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卷_第1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卷_第2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卷_第3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卷_第4页
新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7 页 新人教版备考新人教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1515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 改革鲜卑的习俗 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 题 为此 孝文帝决定 A 地方建立县制 B 实施汉化政策 C 创立科举制度 D 册封鲜卑贵族 2 2 分 北魏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 鲜卑族 B 匈奴族 C 氐族 D 羌族 3 2 分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习汉语 同汉人通婚 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A 周平王迁都洛邑 B 商鞅变法 C 张骞通西域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2 分 九年级 1 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 古代民族融合 的探究活动 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 唐朝时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第 2 页 共 17 页 C 元朝时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D 明朝时 戚继光抗倭 5 2 分 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女真族 B 鲜卑族 C 党项族 D 契丹族 6 2 分 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 与汉人贵族联 以上措施出自 A 商鞅变法 B 王安石变法 C 管仲改革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7 2 分 南北朝时期 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A 商鞅 B 张骞 C 北魏孝文帝 D 班超 8 2 分 吕思勉在 两晋南北朝史 中写道 魏初风俗至陋 迁都之后 于革易旧俗 亦可谓雷厉风 行 民族根柢 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 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第 3 页 共 17 页 B 商鞅变法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孝文帝改革 9 2 分 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 保守势力顽固 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 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 这句话表达了 A 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 北魏迁都的条件 C 北魏迁都的原因 D 汉化措施的问题 10 2 分 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事迹符合的是 汉武帝 北魏孝文帝 武则天 关汉卿 A 完成国家统一 确立皇帝地位 B 进行系列改革 学习汉族文化 C 善于用人纳谏 形成 开元盛世 D 北宋著名词人 风格豪迈奔放 11 2 分 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 与此同时胡服也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这表明当时的一个时 代特征是 A 民族交融 B 国家统一 C 中外交往 D 经济发展 12 2 分 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第 4 页 共 17 页 鲜卑姓拓跋独孤步六孤勿忸于贺赖拔拔丘穆陵尉迟 汉姓元刘陆于贺长孙穆尉 A 政权分立 B 江南开发 C 南朝稳定 D 民族交融 13 2 分 中国 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涵义 第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 中国即 中原 二是政治 意义的中国 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 中国是文明世界 在古代 能称为 中国 的政权 就必需占据中原 和践行华夏文化 才能真正地成为 中国之主 下面哪个史实说明这一结论 A 张骞通西域 B 商鞅变法 C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14 2 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守旧势力的阻碍 B 改革自上而下推行 C 孝文帝任用贤能 D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5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 B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 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 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 第 5 页 共 17 页 16 2 分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是 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 丘穆陵穆 步六孤陆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17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 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D 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18 2 分 以下有关苻坚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领导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B 发动淝水之战 进攻东晋 C 重用汉族王猛 励精图治 D 迁都洛阳 19 2 分 观察下图 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第 6 页 共 17 页 A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 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 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20 2 分 下图 汉人胡食图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民族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21 2 分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 他们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 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C 都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 D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22 2 分 下图是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 它们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 国家统一 第 7 页 共 17 页 B 经济发展 C 民族交融 D 中外交往 23 2 分 下列政权都城在洛阳的是 曹魏 孙吴 西晋 东晋 南朝 北魏 A B C D 24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25 2 分 自北魏孝文帝以后 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 孝 字 如 孝武帝 孝明帝 等 这其中 主要是因为他们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第 8 页 共 17 页 B 学习汉族的礼法 C 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26 2 分 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 改革 一词曾出现了 80 多次 可见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请指出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 都严惩贪污 B 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C 都奖励耕战 D 都为减少改革阻力 进行了迁都 27 2 分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 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 把公主嫁给汉人 改姓为元 赐群臣以汉 衣 对 30 岁以下仍操胡语者 降黜官职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语 采用汉族官制 提倡与汉族通婚 学习汉族的礼法 A B C D 28 2 分 下列关于历史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B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C 古代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D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汉族文化 29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 9 页 共 17 页 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30 2 分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 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 北魏孝文帝 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 成吉思汗 建立元朝 C 汉武帝 修筑长城 D 耶律阿保机 建立西夏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31 20 分 改革是兴利除弊 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既具 未布 恐民之不信 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 莫敢徙 复曰 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 卒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史记 记载 秦孝公死后 秦惠文王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 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 推动了社会进步 同时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了解 1 结合材料一 徙木立信 的故事说说商鞅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对你在做人方面有何启示 2 从材料二中你可以看出商鞅还具有什么精神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这一观点正确吗 请阐述 你的理由 3 群臣为何反对商鞅变法 第 10 页 共 17 页 4 商鞅最终惨死 其变法失败了吗 为什么 5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 指出孝文帝改革后 生活在北魏的鲜卑族女孩可能经历 学汉语 穿戴汉族服饰 改汉姓 禁止与汉族贵族联姻 A B C D 6 通过以上问题 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2 20 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让我们走进历史 一起探究 古今中外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习汉族文化 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 提倡说汉话 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 禁穿胡服 仿南朝制定官制 妇女冠服 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 价格水平 市场分配 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 以防止出现盲 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部编人教版 世界史 下课本 材料三 19 世纪 60 年代 世界上掀起了资产阶级改革的浪潮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展 推动了社 会的进步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 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 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 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 3 请举出两例史实 说明上述历史观点 并指出这两例史实的共同作用 4 结合上述史实 谈一谈改革给你留下哪些启示 33 15 分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以下问题 政治篇 第 11 页 共 17 页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帝曰 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 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经济篇 材料三 如图 教育篇 材料四 魏晋以来 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 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 员 隋炀帝正式设立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 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次改革 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根据材料一 二 指出两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3 材料三中反映的信息与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何内在联系 4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 指出隋朝实行了怎样的选官制度 与前代相比 这种制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4 20 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 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 七年级历史兴趣小 组邀请你进行探究 并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管仲提出 相地而亵征 按照土质好坏 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 则民不移 迁移 第 12 页 共 17 页 无夺民时 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 则百姓富 国语 齐语 材料二 戮力 尽力 本业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免除徭役 事末利 经商 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擊 没收其娈子为官奴婢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主 去夷即华 易姓建都 遂 于是 定天下之乱 然后修礼乐 兴制度而文之 北宋欧阳修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内容 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勿照搬原文 2 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魏主 建都 哪里 除材料外 还有哪些 去夷即华 的措施 4 上述改革促进了社会性质转变的有哪些 你认为上述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35 15 分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 兵休而国富 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 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 魏主下诏 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 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 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 黄 中之色 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 1 日族自代来者 姓或重复 皆改之 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 老家族的人 姓中有的是复性 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第 13 页 共 17 页 1 阅读材料一 材料中的 商君 指的是谁 材料中的 教民耕战 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 阅读材料二 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 阅读材料三 魏主 指的是谁 这段材料反映了 魏主 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 对于以上改革 有人认为 商君遭车裂而亡 秦朝二世而灭 鲜卑族汉化 所以 这些改革都是失败 的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如果不认同 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第 14 页 共 17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