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1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2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3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4页
教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教科版教科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有无语言 B 会不会制造工具 C 会不会使用火 D 能否直立行走 2 2 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内容 你知道我国古代史开始于 A 170 多万年前 B 传说中的黄帝 C 夏朝建立 D 秦朝完成统一 3 2 分 2017 年 5 月 18 日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举办 5 18 国际博物馆日暨 书香传递 文化共享 图书 捐赠活动 据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5 月 18 日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呼吁市民走进博物馆 爱上 博物馆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应该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4 2 分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 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 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第 2 页 共 12 页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5 2 分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如石铲 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农业生产 决定他们种植粟的 根本因素 A 劳动工具 B 劳动技术 C 饮食习惯 D 自然条件 6 2 分 炎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的神奇人物 相传他教民开垦耕种 制作生产工具 种植五谷和 蔬菜等 我们也称他为 A 伏羲氏 B 神农氏 C 有巢氏 D 轩辕氏 7 2 分 据 史记 记载 禹年老时 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 继承了父亲 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8 2 分 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建立夏朝成为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国王的是 A 尧 第 3 页 共 12 页 B 舜 C 禹 D 启 9 2 分 以下历史文物 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 A B C D 10 2 分 齐鲁网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的古代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11 2 分 有一天 小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 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着他 根据你所 第 4 页 共 12 页 学的历史知识判断 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A 隶书或小篆 B 小篆或楷书 C 金文或隶书 D 甲骨文或金文 12 2 分 某校七年级 3 班主办的板报 历史天地 上有一件青铜器的照片 下图所示 你知道这件青 铜器是什么时候铸造的吗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3 2 分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并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铁器 农耕的使用 B 个体小农的出现 C 百家争鸣的影响 D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14 2 分 请为下边的课堂学习笔记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第 5 页 共 12 页 A 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的分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5 2 分 战国时期是战乱纷争的时代 当时处在七雄中最南面的是 A 齐国 B 韩国 C 楚国 D 赵国 16 2 分 李斯在 谏逐客书 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 诸 侯亲服 获楚 魏之师 举地千里 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 秦孝公重用商鞅 B 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7 2 分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强调的是修身弄 性 时时刻刻修炼自己 与这一主张相吻合的是 A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B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 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第 6 页 共 12 页 C 天道之常 一阴一阳 阳者 天之德也阴者 天之刑也 D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18 2 分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对后世影响极大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包括 孔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A B C D 19 2 分 下图是秦灭六国统一后书写的 马 字 这个 马 字的字体应是 A 金文 B 大篆 C 小篆 D 楷书 20 2 分 在历史学习中 李明同学搜集到 指鹿为马 篝火狐鸣 斩木为兵 破釜沉舟 等成语故 事 据此判断李明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 秦末农民大起义 B 绿林赤眉起义 C 楚汉之争 D 黄巾起义 第 7 页 共 12 页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7575 分分 21 40 分 自古以来 团结统一的 大一统 情怀便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 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 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 凝聚 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000 多年来的中国历尽 沧桑 也曾战乱分裂 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 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 安定 的大道 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 中华文明 解说词 材料二 乾隆 三十五年 舍棱诱渥巴锡所部之土尔扈特 和硕特 辉特 杜尔伯特等人众於十月越俄罗 斯之境之坑格图喇纳卡伦而南 俄罗斯遣兵追之不及 渥巴锡既入国境 无水草 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 瘟疫 大作 三十六年九月 渥巴锡等入觐热河 乾隆 封建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 意为英武勇敢的汗 清史稿 1 写出秦王朝开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 的重大举措 2 例 2 写出秦王朝开创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 的重大举措 2 例 3 汉武帝时代为实现 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在政治 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 什么措施 4 汉武帝时代为实现 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在政治 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 什么措施 5 2000 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 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 安定 试举一例说明 6 2000 多年来的中国也曾战乱分裂 但总能重新走向统一 安定 试举一例说明 7 材料二所述的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 8 材料二所述的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精神 22 15 分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其发展离不开历朝历代的努力 请阅读 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中国的伟业是由幼年登基的秦王羸政完成的 他建立万世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不过他创 第 8 页 共 12 页 建的帝国制度却保存了下来并延续了 2000 多年 从而成为世界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 美 费正清 费正清中国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 刘彻颁布了史称 推恩令 的诏书 规定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 地外 其余土地由皇帝以 推恩 之名 赐给庶子以为侯国 王国于是一再缩小 亦无政治特权 王国 侯国的 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 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开元初 四方丰稔 城镇商铺林立 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 不识兵器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 置开 远门 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1 据材料一 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保持时间最长的政治制度 是什么制度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实行什么制度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 推恩令 实施的作用 3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实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 据材料三 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 23 20 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巩固统一 维护社会稳定 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 阅读下列材 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 时期 更替示意图 部分 西周 春秋 秦朝西汉 材料二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巩固疆土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建立诸侯国 摘自部编 中国历史 第一册教材 材料三 秦朝统治者 为了有效地维系 大一统 对文字 货币 度量衡进行了选择 用以规范 秦 以后 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 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 之梦 第 9 页 共 12 页 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 处应该填写的朝代 时期 分别是什么 2 材料二体现了西周的哪一制度 依据材料回答周王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 材料三中 秦朝统治者 用以规范 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汉武帝时期 为加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 取了怎样的措施 4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