磺胺类药物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废钢加工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网约配送员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灭火器检修合同(标准版)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6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件
- 电瓶托盘堆垛车安全培训课件
- 快递分拣中心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
- 机加工安全质量培训计划课件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丁车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报告书、表、登记表)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置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