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9 9 月月考试卷 月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 以此为决心开展禁烟运动并取得重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关天培 C 杨靖宇 D 邓世昌 2 2 分 一位同学记录了一条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的条款 自今以后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 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 福州 厦门 宁波 上海等五处港口 贸易通商无碍 这一条款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 2 分 从本质上来看 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 A 开辟通商口岸 B 打开中国市场 C 开展平等贸易 D 控制清政府 4 2 分 下图所示是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 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 离开故土的 第 2 页 共 13 页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虎门销烟 5 2 分 圆明园 我为你哭泣 同学们学习了 火烧圆明园 这段历史后 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 第 二次鸦片战争中 抢劫 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 A 英德联军 B 德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美俄联军 6 2 分 中国近代史上割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 英国 B 俄国 C 美国 D 法国 7 2 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 错误的是 A 起义的原因是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B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将南京改名为天京 作为都城 第 3 页 共 13 页 C 太平天国运动曾经进行过北伐和西征 D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了 14 年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8 2 分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农民战争截然不同的是 A 出现了战略上的失误 B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 带有宗教色彩 9 2 分 关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和创办的企业正确的是 A 前期口号 自强 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B 前期口号 求富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C 后期口号 自强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D 后期口号 求富 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10 2 分 在 1895 年到 1898 年间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 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 自强求富 D 废除帝制 民主共和 11 2 分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记录片 幼童 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 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第 4 页 共 13 页 D 辛亥革命时期 12 2 分 从 1840 年起 有着光辉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 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 中华 民族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戊戌变法 D 洋务运动 13 2 分 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改革的目的是推翻封建王朝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C 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D 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14 2 分 十九世纪末期 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 万寿无疆 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其中 三军败绩 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2 分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第 5 页 共 13 页 16 2 分 一家日本企业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了工厂 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甲午中日战争 17 2 分 东南卫视 海峡新干线 节目中嘉宾吴学兰说 国人视巡航钓鱼岛为雪 马关条约 之耻 马 关条约 对我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 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8 2 分 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 绘制了下列表格 你认为此表格 的主题是 1861 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1898 年光绪帝 定国是诏 1915 年陈独秀 青年杂志 A 军事工业的兴起 B 政治体制的变革 C 民主思想的传播 D 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19 2 分 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强学会成立 B 公车上书 第 6 页 共 13 页 C 民报 创办 D 万国公报 创办 20 2 分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 的是 A 李鸿章 洋务运动 B 胡适 戊戌变法 C 孙中山 辛亥革命 D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21 15 分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 辈辈仁人志士 为追 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几多教训 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之梦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 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立宪救国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 始自甲午战败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具有君主立 宪的目标和理想 经济上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道路之梦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思想风暴之梦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 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于是掀起新文化 运动 寻找规律之梦 第 7 页 共 13 页 1 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什么主张 你怎么评价洋务运动 2 由材料二可知 以康 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 家 但改革最终失败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那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 民国 其胜利果实被谁篡 夺 4 在新文化运动中这些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其最重要的阵地是什么 5 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 中国人民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在对西方的学习上 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22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 2100 万元 开放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 世纪 50 年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 掠夺原料产地 他们片面地认为 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 年和 1856 年 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 南京条约 的要求 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 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 天朝尊严 因此拒绝了 修约 的要求 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 达 到重新 修约 扩大侵略的目的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 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 认可 所有的房间都是被洗劫一空 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 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日报 1860 年 10 月 9 1 材料一条约中 割香港岛给英国 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 变化 2 根据材料二概括 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 修约 用战争手段 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 战争 3 材料三的 那里 指的是什么地方 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盜是谁 第 8 页 共 13 页 4 综合上述材料 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3 20 分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契丹小字圆铜镜铭文 西夏文寿陵残碑 元朝宣政院印 契丹本无文纪 惟 刻木为信 汉人陷番 指 契丹 者 以隶书之半 加减 撰为胡书 契丹 字 摘编自 五代会要 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 六书 理论 运用合成造字法所创造 的表意文字 在 6000 余个西夏 文字中有 400 余个汉语借词 摘编自 西夏文字的字形 结构组合形式与造字方法 元朝官印使用官方的八 思巴文 但一律用篆体形式 刻制 摘编自 元国书官印汇 释 材料三 时期汉语中吸收的部分外来词外来词的来源 先秦两汉胡 单于匈奴语 第 9 页 共 13 页 骆驼 狮子 石榴 琵琶西域地区 可汗 可孙 直勤鲜卑语 可汗 可贺敦突厥语 瑟瑟 珐琅波斯语 魏晋南北朝隋唐 豆蔻阿拉伯语 猛安 谋克契丹语 勃极烈 忽鲁女真语 成吉思汗 喇嘛 胡同 戈壁蒙古语 宋元明清 阿哥 格格 额娘 阿玛满语 摘编自 汉语外来词 材料四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的语言发生历史上少有的变化 从词汇到语法 语言使用 外来词大量增加 其中 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与现代科学的进入普通教育 是本时期外来词引进与推广的两个非政治性 决定因素 甲午中日战争后 人们开始清醒起来 真正感到有必要向日本学习 通过对邻邦的学习并引进西方科 技 20 世纪初 日语的许多译名已经成批地进入现代汉语 在第一次留日高潮中有许多是专学医科的 如鲁迅和 郭沫若 都是留日医科出身 当时从日语引进的同医学有关的词语实际上要大大超出现在基本外来词词典所收的 范围 因此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初 汉语中逐渐充斥着来自日语的汉字词 以及从日语回流来的汉语词 以此来看 应该说 中国社会的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 日语汉字词是立有大功的 摘编自 汉语外来词 材料五 1 1899 年 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依据材料一 说出甲骨文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 10 页 共 13 页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契丹文 西夏文 八思巴文在创制或使用方面的共同特点 结合材料二 材料三 指 出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原因 3 依据材料四 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 直接从材料得出的 划 正确 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 划 错 误 材料没有涉及的 划 无 鸦片战争后 外来词引进与推广得益于翻译著作和双语词典的大量涌现等因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英语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系统 汉语中的外来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生活并同世界沟通 4 结合材料五 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