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状况_第1页
能源利用状况_第2页
能源利用状况_第3页
能源利用状况_第4页
能源利用状况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 第四章 能源利用状况 一 电力生产供应情况一 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2004 年底 全市共有水力发电设备装机容量 120 58 万千瓦 比 2000 年增长 52 3 其中 6000 千瓦以上电站 25 座 装机容量 78 8 万千瓦 占 65 4 从各县 市 区 分布情况看 云和县设备装机容量 含紧水滩 电厂和石塘电站 42 73 万千瓦 占全市 35 4 景宁 21 91 万千瓦 占 18 2 龙泉 11 23 万千瓦 占 9 3 全年发购电量 30 92 亿千瓦时 比 2000 年增长 90 8 其中发电量 6 89 亿千瓦时 增长 69 2 购电量 24 04 亿千瓦时 增长 98 0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 26 70 亿千瓦时 比 2000 年增长 100 3 其中工 业用电量 19 04 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 71 3 比 2000 年增长 110 3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4 49 亿千瓦时 占 16 8 比 2000 年增长 58 9 从 各县 市 区 情况 市区 4 61 亿千瓦时 青田 4 37 亿千瓦时 缙 云 4 06 亿千瓦时 和遂昌 3 44 亿千瓦时 四地占全市总用电量 61 6 详见表 1 表 1 2004 年各县 市 区 发电装机容量及用电情况 发电设备发电设备 装机容量装机容量 万千瓦时 万千瓦时 全社会全社会 用电量用电量 亿千瓦时 亿千瓦时 比重比重 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亿千瓦时 比重比重 工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 占全社会用占全社会用 电比重 电比重 全全 市市120 58 26 70 100 0 19 04 100 0 71 3 市 区9 05 4 61 17 3 2 67 14 0 57 9 青 田8 18 4 33 16 2 2 72 14 3 62 8 缙 云4 17 4 06 15 2 2 92 15 3 71 9 遂 昌9 10 3 44 12 9 2 92 15 3 84 9 松 阳6 66 1 27 4 8 0 74 3 9 58 3 云 和42 73 1 70 6 4 1 17 6 1 68 8 庆 元7 55 0 80 3 0 0 40 2 1 50 0 景 宁21 91 0 82 3 1 0 48 2 5 58 5 龙 泉11 23 1 85 6 9 1 21 6 4 65 4 27 2004 年全市燃油销售量 23 82 万吨 其中汽油 6 54 万吨 柴油 17 26 万吨 二 工业能源消费情况二 工业能源消费情况 2004 年 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 1367295 吨标准煤 其中 原煤 440208 吨 折 628881 吨标准煤 占 46 0 电力 169924 万千瓦时 折 686493 吨标准煤 占 50 2 柴油 20335 吨 折 29630 吨标准煤 占 2 2 焦炭 8707 吨 折 8457 吨标准煤 占 0 6 汽油 4196 吨 折 6173 吨标准煤 占 0 4 液化石油气 4469 吨 折 7661 吨标准煤 占 0 6 详见表 2 表 2 2004 年分县 市 区 工业企业主要能源消费情况 原煤 吨 原煤 吨 比重 比重 柴油 吨 柴油 吨 比重比重 电力电力 万千瓦时万千瓦时 比重比重 全全 市市440208 100 0 20337 100 0 169924 100 0 市 区130188 29 6 9028 44 4 27635 16 3 青 田36746 8 4 3558 17 5 20291 11 9 缙 云80131 18 2 1269 6 3 30270 17 8 遂 昌87820 19 9 1177 5 8 53571 31 5 松 阳27230 6 2 438 2 2 8084 4 8 云 和3633 0 8 2324 11 4 11735 6 9 庆 元18139 4 1 139 0 7 3637 2 1 景 宁24578 5 6 902 4 4 5713 3 4 龙 泉31736 7 2 1492 7 3 8979 5 3 注 本表电力消费量根据普查表汇总 不包括线损电量 28 2004 年 全部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 0 405 吨标准煤 其中规模以 上工业为 0 376 吨标准煤 综合能源消费总量 931777 吨标准煤 占全部工 业的 68 1 详见表 3 表 3 2004 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万吨以上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综合能源消耗量综合能源消耗量 吨标准煤 吨标准煤 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 万元 万元 每万元产值每万元产值 综合能耗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吨标准煤 万元万元 总总 计计93177724801090 37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750 54353 0 198 饮料制造业13940 25075 0 556 纺织业36362 102500 0 355 皮革 毛皮 羽毛 绒 及其制品业10691 179051 0 060 木材加工及木 竹 藤 棕 草制品业121898 134450 0 907 造纸及纸制品业35119 59957 0 586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4630 369634 0 229 塑料制品业36562 47759 0 76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5708 53467 1 22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4322 154717 0 48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616 75232 0 154 金属制品业190612 303920 0 627 通用设备制造业41518 128746 0 32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100 100258 0 11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243 100665 0 191 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16638 235018 0 496 29 2004 年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 2000 年上升的有 6 个行业 占 19 4 25 个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 2000 年下降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 值综合能耗下降最主要的是得益于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 普遍提高 三 电力消费的主要特点三 电力消费的主要特点 我市能源消费主要以电力消费为主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 丽水电力消费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 1990 1998 年八年间 全市 GDP 年均增长 13 7 电力消费年均增长 8 4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即 电力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关系 为 0 61 但近几年来 电力消费系 数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动趋势 1999 2004 年 全市 GDP 年均增长 12 5 而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却达到了 16 3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上升为 1 30 1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高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高 1990 1998 年的 8 年中 丽水仅在 1996 年出现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 1 其他年份的弹性系数均小于 1 从 1999 年开始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提高 已多年超过 1 1999 2004 年 各年的弹性系数分别为 1 20 1 14 0 82 1 18 1 97 和 1 46 近几年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特别是 2002 年之后 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 电力消费增长则更快 2002 年到 2004 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速度为 15 8 28 6 和 21 8 分别高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 4 个 14 1 个 和 6 9 个百分点 这说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超过 1 是处于经济调整期的 一个必然的现象 并不是偶然的 暂时的 2 电力消费占总的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电力消费占总的能源消费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的大幅度提高 具有明显的能源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几年与过去十几年相 30 比 在全市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 煤炭比重不断下降 电力比重持续提高 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中 煤炭消费量 折标煤 的比重从 2000 年 40 2 下降至 2004 年 29 1 电力消费量 折标煤 的比重则从 2000 年 49 4 升至 2004 年 63 0 电力对煤炭的替代性十分明显 电力作为丽水市主要消费的能源 它的变化情况对实现单位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逐步下降的目标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 从 2004 年全社会用电量 情况看 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 71 3 其中重工业占工业用电量 的 72 9 而仅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 品业三个行业的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 42 3 因此在工业领域率先节能 显得尤其重要 要实现党代会提出的保持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步下降的目标 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加快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切实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 近年来 全市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 作出了各种努力 并取得初步成效 但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增长方式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 变 目前全市经济的高增长 特别是工业经济的高增长主要是依托高消耗 企业的快速增长为代价的 要实现两个 根本性转变 必须以建设节约型 社会为基础 以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科技进步为突破 以发展循环经济为 目标 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速度和结构 质量 效益的关系 才能通过经 济持续健康增长而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从而彻底改变经济增长对能源过渡 依赖的状况 使全市工业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要加大结构调整 力度 努力提升产业层次 在合理规划全市工业布局时要充分考虑节约能 源的因素 淘汰技术落后 耗能高 附加值低的企业 引进一批产值高 31 能耗低的电子 医药 通讯 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 既要严格控制传 统高耗能产业的新增产能 更要逐步实现工业重心向先进制造业 尤其是 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目标 要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是全市工业结 构调整的主要途径 也是保持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资源型 基础型产业向技术型产业转变 是世界先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大 趋势 也是丽水工业脱胎换骨 实现质的飞跃的必经道路 降低能源消耗 的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