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A卷_第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A卷_第2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A卷_第3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A卷_第4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教科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 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 一只羔羊 被任意宰割 他 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 下面是对他四个儿子的描述 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 老大 1843 年在海关工作 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 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 目睹 万园之园 被烧毁 C 老三 1896 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 老四 1905 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2 2 分 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D 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3 2 分 如图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其中 应为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 2 分 中国带着首都被占领的耻辱进入 20 世纪 首都被占领的耻辱 是指 第 2 页 共 11 页 A 中英 南京条约 签订 B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C 日本占领辽东半岛 D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5 2 分 1853 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 广选美女 大讲排场 至天京陷落的 11 年间 未出天 京城门一步 只一次乘坐 64 人抬的大轿离开天王府 前去东王府看望生病的杨秀清 11 年间只发出 25 份诏书 基本不理朝政 却对后宫美人写了 476 首诗 这一切表明 天平天国运动 A 体现了农民战争的新特点 B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必然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D 根本不具备一点革命性质 6 2 分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这是 对什么的评价 A 太平天国的 天朝田亩制度 B 洋务运动的 自强 求富 C 三民主义中的 平均地权 D 中华民国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 2 分 2018 年是戊戌变法 120 周年 下列内容属于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相同点的是 A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 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奖励创造发明 C 废科举废八股 D 兴办新式学校 8 2 分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矛盾的历史事件是 第 3 页 共 11 页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门户开放政策 D 划分势力范围 9 2 分 据 1895 年 纽约时报 报道 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 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 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 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 其 他民族 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 清军的战斗力不强 B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C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10 2 分 有学者研究认为 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 贸易 特权 甲午战后则变为 投资 特权 对此变化理解最合理的是 A 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战后列强获得贸易特权 C 战后列强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 D 侵华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11 2 分 神助拳 义和团 只因鬼子闹中原 的歌谣揭示出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政治腐败 激起人民反抗 B 清政府加强了反帝斗争 C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民族矛盾激化 D 山东 直隶下层百姓生活困难 进行反清活动 12 2 分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第 4 页 共 11 页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3 2 分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对外国 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 背景 B 目的 C 性质 D 作用 14 2 分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 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 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英军进攻虎门炮台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 B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C 康有为 梁启超等 联合各省参加会试举人 上书光绪皇帝 D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15 2 分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创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16 2 分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 见证者 它见证了 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的爆发 日军大屠杀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 5 页 共 11 页 A B C D 17 2 分 下图所示 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 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C 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D 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8 2 分 图四所示 可以获取信息是 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 农户1914 1918 年减少 1500 多万户 耕地1914 1918 年减少 2600 多万亩 荒地1914 1918 年增加 4900 多万亩 陆军1914 1919 年增加 92 万多人 军费1916 1918 年增加 5000 多万元 A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 B 军阀不惜出卖国家利益 依附帝国主义 C 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第 6 页 共 11 页 D 军阀割据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9 2 分 20 世纪 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辛亥革命 第二次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 请说出第二次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领导人是 A B C D 20 2 分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下列对其事迹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向道光帝上书禁烟 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 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 在虎门销烟 A B C D 第 7 页 共 11 页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21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09 年 1840 1949 年 沧桑巨变 换了人间 北京天安门 曾在 1900 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 在 1919 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949 年的秋天 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一代代中华儿 女前赴后继 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 他们的业绩 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 解说词 1 109 年沧桑巨变 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为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 世纪 60 90 年代 中 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 提出了哪些口号 2 1900 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 1919 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 从百年沧桑巨变中 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22 15 分 近代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 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回 答问题 开探索之先 材料一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掷金黄 一一 上海县竹枝词 寻共和之路 材料二 民国 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 帝国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 的更迭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 谢 启思想之门 材料三 民国早期 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 并不足以革新国家 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 唤醒国家及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 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 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第 8 页 共 11 页 材料四 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 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 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 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从而给新文化运 动注入了新的 更为强大 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1 材料所说的 卅年求富更求强 造炮成船法仿洋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与 海面未收功一战 总归虚牝 掷金黄 有关的战争是什么 写出名称和起止时间 2 促成 民国 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为何说该事件是 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 材料三中的 这场思想革命 发生在哪一年 倡导者是谁 4 材料中的 它 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谁在 新青年 上发表了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23 20 分 鸦片战争的失败 惊醒了国人的 天朝上国 梦 也开始了中国迈向近代的步伐 形成了艰难 曲折的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 资金 原料 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洋务派逐渐认识到 国家 必先 富而后能强 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 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 到 90 年代止 洋务派共创办工矿 交通 邮电等民用企业 20 多个 岳麓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二 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 外采东西强国 立行宪法 大开国 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以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不管你支持还是反对辛亥革命 它已经发生了 并且已经造成了推翻清政府 终结中国的君主制度 的事实 辛亥革命后尽管出现反复 但它确立的共和 民主和富强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 也不可逆转 近代史研究 材料四 所谓立宪 君主立宪 政体 所谓国民政治 能实现与否 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 自觉 觉醒 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醒 1 依据材料一指出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分析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历程中的 第 9 页 共 11 页 作用有哪些 2 材料二中康有为主张中国从哪一方面向西方学习 其要求民主平等的思想体现在戊戌时期所颁布的哪一 项措施当中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孙中山为使中国走上 共和 民主和富强 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什么指导 思想 辛亥革命的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 陈独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条件是什么 为此 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 么旗号 5 结合上述材料概述 中国近代化探索有哪些特点 第 10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