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1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2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3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4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科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 9 9 月月考试卷 月月考试卷 IIII 卷 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在一篇题为 中国简史 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林则徐说 我销 洪秀全说 我反 康有为 说 我变 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2 2 分 中国有一座城市 它因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蒙羞 它是 A 南京 B 天津 C 北京 D 上海 3 2 分 中国近代史上 增开天津为商埠 的条约是 A 天津条约 B 黄埔条约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4 2 分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 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与 中国的首都 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 占领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 2 页 共 12 页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5 2 分 清代皇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毁掉的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2 分 近代以来 列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下列不属于 1856 1864 年犯下的是 A 俄国割占中国 10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洋枪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 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7 2 分 资政新篇 是干王洪仁开写成的关于政治 经济 文化 外交等系列的主张 受到洪秀全的赏识 资政新篇 的主要内容有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 向西方学习 改革内政 C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D 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第 3 页 共 12 页 8 2 分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是 A 魏源 B 洪秀全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9 2 分 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客观地看 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 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 出 很不容易 他们 的历史功绩是 A 创办近代工业 B 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 矢志为变法献身 D 兴办大生纱厂 10 2 分 他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 被誉为 再造民国第一人 死后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他是 A 黄兴 B 蔡锷 C 宋教仁 D 陈天华 11 2 分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 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 渐知诸事不如人 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 第 一次反思 首先开始于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第 4 页 共 12 页 12 2 分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下列有关中国人 向 西方学习 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A 学技术 学思想 学制度 B 学思想 学制度 学技术 C 学技术 学制度 学思想 D 学制度 学思想 学技术 13 2 分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 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 启性事件分别是 A 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4 2 分 1895 年 有人写了一副对联 台湾今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 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清政府腐朽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5 2 分 抗击外来侵略 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是 A 关天培 B 邓世昌 第 5 页 共 12 页 C 戚继光 D 林则徐 16 2 分 有学者研究认为 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 贸易 特权 甲午战后则变为 投资 特权 对于变化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 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7 2 分 清军没有守住一座该守住的城池 没有攻下一个该攻下的阵地 丰岛海战 平壤之战 乃至大 东沟海战 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 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 这些言论议论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18 2 分 初二年级某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 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小 强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他的观点中 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B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C 辛亥革命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 2 分 戊戌政变后 除下列哪项措施外 各项变法措施均随之被取缔 A 奖励创造发明 B 改科举 废八股 第 6 页 共 12 页 C 取消旗人特权 D 设立京师大学堂 20 2 分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 洋务运动求自强 戊戌变法图立宪 辛亥革命建共和 使中 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 这些运动 A 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 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 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 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545 分分 21 15 分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 走向近代 化的历史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 自强 求富 为口号 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 立行宪法 大开国 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 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 赛这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罪案之答辩书 1 材料一中 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 第 7 页 共 12 页 2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 君主立宪 的政治主张 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事 件是什么 3 材料一中 这个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 这次运动 革命 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人说这次运动成 功了 也有人说失败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说明理由 4 材料三中的 德 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 回顾这场运动 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 度 22 10 分 中国梦 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 人民幸福之梦 近代以来 辈辈仁人志士 为追 求 中国梦 而不懈努力 几多教训 几多启示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清政府官员耆英等人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 在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 的英军战舰 皋华丽 号上签约 条约签订时原无定名 史籍中又称 江宁条约 徐梁伯 蒋顺兴 江苏通史 晚清卷 材料二 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 筹办夷务始 材料三 振兴中华 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 1894 年 11 月 24 日 孙中山起草的 兴中会章程 中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 辛亥革命 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四 下列三幅不同年份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会议 1921 年 1935 年 1945 年 材料五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 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 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 设使内 战扩大 张 杨长期禁锢蒋氏 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 在这种情况下 共产党 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第 8 页 共 12 页 毛泽东 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1 材料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这场战争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据材料二指出 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3 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 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 从而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其胜利果实最终被谁篡夺 4 材料四三幅图片 哪一幅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 请结合会议的内容 说明 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崛起 5 材料五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的 和平解决 有何重大意义 通过以上回答 对于我们面临民 族前途抉择时有何重要启示 23 20 分 21 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 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 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 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 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1894 年 9 月 黄海风云突变 几乎不约而同的 美国 法国 英国 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 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 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 队之间的决战 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记录片 走向海洋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 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 大沽 北塘 山海关一带 主张 防敌兵沿海登岸 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 他分析了福建 上海二局造 船的情况 认为 派中国学生 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21 世纪把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 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大国 陆地究竟不足 资源有限 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究竟 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 必须依赖强大的海就此力量作为后盾 中 国自北向南 完全处于由岛链形成的关闭海状态 没有强大的军力量 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 第 9 页 共 12 页 关于 21 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侵入中国的战争 2 材料一中英 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 殊死搏斗 是哪一次战投 请列举此次战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 世纪 60 90 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